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在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上的随动式导风叶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153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置在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上的随动式导风叶片机构,解决了如何实现其灵活调整和便捷锁紧的问题,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在下端轴套(4)上方的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1)上,设置有等间距螺旋线阵列孔(6),在下端轴套(4)上方的摆动弧形叶片(2)上,设置有等间距线性阵列孔(5),在摆动弧形叶片(2)围绕着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1)旋转过程中,等间距线性阵列孔(5)是与等间距螺旋线阵列孔(6),一对一对应配合设置的,在对应配合的等间距线性阵列孔(5)的对应孔与等间距螺旋线阵列孔(6)的对应孔之间,插接有固定摆动弧形叶片角度的销轴(7);实现了导风叶片的灵活角度调整和锁紧。的灵活角度调整和锁紧。的灵活角度调整和锁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置在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上的随动式导风叶片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微风风力发电装置中的圆柱形引风导流室,特别涉及一种设置在圆柱形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上的随动式弧形导风叶片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发电对风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需要风速大于10米/每秒钟的额定风速,最低的发电风速也需达到4米/每秒钟;风速低于3米/每秒钟的微风,为不可利用的发电风能;但地球上不可利用的风能,占整个风能资源的70%左右;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利用微风发电的研究实验项目,例如:专利号为2021112094298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引风导流室的外圆侧立面上的微风导入叶片,是由外叶片板、中间叶片板和内叶片板组成的,中间叶片板为柔性软板,在外叶片板与内叶片板之间,连接有中间叶片板;圆桶形罩体底座的外圆侧立面上的迎风处的微风导入叶片的外叶片板,是沿与风向平行的方向设置的,微风导入叶片的内叶片板与圆桶形罩体底座的中心轴线,是设置在同一个平面内的;该专利的结构,实现了对迎风面的微风进入引风导流室前的顺流导向,以及进入引风导流室后的改向向上引导,但还存在有待进一步解决的以下难题:(1)由外叶片板、中间叶片板和内叶片板,所组成的一体式的强制微风改向的叶片导流结构,会直接造成风能的损失;(2)由于大型微风风力发电的引风导流室的高度达几十米之高,其进风口上的微风导入叶片也高达数十米,将如此高大的三个叶片连接在一起,并实现三片之间相互的灵活旋转调节,现场实现起来困难;(3)由于风力发电设备的安装地点,在不同季节的微风风向是不同的,各季节主风向微风的风向不同,引风导流室一般设计为圆柱状形状,在各主风向微风风向下,均可将圆柱状形状的引风导流室的外侧圆周立面,划分为180度的迎风面和另外180度的背风面,迎风面上的导风叶片与背风面上的导风叶片的导风姿态角度不同,因此,引风导流室外圆上的各导风叶片,需要做到能便捷地调整角度,并在需要的角度下锁紧,如何实现本功能,也是本技术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置在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上的随动式导风叶片机构,解决了如何将引风导流室顶板支撑与引风导流室进风口上的高大导风叶片结合,并实现其灵活调整和便捷锁紧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0005]本技术的总体构思:将微风风力发电装置的引风导流室顶板支撑结构与引风导流室的导风叶片机构一体化考虑设计,利用引风导流室顶板的外圆结构支撑立柱,作为导风叶片的外圆支撑钢管柱,即简化了引风导流室的结构,又实现了引风的功能;在导风叶片的轴套与外圆结构支撑立柱之间,设置轴承,实现了随动式导风叶片的360度自由旋转,以方便按需要调整其角度姿态,实现对微风的有效导入;在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的外侧弧形立面上,设置等间距螺旋线阵列孔,在随动式导风叶片上,设置与引风导流室外圆支
撑立柱上的等间距螺旋线阵列孔配合的等间距线性阵列孔,当随动式导风叶片,围绕着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旋转时,等间距线性阵列孔中的孔与等间距螺旋线阵列孔,依次一对一地对应设置,在该对应设置的两孔中,插入止动销,使随动式导风叶片固定在所需的角度上,实现对随动式导风叶片的锁紧。
[0006]一种设置在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上的随动式导风叶片机构,包括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和摆动弧形叶片,在摆动弧形叶片的弧形内侧面上端中部固定设置有上端轴套,在摆动弧形叶片的弧形内侧面下端中部固定设置有下端轴套,在上端轴套与下端轴套之间穿接有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在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与上端轴套之间设置有上端轴承,在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与下端轴套之间设置有下端轴承,在下端轴套上方的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上,设置有等间距螺旋线阵列孔,在下端轴套上方的摆动弧形叶片上,设置有等间距线性阵列孔,在摆动弧形叶片围绕着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旋转过程中,等间距线性阵列孔是与等间距螺旋线阵列孔,一对一对应配合设置的,在对应配合的等间距线性阵列孔的对应孔与等间距螺旋线阵列孔的对应孔之间,插接有固定摆动弧形叶片角度的销轴。
