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表面变形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139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修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表面变形修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减少人力消耗,减小安全隐患的汽车铝合金轮毂表面变形修复装置。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表面变形修复装置,包括有吸盘、外壳、支撑架、气缸、限位杆和活动板等,外壳底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固连有吸盘,外壳内部上侧壁固连有支撑架,外壳内部后侧壁固连有气缸,支撑架能对气缸起到支撑作用,气缸伸缩杆上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和外壳滑动配合,活动板后侧的左右两侧均固连有限位杆,两个限位杆均和外壳滑动式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缸的拉力对轮毂进行修复,能减少人力的消耗,且也可以避免人们和加热后的轮毂接触,更加安全。更加安全。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表面变形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修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表面变形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轮毂又名轮圈,是轮胎内廓用以支撑轮胎的圆桶形、中心装配在轴上的部件,轮毂常见的材质有铝合金,在轮毂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外导致其变形,但是在轮毂表面变形后,人们一般是对变形后的轮毂进行加热,然后用人力对加热后的轮毂进行校正,这样的修复方法会极大的耗费人力,且在修复过程中,人们容易和加热后的轮毂进行接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3]针对以上问题,现对此的修复装置做出进一步改进,需要设计一种能减少人力消耗,减小安全隐患的汽车铝合金轮毂表面变形修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修复装置耗费人力,存在安全隐患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减少人力消耗,减小安全隐患的汽车铝合金轮毂表面变形修复装置。
[0005]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表面变形修复装置,包括有吸盘、外壳、支撑架、气缸、限位杆、活动板、暖风口、加热管、拉绳、固定块、卡杆、回力弹簧和收集装置,外壳底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固连有吸盘,外壳内部上侧壁固连有支撑架,外壳内部后侧壁固连有气缸,支撑架能对气缸起到支撑作用,气缸伸缩杆上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和外壳滑动配合,活动板后侧的左右两侧均固连有限位杆,两个限位杆均和外壳滑动式相连,限位杆能对活动板起到限位作用,活动板前侧开有暖风口,暖风口的数量至少为2个,活动板内部设有能够对轮毂起到软化效果的加热管,活动板前侧的左右两侧均固连有三个拉绳,六个拉绳上均滑动式设有两个固定块,活动板前侧中间滑动式设有卡杆,六个拉绳均和对应的卡杆卡接,两个卡杆均和活动板之间连接有能够用于复位的回力弹簧,外壳右侧滑动式设有收集装置。
[0006]进一步的,收集装置包括有收集框,外壳右侧的前后两侧均开有滑槽,两个滑槽之间滑动式设有收集框。
[0007]进一步的,外壳表面涂有防锈材料。
[0008]进一步的,外壳左右两侧均固连有握把。
[0009]进一步的,滑槽内涂有润滑油。
[0010]进一步的,收集框右侧固连有把手。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表面变形修复装置,具备以下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气缸的拉力对轮毂进行修复,能减少人力的消耗,且也可以避免人们和加热后的轮毂接触,更加安全;
[0013]2、本技术通过加热管的热气可对轮毂起到软化效果,进而更加方便人们对轮毂进行修复;
[0014]3、本技术通过收集框可以放置工具和材料,进而可以减小工具和材料丢失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局部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局部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收集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中:1_吸盘,2_外壳,3_支撑架,4_气缸,5_限位杆,6_活动板,7_暖风口,8_加热管,9_拉绳,10_固定块,11_收集装置,111_收集框,112_滑槽,113_把手,12_卡杆,13_回力弹簧,14_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表面变形修复装置,在图1

