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又铭专利>正文

侧裂切开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60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裂切开刀,包括杆体,其特征是,杆体顶端开有容纳针头的容腔(7),容腔上方开有观察窗(3),容腔下方开有数个锯齿(2),刀体置于容腔内(1),刀体尾部的安装孔(8)与锯齿配合。所述杆体呈枪状,并由拐部(5)将杆体分为前杆(4)与尾杆(6),容腔设在前杆的端部。所述的容腔下部设有平面。所述的刀体为三角针,所述三角针为弧形三角针。尾杆沿水平面弯折,形成平面。形成平面。形成平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裂切开刀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手术工具,尤其是一种侧裂切开刀。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医生在做颅脑手术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解剖侧裂部位,如动脉瘤、鞍区肿瘤等。目前解剖侧裂,往往采用尖刀片或者双极电凝、蛛网膜切开刀,偶尔也会采用针头,并同时结合显微剪刀完成解剖。无论采用上述何种刀具,解剖的深部都不好掌握,而且刀具易摆动,容易导致患者副损伤。如:尖刀片只能切开脑表面的蛛网膜;双极电凝易撕伤血管;针头在切开深部蛛网膜时不易操作;剪刀可能摆动,对初学者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减少患者损伤的同时能将侧裂从表面到颅底轻松切开的侧裂切开刀,具体方案如下。
[0004]侧裂切开刀,包括杆体,其特征是,杆体呈枪状,并由拐部将杆体分为前杆与尾杆,前杆的顶端开有容纳针头的容腔,容腔上方开有观察窗,容腔下方开有数个锯齿,刀体置于容腔内,刀体尾部的安装孔与锯齿配合。
[0005]所述的容腔下部设有平面。
[0006]优选的,所述的刀体为三角针,所述三角针为弧形三角针。
[0007]所述的尾杆为扁平状杆把,优选的,将尾杆沿水平面弯折,形成平面。
[0008]本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09]1、本技术方案利用三角针与杆体结合成一把工具刀,向前后两个方向均可切割,脑表面及深部侧裂蛛网膜均可用,打开蛛网膜池更方便;
[0010]2、由于不同手术都需要更换新的刀体,确保刀尖锋利手术成功,因此,将刀体和杆体设计成可拆卸结构,只需更换刀体即可,能够在保证手术稳定的情况下减少手术成本,节约资源;
[0011]3、当刀体置于容腔内,刀体尾部的安装孔卡在合适的锯齿上可实现锁定、防止脱落。容腔上方的观察窗可以观察刀体尾部安装状况,便于调整以及清洗;
[0012]4、由于容腔下部设有平面,能与刀体(三角针)下部的平面配合,并受容腔口径、刀体弯折程度、锯齿锁定等因素共同制约,将刀体锁紧在容腔内不发生转动;
[0013]5、由于设有枪状的拐部,无论是在普通手术还是在显微镜下手术,医护人员拿捏杆把的时候就不会阻挡视线,避免给患者造成副损伤,同时缩短手术时间,使手术顺利进行;
[0014]6、尾杆(杆把)为扁平状能有效防止杆体打滑和旋转,使刀尖始终保持正确朝向。
[0015]本技术方案效果显著,具有极佳的推广价值和前景。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前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容腔口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刀体、2锯齿、3观察窗、4前杆、5拐部、6尾杆、7容腔、8安装孔。
[0021]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参见附图1

4,侧裂切开刀,包括杆体,其特征是,杆体顶端开有容纳针头的容腔7,容腔上方开有观察窗3,容腔下方开有数个锯齿2,刀体置于容腔内1,刀体尾部的安装孔8与锯齿配合。
[0023]所述杆体呈枪状,并由拐部5将杆体分为前杆4与尾杆6,容腔设在前杆的端部。
[0024]所述的容腔下部设有平面。
[0025]优选的,所述的刀体为三角针,所述三角针为弧形三角针。
[0026]所述的尾杆为扁平状杆把,优选的,将尾杆沿水平面弯折,形成平面,便于一体化加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侧裂切开刀,包括杆体,其特征是,杆体顶端开有容纳针头的容腔(7),容腔上方开有观察窗(3),容腔下方开有数个锯齿(2),刀体置于容腔内(1),刀体尾部的安装孔(8)与锯齿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裂切开刀,其特征是,所述杆体呈枪状,并由拐部(5)将杆体分为前杆(4)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又铭张博王帆胡泰玮陈云胡娇周明姬蒋自凡陈中荣王爱东
申请(专利权)人:刘又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