[0007]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固定设置在引风导流室的圆柱形筒体的筒体底面的外圆上,在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的顶端,支撑有圆柱形筒体的顶部盖板,在顶部盖板的中心处连通有拔风筒体。
[0008]在筒体底面的外圆上,等间隔弧度地设置有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在每个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上,均设置有摆动弧形叶片,当各摆动弧形叶片均摆动到与筒体底面的外圆重合位置上时,各摆动弧形叶片拼接成封闭的圆柱形筒体的外圆侧立面。
[0009]摆动弧形叶片的弧度可为36度,或者为18度,或者为9度;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为钢管。
[0010]本技术的引风导流室的外圆支撑立柱,可同时承担着支撑顶板和安装摆动弧形叶片的双重功能,结构简单,现场施工容易,降低了施工成本,可满足在微风发电时,根据主风向微风的风向,进行灵活的角度调整并锁定,达到有效导入微风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1、摆动弧形叶片2和销轴7之间的配合关系图;
[0013]图3是本技术安装在微风发电装置的引风导流室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5]一种设置在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上的随动式导风叶片机构,包括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1和摆动弧形叶片2,在摆动弧形叶片2的弧形内侧面上端中部,固定设置有上端轴套3,在摆动弧形叶片2的弧形内侧面下端中部,固定设置有下端轴套4,在上端轴套3与下端轴套4之间,穿接有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1,在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1与上端轴套3之间,设置有上端轴承,上端轴承的内圈与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1固定连接在一起,
上端轴承的外圈与上端轴套3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1与下端轴套4之间,设置有下端轴承,可根据在摆动弧形叶片2的弧形内侧面的大小,设置多个轴套,使摆动弧形叶片2可围绕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1自由旋转随动;在下端轴套4上方的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1上,设置有等间距螺旋线阵列孔6,在下端轴套4上方的摆动弧形叶片2上,设置有等间距线性阵列孔5,在摆动弧形叶片2围绕着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1旋转过程中,等间距线性阵列孔5是与等间距螺旋线阵列孔6,一对一对应配合设置,在对应配合的等间距线性阵列孔5的对应孔与等间距螺旋线阵列孔6的对应孔之间,可活动插接有固定摆动弧形叶片2角度的销轴7;当摆动弧形叶片2与引风导流室的筒体底面8的外圆重合时,等间距线性阵列孔5中最下端的孔,与等间距螺旋线阵列孔6中的最下端的孔,对正在一起,通过在该两孔中穿接销轴7,可将摆动弧形叶片2锁紧在与筒体底面8的外圆重合的位置上;若逆时针旋转摆动弧形叶片2一定的弧度,则可将最下端往上数第二对对应孔对正,穿接销轴7后,即可将摆动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在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上的随动式导风叶片机构,包括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1)和摆动弧形叶片(2),在摆动弧形叶片(2)的弧形内侧面上端中部,固定设置有上端轴套(3),在摆动弧形叶片(2)的弧形内侧面下端中部,固定设置有下端轴套(4),在上端轴套(3)与下端轴套(4)之间,穿接有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1),在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1)与上端轴套(3)之间,设置有上端轴承,在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1)与下端轴套(4)之间,设置有下端轴承,其特征在于,在下端轴套(4)上方的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1)上,设置有等间距螺旋线阵列孔(6),在下端轴套(4)上方的摆动弧形叶片(2)上,设置有等间距线性阵列孔(5),在摆动弧形叶片(2)围绕着引风导流室外圆支撑立柱(1)旋转过程中,等间距线性阵列孔(5)是与等间距螺旋线阵列孔(6),一对一对应配合设置的,在对应配合的等间距线性阵列孔(5)的对应孔与等间距螺旋线阵列孔(6)的对应孔之间,活动插接有固定摆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崔俊宏苗艳飞杨青西张海滨崔碧云崔碧玉马小俊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丰秦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