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带式近电报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1903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腕带式近电报警器,属于电力巡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壳及腕带,外壳内设置有近电报警电路,近电报警电路主要由放大器芯片、LED驱动芯片、三个电阻、三个电容、晶体管、三个发光二极管、嗡鸣器、晶振和天线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腕带式近电报警器能起到最好的报警作用,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当工人佩戴腕带式报警器误入带电区和误攀带电杆时,能及时发出连续的声光报警信号,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危险,防止由于错觉和失误造成的触电伤亡事故,是一种警告型的辅助安全用具。是一种警告型的辅助安全用具。是一种警告型的辅助安全用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腕带式近电报警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力巡检
,特别涉及高压电的巡检作业,具体是一种腕带式近电报警器。

技术介绍

[0002]高压巡检作业应当遵循相关电气设备上工作安全保证的制度措施,带电作业或与带电设备需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以确保巡检人员的人身安全。而复杂的巡检环境下,巡检人员误入带电区域或误接触带电体引发的安全事令人故触目惊心。高压室的电工在巡检高压设备和变压器时,都要靠近带电体,尤其是变压器测温,需要打开变压器柜的门进行测温,手是最先接近带电体的,比较危险,一旦误触带电体,就造成可怕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腕带式近电报警器。使用本技术报警器,手只要靠近带电体就会发出声光报警,提示有电,人员就会警醒,注意安全,避免事故。
[0004]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腕带式近电报警器,包括外壳,外壳上连接有腕带,外壳内设置有近电报警电路;
[0006]近电报警电路包括放大器芯片U1、LED驱动芯片U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晶体管Q1、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嗡鸣器H、晶振X和天线Y;其中,放大器芯片U1的第一管脚1连接第一电阻R1,第三电容C3和天线Y,第一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芯片U1的第二管脚2、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芯片U1的第三管脚3连接晶振X,晶振X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芯片U1的第四管脚4及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地;放大器芯片U1的第五管脚5接地;放大器芯片U1的第六管脚6连接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晶体管Q1的基极b;放大器芯片U1的第八管脚8连接3V电源;晶体管Q1的发射极e接地,集电极c分别连接嗡鸣器H及LED驱动芯片U2的第六管脚6,嗡鸣器H的另一端连接3v电源; LED驱动芯片U2的第一管脚1连接3v电源,LED驱动芯片U2的第二管脚2连接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3的另一端接地;LED驱动芯片U2的第三管脚3连接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2的另一端接地; LED驱动芯片U2的第四管脚4连接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1的另一端接地;LED驱动芯片U2的第五管脚5接地。
[0007]进一步的,腕带采用自动卷曲腕带。
[0008]进一步的,腕带包括由柔韧材质制成的带身,带身内置有记忆金属弹片,在腕带伸直状态下,将其背面拍打在手腕上就腕带会自动卷曲而圈住手腕。
[0009]进一步的,放大器芯片U1的型号为JW818,LED驱动芯片U2的型号为FC1837。
[0010]进一步的,第一电阻R1取值为2MΩ,第二电阻R2的取值为300KΩ,第三电阻R3的取值为3.6KΩ;第一电容C1的取值为0.01uF,第二电容C2的取值为100pF,第三电容C3的取值为600pF;晶体管Q采用贴片9014,嗡鸣器H采用KC1206;第一发光二极管D1采用贴片3030红色灯珠,第二发光二极管D2采用贴片3030绿色灯珠,第三发光二极管D3采用贴片3030黄色灯珠。
[0011]本技术腕带式近电报警器的基本原理为:
[0012]本技术腕带式近电报警器中的近电报警电路通过数字滤波抗干扰,稳定可靠,其将高压线等高压带电体周围的电磁场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发出报警声。
[0013]当工人佩戴本技术腕带式近电报警器而误入带电区域(或将要误入带电体、带电杆时)到一定的距离,腕带式近电报警器就能发出连续的声光报警音响,提醒工人注意有带电体的危险性存在。在听到报警声响时,工人应迅速远离该高压带电区域,直到报警器停止报警声响,或者对靠近的导体保持安全距离进行测量,确保安全,避免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技术腕带式近电报警器能起到最好的报警作用,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当工人佩戴腕带式报警器误入带电区和误攀带电杆时,能及时发出连续的声光报警信号,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危险,防止由于错觉和失误造成的触电伤亡事故,是一种警告型的辅助安全用具。本技术腕带式近电报警器,制作成本低,而且佩戴方便,不受手腕胖瘦影响,直接一拍就扣上了。在安全上,触电事故危害是很大的,一起事故经济损失都上百万元,而通过此报警器在靠近带电体时时刻提醒巡检人员,注意安全,避免错觉和失误而造成触电事故。
附图说明
[0016]此处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7]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装置中近电报警电路的电路图。
[0019]图中:1

外壳、2

腕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以下结合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如图1所示,一种腕带式近电报警器,包括外壳1,外壳1上连接有腕带2,外壳1内设置有近电报警电路。
[0022]腕带2采用自动卷曲腕带,其包括由柔韧材质制成的带身,带身内置有记忆金属弹片,在腕带伸直状态下,将其背面拍打在手腕上就腕带会自动卷曲而圈住手腕。
[0023]如图2所示,近电报警电路包括放大器芯片U1、LED驱动芯片U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晶体管Q1、第一发光二极管D1、
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嗡鸣器H、晶振X和天线Y;其中,放大器芯片U1的第一管脚1连接第一电阻R1,第三电容C3和天线Y,第一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芯片U1的第二管脚2、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芯片U1的第三管脚3连接晶振X,晶振X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芯片U1的第四管脚4及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地;放大器芯片U1的第五管脚5接地;放大器芯片U1的第六管脚6连接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晶体管Q1的基极b;放大器芯片U1的第八管脚8连接3V电源;晶体管Q1的发射极e接地,集电极c分别连接嗡鸣器H及LED驱动芯片U2的第六管脚6,嗡鸣器H的另一端连接3v电源; LED驱动芯片U2的第一管脚1连接3v电源,LED驱动芯片U2的第二管脚2连接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3的另一端接地;LED驱动芯片U2的第三管脚3连接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腕带式近电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外壳上连接有腕带,外壳内设置有近电报警电路;近电报警电路包括放大器芯片U1、LED驱动芯片U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晶体管Q1、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嗡鸣器H、晶振X和天线Y;其中,放大器芯片U1的第一管脚1连接第一电阻R1,第三电容C3和天线Y,第一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芯片U1的第二管脚2、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芯片U1的第三管脚3连接晶振X,晶振X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芯片U1的第四管脚4及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地;放大器芯片U1的第五管脚5接地;放大器芯片U1的第六管脚6连接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晶体管Q1的基极b;放大器芯片U1的第八管脚8连接3V电源;晶体管Q1的发射极e接地,集电极c分别连接嗡鸣器H及LED驱动芯片U2的第六管脚6,嗡鸣器H的另一端连接3v电源; LED驱动芯片U2的第一管脚1连接3v电源,LED驱动芯片U2的第二管脚2连接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爱国李强蒋玉建张伟星徐巧婉
申请(专利权)人: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辛置煤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