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荷探测光/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752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承荷探测光/电缆,涉及光缆技术领域。所述承荷探测光/电缆包括:第四钢管电缆结构,所述第四钢管电缆结构的周围设置有第一钢管光纤机构、第五钢管光纤机构、第二钢管电缆结构和第三钢管光纤机构,所述第四钢管电缆结构的侧端连接有第三散热机构、第四散热机构、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位于第四钢管电缆结构的外部,所述屏蔽层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填充层,所述屏蔽层的外部设置有多个内铠钢丝,所述内铠钢丝的外部设置有第二缓冲护套,所述第二缓冲护套的外部设置有防撞弹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承荷探测光/电缆具有承重效果好和散热优良的优点。缆具有承重效果好和散热优良的优点。缆具有承重效果好和散热优良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荷探测光/电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缆
,具体涉及一种承荷探测光/电缆。

技术介绍

[0002]光/电缆是将金属导线和光纤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同路、同走向传输电能与光信息的一体化传输介质。它实现了电力流、业务流、信息流的一体化融合。通过一次架设、一次施工、一次投入,在传输高压电能的同时传输语音、数据、视频等信息,大大缩短了工期,减少了施工成本,节约了资源,为智能电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003]但是,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的承荷探测光/电缆弯曲性较差,其承重性能不足以在恶劣环境下保证光缆整体稳定工作,此时外力对于光/电缆的冲击力无法有效抵消,且长时间的工作需要光/电缆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承荷探测光/电缆。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承荷探测光/电缆包括:第四钢管电缆结构,所述第四钢管电缆结构的周围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荷探测光/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四钢管电缆结构(16),所述第四钢管电缆结构(16)的周围设置有第一钢管光纤机构(1)、第五钢管光纤机构(17)、第二钢管电缆结构(10)和第三钢管光纤机构(13),所述第四钢管电缆结构(16)的侧端连接有第三散热机构(14)、第四散热机构(15)、第一散热机构(9)和第二散热机构(11);屏蔽层(8),所述屏蔽层(8)位于第四钢管电缆结构(16)的外部,所述屏蔽层(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填充层(12),所述屏蔽层(8)的外部设置有多个内铠钢丝(7),所述内铠钢丝(7)的外部设置有第二缓冲护套(6),所述第二缓冲护套(6)的外部设置有防撞弹片(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荷探测光/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弹片(5)的外部设置有第一缓冲护套(4),所述第一缓冲护套(4)的外部设置有多个外铠钢丝(3),所述外铠钢丝(3)的外部设置有聚乙烯外护套(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荷探测光/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钢管电缆结构(16)包括钢管光纤主体(161),所述屏蔽层(8)的中部设置有钢管光纤主体(161),所述钢管光纤主体(161)的外部设置有绝缘层(162),所述绝缘层(16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三凸块(164),所述第三凸块(164)的周围设置有具有防水功能的第二填充层(163),所述第三凸块(164)远离绝缘层(162)的一端设置有第五散热层(16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荷探测光/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散热机构(14)包括第一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文伟蒋建清王克鸿方峰杨恒勇胡显军吴开明刘晖吴键李世华宠昊强王静懿李曙生刘红兵李庆合王成魏建宝卢炳文王强袁清施斌伊萨耶夫孙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