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葡萄整形提质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248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葡萄整形提质培育方法,步骤如下:a).田间起垄架型建造;b).独苗栽植;c).主蔓培养;d).副梢培养;e).二级副梢培养;f).定植当年冬剪。并在副梢培养及二级副梢培养的过程设置激光培育光场,对葡萄进行激光辐照。能有效的实现葡萄副梢的粗化及木质化,不需要通过人工的反复摘心实现葡萄副梢的粗化及木质化,节约了人工成本。节约了人工成本。节约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葡萄整形提质培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葡萄培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葡萄整形提质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葡萄是众多果树树种中所需技术含量较高、劳动用工较多的高投入、高效益的树种之一。随着我国葡萄产业迅速发展,葡萄栽培技术日趋成熟,从南到北各种栽培方法、栽培模式各不相同,有单壁篱架栽培、平面棚架栽培、T 型篱架栽培等等,修剪方法多有短梢修剪、中梢修剪。葡萄整形与修剪在葡萄栽培管理中占较大的工作量,葡萄的架式、整形与修剪三者之间密切相关,是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决定因素。葡萄是多年生藤本植物,在种植过程中可采用多样的栽培架势,不同的栽培架势会形成不同的叶幕类型,进而影响着叶幕的通风透光条件,形成不同的光能利用率和叶际、果际微域环境,最终影响着果实产量以及果实品质。
[0003]近年来,随着葡萄栽种面积的不断扩大、人工费用的逐渐递增,在品种多样化、果实优质化的基础上,如何在葡萄产业发展中减少成本投入、提高劳动效率、有效减轻劳动者体力消耗等问题迫在眉睫。新梢管理是影响葡萄品质的另一重要因素,不同的品种和产地所适宜的新梢留量不同,合理的新梢留量能改善果实品质,有利于品种特性的展现。新梢密度过小会造成树体营养生长过剩,影响光合产物向果实的积累,新梢数量密集则会造成叶片阴郁,即会导致树体生长不良,也会影响果穗的光照面积,不利于果实的着色和品质的形成。在南方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雨水增多,光照不充足,而6

8月份是葡萄的快速生长期,展叶上架、主蔓与副梢的木质化,如果光照不充足,葡萄的副梢生长过慢,或葡萄的副梢徒长,二枝干过细,就需要人工反复摘心,使营养回流,枝干木质化。副梢生长过慢会影响枝干木质化,导致明天的挂果,副梢徒走长通过反复的摘心,会增加人工的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葡萄培育过程,通过人工反复的摘心导致工作量大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葡萄整形修剪及补光的培育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葡萄整形提质培育方法,步骤如下:a).田间起垄架型建造;b).独苗栽植:苗木萌芽后选留两个新梢生长后,选一个生长健壮的新梢绑缚在竹竿上让其沿竹竿竖直向上生长;c).主蔓培养:生长健壮的新梢生长至架型的第一道铁丝后摘心作为主干,且摘心时留两个副梢沿着铁丝的方向背向生长作主蔓,初步形成一主干、二主蔓的树形;d).副梢培养:随着两个主蔓生长延长引绑在第一道铁丝,当培养的主蔓延长头与相邻的果苗主蔓延长头相接时,摘心控制主蔓继续延长,使主蔓上萌发的新的副梢;e).二级副梢培养:副梢继续生长,当副梢的延长头至第二道铁丝时,摘心控制其
生长,并将副梢的延长头引绑在第二道铁丝上,延长头摘心后出现新的二级副梢,二级副梢继续生长,当二级副梢的延长头引绑至第三道铁丝上,摘心控制其生长,培养第二年副梢结果枝;f).定植当年冬剪。
[0006]作为优选,田间起垄架型建造包括:在距离地面1.1

1.3m的位置设置第一道铁丝;在距离第一道铁丝25

30cm的位置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二道铁丝,且第二道铁丝与第一道铁丝的夹角控制在45
°‑
50
°
之间;在距离第一道铁丝50

60cm位置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三道铁丝,且第三道铁丝与第一道铁丝的夹角控制在45
°‑
50
°
之间。
[000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利用搭建的铁丝网,使葡萄在生长的过程中,形成V型的架势,此架势能合理的利用地形的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副梢在主蔓的两侧均匀分布,叶幕分布均匀,通风效果好。
[0008]作为优选,副梢分布在主蔓两侧,所述两副梢的间距控制在9

