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01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表带结构,包括第一框部和与所述第一框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框部,所述第一框部一体延伸有第一带部,所述第二框部一体延伸有第二带部,所述第一框部和第二框部共同围成表框,所述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分别位于所述表框的相对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表带结构的第一框部和第二框部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拆装,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配不同的颜色,整体结构简单、美观实用,有效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争力。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带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表带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可穿戴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其中,智能手表作为最常见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
[0003]相对于传统手表,智能手表在个性化和科技感方面要求工业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采用更为广阔的思维去大胆创新,符合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然而,市面上的智能手表其表带大多为一体结构,整体上为一个颜色,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美观实用的表带结构。
[0005]一种表带结构,包括第一框部和与所述第一框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框部,所述第一框部一体延伸有第一带部,所述第二框部一体延伸有第二带部,所述第一框部和第二框部共同围成表框,所述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分别位于所述表框的相对两侧。
[000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表带结构由两个独立的部件构成,两个部件可以方便地进行拆装,在生产时两个部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颜色,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需求选配同色或者不同色的两个部件进行拼装,在不改变产品整体结构、功能的前提下颜色可以多样化、差异化,整体结构简单、美观实用,加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表带结构的示意图。
[0008]图2是图1所示表带结构的爆炸图。
[0009]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视图。
[0010]图4是图2所示表带结构的第一部件的进一步爆炸图。
[0011]图5是图2所示表带结构的第二部件的进一步爆炸图。
[0012]图6是本技术表带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0014]本技术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
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表带结构,优选地套装于智能手表上使用。图1

3所示为本技术表带结构的一具体实施例,所示表带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颜色不同,使得表带结构整体上更具吸引力。
[0016]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第一部件10包括第一框部12和第一带部,其中第一框部12为“匚”字形结构,包括第一长侧壁以及分别由第一长侧壁的两端折弯延伸的两个第一短侧壁;第一带部包括两个第一子带部14,两个第一子带部14分别由第一框部12的两个第一短侧壁一体向外延伸。类似地,第二部件20包括第二框部22和第二带部,其中第二框部22为“匚”字形结构,包括第二长侧壁以及分别由第二长侧壁的两端折弯延伸的两个第二短侧壁;第二带部包括两个第二子带部24,两个第二子带部24分别由第二框部22的两个第二短侧壁一体向外延伸。
[0017]较佳地,第一框部12的第一长侧壁形成有第一避让孔120,第二框部22的第二长侧壁形成有第二避让孔220,第一避让孔120、第二避让孔220可以是单个或多个,用于避让表盘的按钮。本实施例将避让孔120、220和第一带部、第二带部分别设置于表框的不同侧面,方便第一子带部14、第二子带部24的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表盘的按钮可以设置于同一侧,此时可以仅在第一框部12上形成第一避让孔120或者仅在第二框部22上形成有第二避让孔220。或者,表盘也可以不设置按钮,此时第一框部12和第二框部22均不设置避让孔。
[0018]第一框部12的两个第一短侧壁作为连接部件,分别形成有凸部16;相对应地,第二框部22的连个第二短侧壁作为连接部件,分别形成有槽孔26。第一框部12和第二框部22装配时,每一第一短侧壁和相应一第二短侧壁对接,凸部16插入至槽孔26中,两者凹凸配合将第一框部12和第二框部22连接在一起,构成一大致为方框形的表框,用于套接表盘。为增加连接的稳定性以及拆装的便利性,凸部16与槽孔26紧配合固定,避免第一框部12和第二框部22自动脱开。
[0019]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子带部14在其边缘形成第一连接部144,第一连接部144的厚度大致为第一子带部14的其它部分的厚度的一半。第一连接部144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42,第一连接孔142顺沿第一连接部144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类似地,第二子带部24在其边缘形成第二连接部244,第二连接部244的厚度大致为第二子带部24的其它部分的厚度的一半。第二连接部244上设置有多个连接销242,第二连接销242顺沿第二连接部244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0020]装配时,每一第一连接部144和相应一第二连接部244相叠,两者的厚度之和与第一子带部14或者第二子带部24的厚度相当。每一连接销242插入至相应一连接孔142中并与之紧配合固定,增加第一子带部14和第二子带部24的连接强度。装配后,每一第一子带部14和相应一第二子带部24构成一根表带,使用时两根表带相连将手表佩戴至用户的手腕上。
[0021]如图4所示,第一框部12包括第一内框122和第一外框124,其中第一内框122为硬胶材质、第一外框124为软胶材质;第一子带部14为软胶材质、与第一外框124为一体结构。第一内框122在其两端分别形成卡槽18,卡槽18贯穿第一内框122的内外表面以及端面。第一外框124的内壁面外突形成所述凸部16,图示中凸部16为方块结构。凸部16的厚度不大于
第一内框122的厚度、周向尺寸小于卡槽18的周向尺寸,成型后凸部16位于卡槽18的中央并与卡槽18的槽壁相间隔,凸部16的外表面不会相对于第一内框122的内壁面外凸。
[0022]如图5所示,第二框部22包括第二内框222和第二外框224,其中第二内框222为硬胶材质、第二外框224为软胶材质,第二子带部24为软胶材质、与第二外框224为一体结构。第二内框222的两端分别相对于第二外框224向外延伸形成凸耳28,凸耳28的厚度不大于卡槽18的深度。所述槽孔26形成于凸耳28的中央,图示中槽孔26为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凸耳28的方孔。装配时,第二框部22的凸耳28叠置于第一框部12的内侧并且卡入其卡槽18中,第一框部12的凸部16卡入至凸耳28的槽孔26中,第一框部12和第二框部22的内、外壁面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部和与所述第一框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框部,所述第一框部一体延伸有第一带部,所述第二框部一体延伸有第二带部,所述第一框部和第二框部共同围成表框,所述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分别位于所述表框的相对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部和第二框部其中之一形成槽孔、其中之另一形成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槽孔凹凸配合将所述第一框部和第二框部可拆卸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部和第二框部均呈“匚”字形,且共同构成方框状的表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部包括第一长侧壁以及分别由所述第一长侧壁的两端折弯延伸的两个第一短侧壁,所述第二框部包括第二长侧壁和分别由所述第二长侧壁的两端折弯延伸的两个第二短侧壁,每一所述第一短侧壁与一所述第二短侧壁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带部包括两个第一子带部,每一所述第一子带部由其中一所述第一短侧壁一体向外延伸;所述第二带部包括两个第二子带部,每一所述第二子带部由其中一所述第二短侧壁一体向外延伸,每一所述第一子带部和其中一所述第二子带部可拆卸地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带部的边缘形成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二子带部的边缘形成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叠,所述连接柱插接于所述连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海松张榕斌贺桥晋蒋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图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