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同穗型迟熟中粳稻在高氮肥种植区减氮质优的分期调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栽培
,涉及一种不同穗型迟熟中粳水稻在高氮肥种植区域减氮质优的分期调控方法。在纯氮用量(19~20)kg/亩的高氮肥种植区,依据不同大小穗型的水稻品种各自对氮肥的最佳敏感时期进行减氮10%,从而获得减氮不减产,并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稻米品质。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高氮肥水稻种植区域的氮肥总施用量,减轻肥料面源污染,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同时水稻产量不降低,品质提高,节本增效显著。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国家统计局,2020)。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作用最为显著,在肥料投入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0%以上,因此增施氮肥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措施之一(Fan et al.,2012;Chen et al.,2014)。但是氮肥施用量偏高,氮肥吸收利用效率低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比较突出的问题(Peng et al.,2010),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造成土壤地力下降和环境污染等诸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同穗型迟熟中粳稻在高氮肥种植区减氮质优的分期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原施总纯氮用量(19~20)kg/亩的高氮肥种植区,根据迟熟中粳水稻品种穗型大小特征,在培育苗期18~20天壮苗的基础上,依据各品种在基肥期、分蘖肥期、促花肥期及保花肥期各自对氮肥的敏感性差异进行以下相应的氮肥减施策略:1)对于每穗粒数平均在100~120粒小穗型迟熟中粳水稻品种,在保花肥期减施总氮的10~11%;2)对于每穗粒数平均在120~140粒中穗型迟熟中粳水稻品种,在基肥期、分蘖肥期、促花肥期及保花肥期均衡减氮,每期各减总氮的2.5~3%,合计减施总氮的10~11%;3)对于每穗粒数平均在140~165粒大穗型迟熟中粳水稻品种,在促花肥期减施总氮的10~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期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纯氮亩用量控制在(16~18)kg/亩,磷肥亩用量在(18~20)kg/亩,钾肥亩用量在(10~12)kg;且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一半作基肥一半作促花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期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1)对于每穗粒数平均在100~120粒小穗型迟熟中粳水稻品种,在保花肥期减施总氮的10%;2)对于每穗粒数平均在120~140粒中穗型迟熟中粳水稻品种,在基肥期、分蘖肥期、促花肥期及保花肥期均衡减氮,每期各减总氮的2.5%,合计减施总氮的10%;3)对于每穗粒数平均在140~165粒大穗型迟熟中粳水稻品种,在促花肥期减施总氮的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期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1)对于每穗粒数平均在100~120粒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祥,黄年生,李爱宏,肖宁,季红娟,姚友礼,董桂春,张耗,赵步洪,潘存红,李育红,吉春明,吴云雨,蔡跃,刘建菊,时薇,陈梓春,余玲,王志平,吴政,邵士梅,周长海,张秀琴,刘广青,戴正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