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联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249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联动机构,包括底座、弯管支架、变阻力转动组件、扶手管组件,所述弯管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前端,中部焊接有支撑轴,下部焊接有横档框架,所述扶手管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变阻力转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横档框架内,所述变阻力转动组件包括由“V”形带进行传动连接的楔形皮带轮与磁控飞轮,所述磁控飞轮外周的安装板上设置有强磁组件,吸磁阻力会反馈到主皮带轮上,从而形成踩踏的阻力,所述楔形皮带轮的中心轴通过曲柄以及滑轮与扶手管组件进行滑动连接,曲柄往复转动带动扶手管组件来回摆动,这样即可实现患者往复脚踩带动手部往复联动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联动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设备
,尤其是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联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康复治疗是一门促进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的新的治疗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技术专业。它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尽可能地恢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以及社会生活的能力,融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
[0003]目前,现有的训练设备的结构多数是单独的上肢训练器或单独的下肢训练器及上下肢康复训练器,能达到四肢联动的设备则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成本造价过高,一般的患者都难以承受高昂的费用成本。
[0004]针对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和运动功能障碍者,开发新的上下肢及全身功能康复治疗及训练用设备迫在眉睫,能够应用于偏瘫、截瘫、心肺、骨关节、老年、运动医学等方面的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联动机构。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联动机构,包括底座、弯管支架、变阻力转动组件、扶手管组件,所述弯管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前端,中部焊接有支撑轴,下部焊接有横档框架,所述扶手管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变阻力转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横档框架内,
[0007]所述变阻力转动组件包括由“V”形带进行传动连接的楔形皮带轮与磁控飞轮,所述磁控飞轮外周的安装板上设置有强磁组件,吸磁阻力会反馈到主皮带轮上,从而形成踩踏的阻力,所述楔形皮带轮的中心轴通过曲柄以及滑轮与扶手管组件进行滑动连接,曲柄往复转动带动扶手管组件来回摆动,这样即可实现患者往复脚踩带动手部往复联动的效果,
[0008]所述扶手管组件包括扶手弯管与摆动椭圆管,所述摆动椭圆管的上部与所述扶手弯管固定连接,下部通过滑轮与所述曲柄连接,因摆动椭圆管上部与弯管支架的中部支撑轴有转动联接,当曲柄连续转动时即可带动摆动椭圆管组绕中部支撑轴进行往复来回摆动

如此即可实现与扶手管的联动效果;
[0009]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横档框架下方还设置有磁控阻力换挡组件,所述的磁控阻力换挡组件包括挡位手柄和卡槽板,所述挡位手柄通过挡位定位波珠与卡槽板配合,所述挡位手柄还通过钢丝绳与所述强磁组件连接,转动档位手柄,切换挡位定位波珠的卡槽位置,通过钢丝绳带动磁控飞轮外周的强磁组件进行位置的调整,可实现吸磁力大小的调节,从而实现阻力的调节,同时,挡位组件上装感应装置,可实时反馈与显示当前挡位数值;
[0010]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曲柄分别安装在所述楔形皮带轮的中心轴的左右两侧,位于护罩外侧、朝向相反;曲柄一般左右成对使用,与曲柄相联接的滑轮轴螺牙一正一反,以利于防松;
[0011]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滑轮的一侧螺纹端与曲柄连接,另一侧本体置于所述摆动椭圆管内;
