一种适合农光互补的大跨度光伏支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276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合农光互补的大跨度光伏支架系统,包括端部支撑单元、中部支撑单元、纵向受力单元和横向稳定单元,所述的端部支撑单元为两个,对称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的端部支撑单元之间通过平行的两个纵向受力单元连接,所述的横向稳定单元为多个,设在两个纵向受力单元之间;所述的中部支撑单元设在两个端部支撑单元之间,且与纵向受力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立柱上设置八字形支撑来承担横向水平力,减少了立柱底部弯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大跨度光伏支架可在纵向、横向进行平面扩展形成一个系统,能适应不规则用地边界和起伏地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下部净空大,能满足农业施工的要求,实现真正农业与光伏发电的双重功能,提高了经济及社会效益。提高了经济及社会效益。提高了经济及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农光互补的大跨度光伏支架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光伏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农光互补的大跨度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大跨度光伏支架系统多采用实腹式钢梁、桁架梁、网架组成的光伏支架系统,但是都存在用钢量大、成本高、安装运输不便、不适用在不规则形状等缺点。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能够克服以上结构的缺点,在不影响水池、水塘、土地生产性能的同时提供电能,可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
[0003]现有柔性支架端部支架普遍采用两根独立钢柱与2根上弦预应力索相连,两根钢柱间设置钢支撑再与第3根下弦预应力索相连,3根索成倒三角型布置,两排柔性支架间采用刚系杆或索桁架来控制面外稳定。以上支架形式不满足项目所在地农业政策,且支架用钢量大、成本高,施工安装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柔性支架前后排间距小,及平面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合农光互补的大跨度光伏支架,本技术纵向大跨度,横向间距满足农业生产机具操作要求,且横向稳定性好。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适合农光互补的大跨度光伏支架,包括端部支撑单元、中部支撑单元、纵向受力单元和横向稳定单元,所述的端部支撑单元为两个,对称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的端部支撑单元之间通过平行的两个纵向受力单元连接,所述的横向稳定单元为多个,设在两个纵向受力单元之间;所述的中部支撑单元设在两个端部支撑单元之间,且与纵向受力单元连接。
[0007]所述的端部支撑单元包括立柱、钢梁、八字形支撑、外拉杆、支撑短柱和索间撑杆,所述的立柱为两根,所述的钢梁设在两根立柱上,所述的钢梁与两根立柱通过八字形支撑连接,所述的支撑短柱为两个,设在钢梁上,支撑短柱的顶部与钢梁之间通过索间撑杆连接;所述的外拉杆一端连接在钢梁或者支撑短柱顶部上,另一端向外倾斜固定在地面上。
[0008]所述的钢梁为H型或矩形截面的型钢,所述的钢梁的两个端部均设有与预应力索对应的锚固点。
[0009]所述的中部支撑单元为门框状,门框内设有八字支撑杆。
[0010]所述的纵向受力单元包括上弦预应力下索、上弦预应力上索、下弦预应力索和预应力索间撑杆,所述的上弦预应力下索、上弦预应力上索和下弦预应力索呈倒三角形布置,并通过预应力索间撑杆连接。
[0011]所述的上弦预应力下索和上弦预应力上索之间设有多个直线撑杆。
[0012]所述的上弦预应力下索和上弦预应力上索组成的上弦预应力索以及下弦预应力索均为柔性拉索,所述的柔性拉索为钢丝束、钢绞线、钢丝绳、钢拉杆、吊装带中的一种或多
种。
[0013]所述的预应力索间撑杆为三角状的索间撑杆。
[0014]所述的预应力索间撑杆为多个,纵向间隔6~10米。
[0015]所述的横向稳定单元包括刚性系杆一、刚性系杆二和对角拉杆;前后排的上弦预应力索间通过刚性系杆二连接,前后排的下弦预应力索之间通过刚性系杆一,前排上弦预应力索与后排下弦预应力索之间通过设置对角拉杆连接。
[0016]本技术获得的收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中,立柱和钢梁组成刚架来承担竖向荷载。为实现支架倾角,设置了支撑短柱,立柱上设置八字形支撑来承担横向水平力,减少了立柱底部弯矩。
[0018]本技术通过中部支撑单元将整体跨度变大,本技术可横向纵向的扩展,阔转后形成空间索网结构,空间索网结构自重轻,结构效率高,用钢量低。
[0019]本技术中,端部支撑单元的立柱根据农业施工要求进行了高度的选择,并通过多根外拉杆进行拉直固定,保证了其稳定性及安全性。
[0020]扩展后的本技术横向、纵向跨度大、下部空间大,适应于农业生产机具的光伏复合项目应用场景,光伏组件下端有了越来越大的可利用空间。
[0021]本技术跨度大,节约了用地,也便于平面扩展,能较好适应不规则用地边界和起伏地形,易进行大地平面景观的光伏图案造型。
