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道监护系统的主机安装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103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道监护系统的主机安装结构,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第一安装架包括底板、前面板和第一顶板,第二安装架包括第二顶板和后面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固定连接,后面板固定于底板上,底板上固定有控制电路板,前面板上固定安装有蠕动泵和管路通断控制模块,管路通断控制模块上能拆装地设置有气管套件,后面板上固定安装有系统电源模块,第一顶板的底面上安装有备用电源,第一安装架上还设置有声门下吹起气泵、气囊充气气泵和气囊反向抽气气泵,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与蠕动泵电连接的蠕动泵控制器。上述气道监护系统的主机安装结构不仅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占用空间小;而且成本低,结构稳定可靠。定可靠。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道监护系统的主机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气道监护系统的主机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临床中,ICU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已经成为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维持患者呼吸、管控患者血氧饱和度的重要手段,但是机械通气参数设定的合理性以及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疗效和康复进程,特别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气道气囊压力的稳定性更是直接决定着病人的治疗效果,并能直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VAP是最常见和严重的院内获得性肺炎。
[0003]近几年来,用于将各种气源、生理盐水等输入有效集成,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气囊充气、气囊泄气以及声门下冲洗、负压吸引并进行自动切换的多功能气道监护系统已得以应用,主机是气道监护系统的核心部件,目前,现有的气道监护系统的主机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和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道监护系统的主机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气道监护系统的主机存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和成本高的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气道监护系统的主机安装结构,其包括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固定连接后形成整体呈方形的装配框架,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架包括底板、前面板和第一顶板,所述第二安装架包括第二顶板和后面板,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后面板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上固定有控制电路板,所述前面板上固定安装有蠕动泵和管路通断控制模块,所述管路通断控制模块上能拆装地设置有气管套件,所述后面板上固定安装有系统电源模块,所述第一顶板的底面上安装有备用电源,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还设置有声门下吹起气泵、气囊充气气泵和气囊反向抽气气泵,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蠕动泵电连接的蠕动泵控制器。
[0007]进一步的说,所述前面板的中部向一侧延伸有位于所述底板和第一顶板之间的侧板,所述声门下吹起气泵、气囊充气气泵和气囊反向抽气气泵竖直间隔固定于所述侧板上。
[0008]进一步的说,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用于自动调节负压吸引管内的负压的负压调节装置。
[0009]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均采用一体结构成型的钣金件。
[0010]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一安装架整体呈“U”型结构,所述第一顶板的长度小于所述底板的长度。
[0011]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二安装架整体呈“L”型结构,所述后面板上对应所述系统电源模块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起到减重和电源散热的双重作用。
[0012]进一步的说,所述底板、前面板、第一顶板和侧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减重孔。
[0013]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的两侧均向上延伸有翻边,通过翻边以对主机的外壳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使主机和外壳之间形成一定间隔,有利于主机散热。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气道监护系统的主机安装结构优化了主机内部功能部件的安装位置及结构,不仅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占用空间小;而且降低了加工成本,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气道监护系统的主机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气道监护系统的主机安装结构的又一爆炸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气道监护系统的主机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部件。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0]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气道监护系统的主机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架1和第二安装架2,第一安装架1和第二安装架2均采用一体结构成型的钣金件,第一安装架1和第二安装架2固定连接后形成整体呈方形的装配框架,第一安装架1整体呈“U”型结构,其包括底板10、前面板11和第一顶板12,第一顶板12的长度小于底板10的长度,底板10上固定有控制电路板3,前面板11上固定安装有蠕动泵4和管路通断控制模块5,管路通断控制模块5上能拆装地设置有气管套件6,前面板11的中部向一侧延伸有位于底板10和第一顶板12之间的侧板13,声门下吹起气泵7、气囊充气气泵8和气囊反向抽气气泵9竖直间隔固定于侧板13上,控制电路板3上还设置有用于自动调节负压吸引管内的负压的负压调节装置30和与蠕动泵4电连接的蠕动泵控制器31,底板10、前面板11、第一顶板12和侧板13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减重孔14,第一顶板12的底面上安装有备用电源15。
[0021]第二安装架2整体呈“L”型结构,包括第二顶板20和后面板21,后面板21上固定安装有系统电源模块22,第二顶板20的底端固定于底板10上,另一端与第一顶板12固定连接,
后面板21上对应系统电源模块22的位置开设有通孔23,通孔23起到减重和电源散热的双重作用,接外部电源时,通过系统电源模块22给系统供电,备用电源15旁路,外部电源断开后,由备用电源15给系统供电。
[0022]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20的两侧均向上延伸有翻边16,通过翻边16以对主机的外壳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使主机和外壳之间形成一定间隔,有利于主机散热。
[0023]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技术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道监护系统的主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固定连接后形成整体呈方形的装配框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包括底板、前面板和第一顶板,所述第二安装架包括第二顶板和后面板,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后面板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上固定有控制电路板,所述前面板上固定安装有蠕动泵和管路通断控制模块,所述管路通断控制模块上能拆装地设置有气管套件,所述后面板上固定安装有系统电源模块,所述第一顶板的底面上安装有备用电源,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还设置有声门下吹起气泵、气囊充气气泵和气囊反向抽气气泵,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蠕动泵电连接的蠕动泵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监护系统的主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的中部向一侧延伸有位于所述底板和第一顶板之间的侧板,所述声门下吹起气泵、气囊充气气泵和气囊反向抽气气泵竖直间隔固定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侍明春平升吴瞻逸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康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