5中示出,包括有吸盘1、外壳2、支撑架3、气缸4、限位杆5、活动板6、暖风口7、加热管8、拉绳9、固定块10、卡杆12、回力弹簧13和收集装置11,外壳2底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固连有吸盘1,外壳2表面涂有防锈材料,防锈材料能防止外壳2长时间使用氧化生锈,外壳2左右两侧均固连有握把14,握把14能更加方便人们对外壳2进行搬运,外壳2内部上侧壁焊接有支撑架3,外壳2内部后侧壁安装有气缸4,支撑架3能对气缸4起到支撑作用,气缸4伸缩杆上焊接有活动板6,活动板6和外壳2滑动配合,活动板6后侧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限位杆5,两个限位杆5均和外壳2滑动式相连,限位杆5能对活动板6起到限位作用,活动板6前侧开有20个暖风口7,活动板6内部安装有加热管8,活动板6前侧的左右两侧均固连有三个拉绳9,六个拉绳9上均滑动式设有两个固定块10,活动板6前侧中间滑动式设有卡杆12,六个拉绳9均和对应的卡杆12卡接,两个卡杆12均和活动板6之间连接有回力弹簧13,外壳2右侧滑动式设有收集装置11。
[0024]当人们要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本装置放置在合适位置,之后将吸盘1充分和地面进行贴合,使得吸盘1对本装置进行固定,之后启动气缸4正向运转,气缸4伸缩杆会带动活动板6向前运动,活动板6向前运动会带动限位杆5沿着外壳2向前滑动,活动板6向前滑动的同时,暖风口7、加热管8、拉绳9、固定块10、卡杆12和回力弹簧13也会向前运动,当活动板6向前运动到一定距离后,人们关闭气缸4,使得活动板6停止运动,之后人们将卡杆12向互相远离的方向滑动,回力弹簧13会被拉伸,卡杆12将不会和拉绳9卡接,此时人们便可将拉绳9的一端和活动板6脱离接触,然后松开卡杆12,卡杆12会在回力弹簧13的复位作用下互相靠近,当卡杆12互相靠近后,人们将固定块10取出,将固定块10取出后,人们便可将固定块10和变形的轮毂进行焊接,焊接完毕后,将拉绳9的一端依次穿过固定块10,使得拉绳9将固定块10串连起来,然后人们将卡杆12向互相远离的方向拉动,回力弹簧13被拉伸,之后人们将拉绳9重新插入活动板6的内部,然后松开卡杆12,卡杆12会在回力弹簧13的复位作用下互相靠近,使得卡杆12重新和拉绳9卡接在一起,卡杆12和拉绳9卡接后,启动加热管8,使得加
热管8的热气对变形后的轮毂进行充分的软化,充分软化后,人们将轮毂进行固定,之后启动气缸4反向运转,使得气缸4带动活动板6向后运动,活动板6向后运动会带动限位杆5沿着外壳2向后滑动,活动板6向后滑动的同时,暖风口7、加热管8、拉绳9、固定块10、卡杆12和回力弹簧13也将向后运动,在固定块10向后运动的同时,便能对变形的轮毂进行修复,如此便能依靠气缸4伸缩杆的拉力对变形的轮毂进行修复,减少人力的消耗,当轮毂修复完成后,人们关闭气缸4和加热管8,使得活动板6停止移动,之后重复上述操作使得固定块10和拉绳9脱离接触,固定块10和拉绳9脱离接触后,人们将固定块10从轮毂上敲下,敲下之后,人们将固定块10和拉绳9复位,之后启动气缸4,使得活动板6恢复原位即可。
[0025]实施例2
[0026]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在图1和图5中示出,收集装置11包括有收集框111,外壳2右侧的前后两侧均开有滑槽112,两个滑槽112之间滑动式设有收集框111,滑槽112内涂有润滑油,润滑油能减小摩擦力,从而收集框111在滑槽112上滑动更加便利,收集框111右侧固连有把手1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表面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吸盘(1)、外壳(2)、支撑架(3)、气缸(4)、限位杆(5)、活动板(6)、暖风口(7)、加热管(8)、拉绳(9)、固定块(10)、卡杆(12)、回力弹簧(13)和收集装置(11),外壳(2)底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固连有吸盘(1),外壳(2)内部上侧壁固连有支撑架(3),外壳(2)内部后侧壁固连有气缸(4),支撑架(3)能对气缸(4)起到支撑作用,气缸(4)伸缩杆上连接有活动板(6),活动板(6)和外壳(2)滑动配合,活动板(6)后侧的左右两侧均固连有限位杆(5),两个限位杆(5)均和外壳(2)滑动式相连,限位杆(5)能对活动板(6)起到限位作用,活动板(6)前侧开有暖风口(7),暖风口(7)的数量至少为2个,活动板(6)内部设有能够对轮毂起到软化效果的加热管(8),活动板(6)前侧的左右两侧均固连有三个拉绳(9),六个拉绳(9)上均滑动式设有两个固定块(10),活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大舜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