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全装配式组合墙板及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952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全装配式组合墙板,包括墙板本体,墙板本体包括混凝土和包裹在混凝土外的外覆钢板,外覆钢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多个对拉螺栓,第一板体呈盒状,第二板体呈板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互配合将混凝土进行包裹,多个对拉螺栓穿过第一板体、混凝土和第二板体,将三者连接在一起整体协同受力。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多个对拉螺栓替代传统的钢筋笼,省去了钢筋绑扎、模具拼装等一系列需要人工参与、对人工依赖性强的工序,使构件整体对人工的依赖度得到了大幅的降低,构造简单,便于工业化、自动化进行生产。同时墙板本体作为填充墙使用时,内部混凝土可采用绿色固废资源化材料,低碳环保。低碳环保。低碳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全装配式组合墙板及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全装配式组合墙板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全装配式组合墙板及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在国内高层民用住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由于目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部分工序还无法采用机组流水线法生产,如钢筋绑扎、模具拼装、模台清理等仍需依赖大量人工完成,仍具有较高的人工依赖性,因此难以达到工业化生产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降低构件对人工依赖度的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全装配式组合墙板及生产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全装配式组合墙板,包括墙板本体,所述墙板本体包括混凝土和包裹在混凝土外的外覆钢板,所述外覆钢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多个对拉螺栓,所述第一板体呈盒状,第二板体呈板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互配合将混凝土进行包裹,多个对拉螺栓穿过第一板体、混凝土和第二板体,将三者连接在一起。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体的四周与第一板体焊接在一起,对所述凝土进行完全包裹。
[0006]进一步地,所述墙板本体的侧部设置有用于与相邻的墙板本体拼接的拼接部,所述对拉螺栓呈矩形阵列分布在墙板本体上,且靠近所述拼接部位置处的对拉螺栓分布的密度增大。
[0007]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墙板本体上的所述拼接部拼接在一起时,其拼缝呈Z字型。
[0008]进一步地,所述拼接部上预留有穿孔,相邻两个拼接部拼接时,通过在两个拼接部的穿孔中穿设穿筋将两个拼接部连接在一起。
[0009]进一步地,与梁对应的墙板本体,其两侧上部分别设置围板,所述围板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三者之间围出空腔腔体,所述空腔腔体相应墙板本体侧面的一面为敞开状。
[0010]一种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全装配式组合墙板的生产方法,所述组合墙板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墙板本体,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成型第一板体:在钢构件厂将第一板体压制成型,并在对拉螺栓处预留孔洞;
[0012]S2、固定对拉螺栓:通过两分别位于第一板体内外的两个螺母将螺杆固定于第一板体的底部;
[0013]S3、浇筑混凝土:采用卧式法将第一板体平放,然后向第一板体内注入混凝土,混凝土分层浇筑并通过振捣台振动排除混凝土气体,使骨料和胶凝材料紧密连接保障混凝土质量;
[0014]S4、加温养护至初凝状态:养护过程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升温速度每小时不得超过15℃,最高温度不超过60℃,降温速度不超过每小时20℃;
[0015]S5、安装第二板体:待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安装第二板体,将第二板体通过对拉螺栓与第一板体紧密连接,将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四周焊接,形成整体外覆钢板;
[0016]S6、养护成型:构件成型后,对构件整体进行生产养护;成型后对预制构件进行成品检查并标记不良区域。
[0017]进一步地,在步骤S3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0018]设置一支撑部件,将第一板体移动至支撑部件处,支撑部件对第一板体的四周进行支撑。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多个对拉螺栓替代传统的钢筋笼,省去了钢筋绑扎、模具拼装等一系列需要人工参与、对人工依赖性强的工序,使构件整体对人工的依赖度得到了大幅的降低,构造简单,便于工业化、自动化进行生产。同时墙板本体作为填充墙使用时,内部混凝土可采用绿色固废资源化材料,低碳环保。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全装配式组合墙板的拼接视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第一板体的结构视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墙板本体的结构视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支撑部件的结构视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全装配式组合墙板的生产方法的流程视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
第一板体,2

第二板体,3

对拉螺栓,4

拼接部,41

穿孔,5

围板,6

空腔腔体,7

穿筋,8

支撑部件,81

垫块,82

方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
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
[0031]参见图1至图5。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全装配式组合墙板,包括墙板本体,该墙板本体包括混凝土和包裹在混凝土外的外覆钢板,该外覆钢板包括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以及多个对拉螺栓3,该第一板体1呈盒状,第二板体2呈板状,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相互配合将混凝土完全包裹,多个对拉螺栓3穿过第一板体1、混凝土和第二板体2,将三者固定在一起。
[0033]具体实施中,本申请通过使用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以及多个对拉螺栓3替代传统的钢筋笼,外覆钢板的设置还可以在生产时作为模板使用,混凝土采用素混凝土,无需钢筋笼,构造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本申请在生产过程中,可通过工业机器人将多个对拉螺栓3穿设在第一板体1上,然后利用灌装设备向第一板体1内灌注素混凝土,之后待素混凝土初步凝固之后利用工业机器人将第二板体2盖在第一板体1上,并通过螺母使对拉螺栓3与第二板体2连接,使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全装配式组合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墙板本体,所述墙板本体包括混凝土和包裹在混凝土外的外覆钢板,所述外覆钢板包括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以及多个对拉螺栓(3),所述第一板体(1)呈盒状,第二板体(2)呈板状,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相互配合将混凝土进行包裹,多个对拉螺栓(3)穿过第一板体(1)、混凝土和第二板体(2),将三者连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全装配式组合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2)的四周与第一板体(1)焊接在一起,对所述凝土进行完全包裹。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全装配式组合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本体的侧部设置有用于与相邻的墙板本体拼接的拼接部(4),所述对拉螺栓(3)呈矩形阵列分布在墙板本体上,且靠近所述拼接部(4)位置处的对拉螺栓(3)分布的密度增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全装配式组合墙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墙板本体上的所述拼接部(4)拼接在一起时,其拼缝呈Z字型。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全装配式组合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部(4)上预留有穿孔(41),相邻两个拼接部(4)拼接时,通过在两个拼接部(4)的穿孔(41)中穿设穿筋(7)将两个拼接部(4)连接在一起。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全装配式组合墙板,其特征在于,与梁对应的墙板本体,其两侧上部分别设置围板(5),所述围板(5)与第一板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远赵永强郑志远潘寒孙克平胡中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科创发展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