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蒸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220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蒸煮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蒸煮装置,包括锅体、设于锅体外部且与锅体相适应的加热夹层、设于加热夹层内的加热介质以及用于使加热介质受热并在加热夹层内循环的电磁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实现锅体快速升温,并使锅体内部受热均匀,防止因受热不均而导致糊锅。防止因受热不均而导致糊锅。防止因受热不均而导致糊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蒸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蒸煮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蒸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蒸煮食品是指通过蒸、煮等较低温度(100~200℃之间)的烹饪方式烹制的食品。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采取蒸煮的烹饪方法要远远好过煎、炸、熏,蒸煮方法可以保留食材中原有的营养成分。因此,专家建议尽量采用低温蒸、煮方法烹饪食品。
[0003]现有技术中,蒸煮装置多采用燃烧式加热或使用电阻加热、电磁加热等方式对装置的底部进行加热,热量由底部向上传递,使得装置内上下层受热不均匀,如不使用搅拌装置或及时搅拌,容易糊锅,甚至损坏蒸煮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蒸煮装置。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蒸煮装置,包括锅体、设于锅体外部且与锅体相适应的加热夹层、设于加热夹层内的加热介质以及用于使加热介质受热并在加热夹层内循环的电磁加热装置。
[0007]优选地,所述加热夹层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柜、设于电磁加热柜内的加热管、缠绕在加热管外部的电磁加热线圈以及与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连通的循环泵,所述加热管的另一端与进液口通过进液管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出液管与循环泵连通,所述加热夹层上方设有补液口。
[0008]优选地,所述加热夹层内设有螺旋状导流片,所述螺旋状导流片在加热夹层内形成圆形渐开式螺旋流体通道。
[0009]优选地,所述锅体上方设有与所述锅体相适应盖体。
[0010]优选地,所述锅体内设有用于使锅内物质受热均匀的搅拌装置。
[0011]优选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于盖体顶部的电机、设于锅体内且与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搅拌轴以及设于搅拌轴上且与搅拌轴固定连接的搅拌叶片。
[0012]优选地,所述电机外部设有电机保护罩。
[0013]优选地,所述加热夹层外部设有保温隔热层。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由于设置在锅体底部的加热夹层,在电磁加热装置的作用下,通过电磁加热线圈对加热管内的加热介质进行加热,并在循环泵的作用下,使得加热介质在加热夹层内循环,同时通过设置在加热夹层内的导流板,便于使加热介质在加热夹层内进行环状流动,从而使锅体内的温度快速上升,锅体内部受热均匀,防止因受热不均而导致糊锅。本技术结构简单,可实现锅体快速升温,并使锅体内部受热均匀,防止因受热不均而导致糊锅。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本技术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锅体,2.加热夹层,3.螺旋状导流片,4.圆形渐开式流体通道,5.进液口,6.出液口,7.进液管,8.出液管,9.循环泵,10.电磁加热柜,11.电磁加热线圈,12.加热管,13.开关,14.盖体,15.电机,16.搅拌轴,17.搅拌叶片,18.电机保护罩,19.补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如图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蒸煮装置,包括锅体1、设于锅体1外部且与锅体1相适应的加热夹层2、设于加热夹层2内的加热介质以及用于使加热介质受热并在加热夹层2内循环的电磁加热装置。便于在电磁加热装置的作用下,实现加热介质在加热夹层2内的循环,使得锅体1内快速升温并均匀受热,防止因受热不均而导致糊锅。
[0021]优选地,所述加热夹层2可由锅体1外部设置的外罩与锅体1围绕而成的密封空间。
[0022]优选地,所述加热夹层2可由具有中空结构的双层锅体1环绕而成,所述加热介质在中空结构内循环并加热。
[0023]优选地,所述加热介质为热油。便于通过热油在加热夹层2、进液管7、加热管12以及出液管8之间循环,而使锅体1内的温度快速上升,实现热油对锅体1进行加热。
[0024]优选地,所述加热夹层2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设有进液口5和出液口6,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柜10、设于电磁加热柜10内的加热管12、缠绕在加热管12外部的电磁加热线圈11以及与所述加热管12的一端连通的循环泵9,所述加热管12的另一端与进液口5通过进液管7连通,所述出液口6通过出液管8与循环泵9连通,所述加热夹层上方设有补液口19,所述电磁加热柜10内设有用于使电磁加热线圈11实现加热功能的电磁加热控制器13,操作所述电磁加热控制器13用于使电磁加热装置开启或关闭。便于在电磁加热线圈11的作用下,对加热管12内的加热介质进行加热,并在循环泵9的作用下,将加热管12内的加热介质经进液管7输送至加热夹层2内,再将加热夹层2内的加热介质经出液管8输送至加热管12内,实现加热介质在加热夹层2和加热管12之间的循环,从而实现加热介质对锅体1进行加热。
[0025]优选地,所述加热夹层2内设有螺旋状导流片3,所述螺旋状导流片3在加热夹层2内形成圆形渐开式螺旋流体通道4。便于在螺旋状导流片3的作用下,使得加热介质在加热夹层2内的圆形渐开式流体通道4内进行环状流动,实现流体与锅体1进行充分地热交换,提高换热效率,实现对锅体1的快速加热。
[0026]优选地,所述锅体1上方设有与所述锅体1相适应盖体14。便于在盖体14的作用下,防止锅内蒸煮物料外溢,并减少热量溢出提高蒸煮效率。
[0027]优选地,所述锅体1内设有用于使锅内物质受热均匀的搅拌装置。便于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对锅体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使得物料受热均匀,进一步防止物料糊锅。
[0028]优选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于盖体14顶部的电机15、设于锅体1内且与电机15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搅拌轴16以及设于搅拌轴16上且与搅拌轴16固定连接的搅拌叶片17。便于
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通过电机15的转动带动搅拌轴16转动,并带动搅拌叶片17对锅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使得物料受热均匀,进一步防止糊锅。
[0029]优选地,所述电机外部设有电机保护罩18。便于在电机保护罩18的作用下,保护电机不受外界的侵蚀,延长搅拌装置的使用寿命。
[0030]优选地,所述加热夹层2外部设有保温隔热层。便于在保温隔热层的作用下,防止加热夹层2内的加热介质的热量向加热夹层2外传导,减少热量散失,从而提高蒸煮效率,同时也防止加热夹层2外部温度过高而造成烫伤。
[0031]优选地,所述保温隔热层为涂覆与加热夹层2外表面的隔热涂层。便于在隔热涂层的作用下,防止加热介质的热量向加热夹层2外传导,减少热量散失,同时防止加热夹层2外部温度过高而造成烫伤。
[0032]工作时,操作电磁加热柜10内的电磁加热控制器13使电磁加热线圈11开始工作,并对加热管12内的加热介质进行加热,启动循环泵9,在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设于锅体外部且与锅体相适应的加热夹层、设于加热夹层内的加热介质以及用于使加热介质受热并在加热夹层内循环的电磁加热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夹层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柜、设于电磁加热柜内的加热管、缠绕在加热管外部的电磁加热线圈以及与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连通的循环泵,所述加热管的另一端与进液口通过进液管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出液管与循环泵连通,所述加热夹层上方设有补液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夹层内设有螺旋状导流片,所述螺旋状导流片在加热夹层内形成圆形渐开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龙李晓静刁良占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龙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