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楼板与预制墙体的装配式抗震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抗震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叠合楼板与预制墙体的装配式抗震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装配式建筑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推进,装配式建筑也逐年推广市场的占有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中高层建筑丰富了城市空间,节约用地。而中高建筑物的荷载随高度增高而受力增大,尤其是水平风荷载以及地震作用成为控制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因素。现有技术中,针对于普通的建筑抗震等级的提高,比如框架构造的建筑,主要是通过提高主体框架的强度来提高抗震强度,然而框架构造的非承重墙体一般采用加气砖进行衬砌。
[0003]试验数据表明,当强度较高的地震产生后,如若主体框架构造施工标准符合设计标准,一般不会出现开裂或者倒塌的问题,往往出现在非承重墙体位置,很容易出现倒塌的严重问题。这也就是针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墙体与墙体之间,以及墙体与楼板之间的结合位置多为刚性连接,进而在墙体与墙体之间以及墙体与楼板之间出现开裂或者倒塌问题。因此,本申请设计一款叠合楼板与预制墙体的装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楼板与预制墙体的装配式抗震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配合的墙体(100)及叠合楼板(200),所述多个叠合楼板(200)相互拼接构成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楼板,所述墙体(100)一端与叠合楼板(200)之间设置有活动间隙,所述活动间隙内设置有缓冲套(300),且所述叠合楼板(200)与墙体(100)的同一侧侧面上设置有连接梁(120),所述连接梁(120)与叠合楼板(200)及墙体(100)之间形成三角形构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楼板与预制墙体的装配式抗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楼板(200)与墙体(100)的结合位置分别设置有卡接条(210)和嵌槽(140),所述卡接条(210)与嵌槽(140)构成卡接配合,所述卡接条(210)上等距间隔设置有插接螺杆(220),所述插接螺杆(220)与嵌槽(140)内的插接孔(141)构成插接配合,所述缓冲套(300)套设在插接螺杆(220)上,且缓冲套(300)伸入插接孔(14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合楼板与预制墙体的装配式抗震构造,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叠合楼板(200)的侧面开设有沿叠合楼板(200)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250),所述第二凹槽(250)内设置有竖直延伸的连接板(251),所述连接板(251)上滑动设置有连接滑杆(260),且所述连接滑杆(260)沿第二凹槽(250)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与墙体(100)相结合的叠合楼板(200)侧面的连接滑杆(260)上靠近墙体(10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套杆(263),所述连接套杆(263)上设置有减震套(16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合楼板与预制墙体的装配式抗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滑杆(260)伸出连接板(251)的两端位置均设置有挡片(261),所述连接滑杆(260)上套设有冲击弹簧(262),且所述冲击弹簧(262)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挡片(261)抵靠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合楼板与预制墙体的装配式抗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00)靠近连接梁(120)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50),所述第一凹槽(150)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桩台(151),所述第一安装桩台(151)上套设有减震套(160),所述第一连接梁(120)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套管,所述安装套管套设于减震套(160)外周,且安装套与第一安装桩台(151)及连接套杆(263)上的减震套(160)构成插接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叠合楼板与预制墙体的装配式抗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楼板(200)之间相互嵌合为整板状构造,相邻叠合楼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坤,路希鑫,钱元弟,张首锋,单冬,程攀,程安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