13cm之间,同侧副梢的间距控制在20

25cm之间。两副梢的间距主要考虑后期结果量,间距过小,两串果实的间距过密,影响果实的生长,间距过打,会影响结果的数量,故两副梢的间距应控制在适当的距离。
[0009]作为优选,副梢培养及二级副梢培养的过程设置激光培育光场,对葡萄进行激光辐照。
[0010]在南方6

8月份时,葡萄进入了快速生长阶段,展叶上架、主蔓与副梢的木质化。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唯一能量来源,光照强度、光质以及光照的周期性变化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深刻影响。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生产的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90%

95%的干物质,剩下5%

10%来自与根部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其中波长范围300~800 nm 的辐射为植物的生理有效辐射,波长范围380~710 nm 的辐射是植物的光合有效辐射。在南方6月份进入梅雨季节,梅雨季节持续的是时间长,雨水多,植物吸收的光照时间减少,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具体的,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葡萄的副梢会徒长,越长越细,副梢吸收的营养都被新梢说吸收,副梢吸收的营养相对弱,就影响了副梢根部的木质化,副梢的木质化是为了沉淀、储存营养,主干和副梢储存的营养对越冬抗性、下一个生产季节前的萌芽、展叶、开花坐果和果实形成等过程及果实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若副梢根部在进入冬季前没有完成木质化,就会影响下一年葡萄的生长。为了弥补光照不不充足,现有的方法中,常采用的就是反复摘心处理或抹梢,当副梢的延长端涨到一定的长度,摘除端部,副梢就停止生长,营养就会回流,使副梢的根部变出,营养沉淀,逐渐木质化,通过反复的摘心处理,营养不断的回流使副梢的根部变粗木质化,通常需要3

5次的摘心,副梢的基部才能变粗木质化完成,反复摘心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物力、人力,使生产的成本增加,还有因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影响了摘心的最佳时间,会影响葡萄的木质化。
[0011]为了减少劳动力,故在葡萄副梢培养和二级副梢培养的过程中,对葡萄进行补光,促进光合作用。在早期人们使用白炽灯作为植物补光的光源,此后,随着光源技术的发展荧光灯、高压卤素灯、高压钠灯、LED 灯等光源被逐渐应用到植物照明领域,;近年来LED由于具有环保、寿命长、体积小、单色光、冷光源等优点而得到了应用,但LED 光源仍然存在光分散度大,波长不精准、光电转换效率低,能耗高、照射面积小、照射高度低问题,也没有解决
植物光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从而限制了其在农作物补光领域的应用。因激光的高相干性且能量密度集中,因此作为葡萄的补光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也是远远不同的。
[0012]作为优选,激光培育光场由红光和蓝光构成,所述蓝光激光波长为425

465nm,所述红光激光的波长为655

680nm。葡萄生长有效波长范围为420

750nm,均能够实现补光维持植物正常发育的情况下,由于叶绿素对红蓝光的吸收程度最高,因此选用红蓝光作为主要的激光光源。一般LED的光源的蓝光穿透能力弱,通常无法被植物叶绿体直接吸收,需要经过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葡萄整形提质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整形提质培育方法的步骤如下:a).田间起垄架型建造;b).独苗栽植:苗木萌芽后选留两个新梢生长后,选一个生长健壮的新梢绑缚在竹竿上让其沿竹竿竖直向上生长;c).主蔓培养:生长健壮的新梢生长至架型的第一道铁丝后摘心作为主干,且摘心时留两个副梢沿着铁丝的方向背向生长作主蔓,初步形成一主干、二主蔓的树形;d).副梢培养:随着两个主蔓生长延长引绑在第一道铁丝,当培养的主蔓延长头与相邻的果苗主蔓延长头相接时,摘心控制主蔓继续延长,使主蔓上萌发新的副梢;e).二级副梢培养:副梢继续生长,当副梢的延长头至第二道铁丝时,摘心控制其生长,并将副梢的延长头引绑在第二道铁丝上,延长头摘心后出现新的二级副梢,二级副梢继续生长,当二级副梢的延长头引绑至第三道铁丝上,摘心控制其生长,培养第二年副梢结果枝;f).定植当年冬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葡萄整形提质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田间起垄架型建造包括:在距离地面1.1

1.3m的位置设置第一道铁丝;在距离第一道铁丝25

30cm的位置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二道铁丝,且第二道铁丝与第一道铁丝的夹角控制在45
°‑
50
°
之间;在距离第一道铁丝50

60cm位置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三道铁丝,且第三道铁丝与第一道铁丝的夹角控制在45
°‑
50
°
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萱周爱珠陈伟霞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市衢江区炫宇家庭农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