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序批式菌藻共生泥膜耦合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序批式菌藻共生泥膜耦合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电能消耗、药剂使用和温室气体产生所引起的碳排放是污水处理厂碳排放的重要来源。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逐渐提高,污水处理厂需通过延长工艺流程、过量投加药剂等高耗能方式换取高标准出水水质,这导致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及直接和间接碳排放量的大幅增加,阻碍了污水处理厂向“双碳”目标的发展。因此,污水处理厂面临由高耗能换取高水质模式向减污降碳模式转变的迫切需求。
[0003]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发展至今已相对较为成熟,且在污水处理厂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开发具有减污降碳双重优势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和方法,对于污水处理厂的低碳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0004]利用菌藻相互作用实现污水处理的絮凝菌藻共生系统,为提高氮磷处理效果、节约曝气能耗和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能。但如何实现微藻在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中的生物质分离收获仍然是菌藻共生系统研究领域面临的难题,对于微藻在传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序批式菌藻共生泥膜耦合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水注入含有菌藻共生活性污泥、序批式菌藻共生生物膜和填料(5)的反应器内,原水进水量占有效容积比例设为50%
‑
60%,填料(5)占反应器有效容积比为10%
‑
20%,同时向反应器内进行光照;S2:向反应器内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实时监控溶解氧DO浓度和酸碱度,并按照预设时间记录,持续向反应器内进行光照;S3:停止向反应器内注入空气,按照预设时间静置反应器后,按照预设排水比例排水,再次静置预设时间,完成序批式菌藻共生泥膜耦合污水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序批式菌藻共生泥膜耦合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之前需要对反应器内的菌藻共生活性污泥进行培养和接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序批式菌藻共生泥膜耦合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藻共生活性污泥进行培养和接种包括以下步骤:将污水厂二沉池采集的藻种富集培养于生活污水中,赋予部分藻类沉降能力,将具有沉降能力的藻类与普通活性污泥混合,洗去没有与活性污泥结合的悬浮态藻类,重复多次,直至得到混合均匀且结构稳定的菌藻共生活性污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序批式菌藻共生泥膜耦合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藻采用绿藻、硅藻或金藻;所述填料(4)采用尼龙材质、纤维束材质或陶瓷颗粒随机排列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序批式菌藻共生泥膜耦合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反应器内注入空气的流量不大于0.04m3/L,溶解氧DO浓度为1.0
‑
5.5mg/L。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序批式菌藻共生泥膜耦合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聪聪,张敏,贺张伟,王天阳,陈生龙,周星睿,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