[0022]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扩展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端部支撑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中部支撑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纵向受力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横向稳定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附图标记为:1、端部支撑单元;2、中部支撑单元;3、纵向受力单元;4、横向稳定单元;
[0030]101、立柱;102、钢梁;103、八字形支撑;104、外拉杆;105、支撑短柱;106、索间撑杆;
[0031]301、上弦预应力下索;302、上弦预应力上索;303、下弦预应力索;304、预应力索间撑杆;
[0032]401、刚性系杆一;402、刚性系杆二;403、对角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适合农光互补的大跨度光伏支架系统做进一步说明,附图和实例是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
[0034]为了克服现有柔性支架前后排间距小,及平面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
如图1

6所示的一种适合农光互补的大跨度光伏支架,本技术纵向大跨度,横向间距满足农业生产机具操作要求,且横向稳定性好。
[0035]一种适合农光互补的大跨度光伏支架,包括端部支撑单元1、中部支撑单元2、纵向受力单元3和横向稳定单元4,所述的端部支撑单元1为两个,对称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的端部支撑单元1之间通过平行的两个纵向受力单元3连接,所述的横向稳定单元4为多个,设在两个纵向受力单元3之间;所述的中部支撑单元2设在两个端部支撑单元1之间,且与纵向受力单元3连接。
[003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合农光互补的大跨度光伏支架可以在纵向、横向进行平面扩展,形成一个系统,能较好适应不规则用地边界和起伏地形,易进行大地平面景观的光伏图案造型。同时,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合农光互补的大跨度光伏支架进行标准模块化,这样节约用地,便于平面扩展,能较好适应不规则用地边界和起伏地形。同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合农光互补的大跨度光伏支架高度足够,间距足够,能满足农业施工的要求。
[0037]本技术中,端部支撑单元1的高度足够,下部净空大,满足农业施工的要求,实现真正农业与光伏发电的双重功能,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38]本技术采用空间索网结构,自重轻,结构效率高,用钢量低。
[0039]本技术中,如图2所示,端部支撑单元1用于支撑纵向受力单元3,中部支撑单元2支撑纵向受力单元3,同时加长了两个端部支撑单元1之间的长度,保证其跨度满足农业需求。本技术中,横向稳定单元4保证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农光互补的大跨度光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部支撑单元(1)、中部支撑单元(2)、纵向受力单元(3)和横向稳定单元(4),所述的端部支撑单元(1)为两个,对称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的端部支撑单元(1)之间通过平行的两个纵向受力单元(3)连接,所述的横向稳定单元(4)为多个,设在两个纵向受力单元(3)之间;所述的中部支撑单元(2)设在两个端部支撑单元(1)之间,且与纵向受力单元(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农光互补的大跨度光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部支撑单元(1)包括立柱(101)、钢梁(102)、八字形支撑(103)、外拉杆(104)、支撑短柱(105)和索间撑杆(106),所述的立柱为两根,所述的钢梁(102)设在两根立柱(101)上,所述的钢梁(102)与两根立柱(101)通过八字形支撑(103)连接,所述的支撑短柱(105)为两个,设在钢梁(102)上,支撑短柱(105)的顶部与钢梁(102)之间通过索间撑杆(106)连接;所述的外拉杆(104)一端连接在钢梁(102)或者支撑短柱(105)顶部上,另一端向外倾斜固定在地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合农光互补的大跨度光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梁(102)为H型或矩形截面的型钢,所述的钢梁(102)的两个端部均设有与预应力索对应的锚固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农光互补的大跨度光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部支撑单元(2)为门框状,门框内设有八字支撑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农光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康徐翔田伟辉吕宏伟王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