[0012]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摆动椭圆管下部外侧还设置有脚踏板,左右脚踏板均系开模定制件,上部配装绑带,以满足患者的安全使用需要。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联动机构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可实现一肢带动三肢、健侧带动患侧的效果,即患者只要一个肢体可以运动,就可以带动其他三个肢体的运动。独特的设计可让使用者在模拟正常踩踏步行的运动状态下,通过一定的阻力设置达到四肢联动的效果,同时运动上下肢并燃烧脂肪、增强肌力、改善心肺功能,使患者运动过程逐渐变得简单容易。扶手和脚踏板通过患者自身健侧即一肢带动其他三肢同时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全身各部位协调性和平衡控制能力,达到纯主动性安全自主运动治疗目的。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变阻力转动组件及曲柄滑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底座,2.弯管支架,3.变阻力转动组件,31.楔形皮带轮,32.磁控飞轮,33.强磁组件,34.曲柄,35.滑轮,36.中心轴,4.支撑轴,5.横档框架, 6.扶手弯管,7.摆动椭圆管,8.磁控阻力换挡组件,9.脚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0]如图1~图3所示的本技术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联动机构,包括底座1、弯管支架2、变阻力转动组件3、扶手管组件,所述弯管支架2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前端,中部焊接有支撑轴4,下部焊接有横档框架5,所述扶手管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轴4上,所述变阻力转动组件3安装在所述横档框架5内,
[0021]所述变阻力转动组件3包括由“V”形带进行传动连接的楔形皮带轮31与磁控飞轮32,所述磁控飞轮32外周的安装板上设置有强磁组件33,吸磁阻力会反馈到主皮带轮上,从而形成踩踏的阻力,所述楔形皮带轮31的中心轴36 通过曲柄34以及滑轮35与扶手管组件进行滑动连接,曲柄34往复转动带动扶手管组件来回摆动,这样即可实现患者往复脚踩带动手部往复联动的效果,
[0022]所述扶手管组件包括扶手弯管6与摆动椭圆管7,所述摆动椭圆管7的上部与所述扶手弯管6固定连接,下部通过滑轮35与所述曲柄34连接,因摆动椭圆管7上部与弯管支架2的中部支撑轴4有转动联接,当曲柄34连续转动时即可带动摆动椭圆管7组绕中部支撑轴进
行往复来回摆动

如此即可实现与扶手管的联动效果;
[0023]其中,横档框架5下方还设置有磁控阻力换挡组件8,磁控阻力换挡组件8 包括挡位手柄和卡槽板,所述挡位手柄通过挡位定位波珠与卡槽板配合,所述挡位手柄还通过钢丝绳与所述强磁组件连接,转动挡位手柄,切换挡位定位波珠的卡槽位置,通过钢丝绳带动磁控飞轮外周的强磁组件33进行位置的调整,可实现吸磁力大小的调节,从而实现阻力的调节,同时,挡位组件上装感应装置,可实时反馈与显示当前挡位数值;
[0024]所述曲柄34分别安装在所述楔形皮带轮31的中心轴36的左右两侧,位于护罩外侧、朝向相反;曲柄一般左右成对使用,与曲柄36相联接的滑轮35轴螺牙一正一反,以利于防松;所述滑轮35的一侧螺纹端与曲柄34连接,另一侧本体置于所述摆动椭圆管7内;所述摆动椭圆管7下部外侧还设置有脚踏板 9,左右脚踏板9均系开模定制件,上部配装绑带,以满足患者的安全。
[0025]工作原理:
[0026]1)患者双脚一前一后踩踏左右脚踏板9,通过两侧曲柄34的联接,使曲柄 34绕转动中心轴36连接转动时,患者的双腿(下肢)即可获得空间上的来回往复伸展与收缩的训练动作(类似于原地踩踏自行车的动作);
[0027]2)当双脚驱动曲柄34往复转动的同时,与曲柄34相联的滑轮35组会带动扶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弯管支架(2)、变阻力转动组件(3)、扶手管组件,所述弯管支架(2)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前端,弯管支架(2)的中部焊接有支撑轴(4),下部焊接有横档框架(5),所述扶手管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轴(4)上,所述变阻力转动组件(3)安装在所述横档框架(5)内,所述变阻力转动组件(3)包括由“V”形带进行传动连接的楔形皮带轮(31)与磁控飞轮(32),所述磁控飞轮(32)外周的安装板上设置有强磁组件(33),所述楔形皮带轮(31)的中心轴(36)通过曲柄(34)以及滑轮(35)与扶手管组件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扶手管组件包括扶手弯管(6)与摆动椭圆管(7),所述摆动椭圆管(7)的上部与所述扶手弯管(6)转动连接,下部通过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锡贵黄四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康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