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便捷的建筑施工用移动施工支架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使用便捷的建筑施工用移动施工支架。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方便对高处建筑施工,会用脚手架搭设工作平台。脚手架的分为立杆式脚手架、桥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悬吊式脚手架、挂式脚手架、挑式脚手架、爬式脚手架,其中门式脚手架因其可移动性被广泛使用。而门式脚手架可向高处堆摞组装成不同的高度,为了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会在四个腿处固定一个类三角形的支架。
[0003]然而现有技术的用于脚手架上的支架的调节性较差、且不具有移动性。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使用便捷的建筑施工用移动施工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便捷的建筑施工用移动施工支架,要解决传统的脚手架的支架调节性较差和不具有移动性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使用便捷的建筑施工用移动施工支架,包括连接机构和支地机构;所述支地机构包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便捷的建筑施工用移动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机构和支地机构;所述支地机构包括有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和顶梁(3);所述第一立柱(1)高度可调,且在第一立柱(1)的底部连接有支盘(4);所述第二立柱(2)与第一立柱(1)平行间隔布置,且第二立柱(2)高度可调;在第二立柱(2)的底部连接有滚轮(5);所述顶梁(3)横向连接在第一立柱(1)与第二立柱(2)的顶部之间;在顶梁(3)靠近第二立柱(2)一侧的端面上连接有连接板(6);在第一立柱(1)与第二立柱(2)的下部之间连接有横撑(7);所述连接机构横向设置在支地机构的一侧,包括有底部支撑(8)、斜撑(9)和竖撑(10);所述底部支撑(8)连接在第二立柱(2)的下部、且位于横撑(7)的对侧;所述底部支撑(8)的长度可调,在底部支撑(8)远离第二立柱(2)的一端连接有底部固定夹套(11);所述斜撑(9)倾斜设置在底部支撑(8)的上方,且斜撑(9)的下端与连接板(6)铰接连接;所述斜撑(9)的长度可调,在斜撑(9)远离连接板(6)的一端连接有顶部固定夹套(12);所述竖撑(10)支撑在底部支撑(8)与斜撑(9)之间,且竖撑(10)的下端与底部支撑(8)固定连接,竖撑(10)的上端与斜撑(9)可拆卸连接;所述竖撑(10)的长度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便捷的建筑施工用移动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3)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在顶梁(3)的空腔中设置有第一轴承(13)、第二轴承(14)、第一链轮(15)、第二链轮(16)和链条(17);所述第一轴承(13)和第二轴承(14)分别固定在空腔的顶部两侧;所述顶梁(3)顶板中间设置有孔洞(18);在顶梁(3)的顶部、对应孔洞(18)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一旋钮(19);所述第一旋钮(19)的下端伸入顶梁(3)的空腔中,在第一旋钮(19)的下端连接有第三链轮(20);所述第一链轮(15)设置在第一轴承(13)的下方,第二链轮(16)设置在第二轴承(14)的下方;所述链条(17)连接在第一链轮(15)和第二链轮(16)之间且与第三链轮(20)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便捷的建筑施工用移动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包括有第一固定筒(1.1)、第一滑筒(1.2)和第一螺纹杆(1.3);所述顶梁(3)的底面、对应第一链轮(15)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穿孔(21);所述第一螺纹杆(1.3)穿设在第一穿孔(21)中,且第一螺纹杆(1.3)的顶部与第一轴承(13)连接,第一螺纹杆(1.3)的下端超出顶梁(3)的底面;所述第一链轮(15)套设在第一螺纹杆(1.3)上;所述第一固定筒(1.1)连接在顶梁(3)的底部、对应第一穿孔(21)的位置处,且第一固定筒(1.1)套在第一螺纹杆(1.3)的外侧;所述第一螺纹杆(1.3)的底端超出第一固定筒(1.1)的底端;所述第一滑筒(1.2)插设在第一固定筒(1.1)的下部,并且第一滑筒(1.2)与第一螺纹杆(1.3)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筒(1.2)的下端超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