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38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提供了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两侧的底板之间设置有沉降沟,沉降沟位于两侧底部的底面下方;两侧的底板相对的面为台阶面,各台阶面上分别竖直预埋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沿后浇带的长度方向延伸;止水带竖直方向一半位于底板内,一半位于后浇带内;所述沉降沟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为向内侧倾斜的坡面,沉降沟的底部为混凝土垫层,沉降沟的坡面为砖砌面,所述沉降沟的内壁设有防水层。本技术方案充分考量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工序,防渗漏措施全面,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额外工序,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后浇带在结构设计时是必不可少构造措施,尤其是超长结构、主附楼之间,后浇带的设置有效的解决了结构不均匀沉降和伸缩变形等问题,但后浇带与两侧底板间的接缝存在渗漏隐患,尤其是随着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的延长,后浇带部位经常会出现渗漏现象,长期以来,地下室基础底板后浇带渗漏问题一直困扰着施工方。
[0003]传统的基础底板后浇带或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1(如图1所示),或采用止水钢板2水平放置在基础底板中间部位(如图2所示)。传统后浇带施工中因基础底板底筋密集以及止水板设置的缘故,后期凿毛时被阻挡,且产生的碎屑很难清理,需要切开钢筋施工,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后浇带的防水效果不足,施工过程复杂等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渗漏效果好,便于施工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后浇带两侧的底板、预埋于两侧底板处的止水带以及两侧底板间的混凝土后浇带,止水带位于后浇带与两侧底部接触处,其特征在于,两侧的底板之间设置有沉降沟,沉降沟位于两侧底部的底面下方;两侧的底板相对的面为台阶面,各台阶面上分别竖直预埋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沿后浇带的长度方向延伸;止水带竖直方向一半位于底板内,一半位于后浇带内;所述沉降沟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为向内侧倾斜的坡面,沉降沟的底部为混凝土垫层,沉降沟的坡面为砖砌面,所述沉降沟的内壁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延伸至两侧的底板的底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与所述后浇带的连接面为凿毛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有防水卷材层,防水层的顶部浇筑有防水层保护层,所述防水层保护层内设有钢筋网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止水带上下两端朝向后浇带一侧折弯。
[0010]进一步地,所述止水带为止水钢板。
[0011]再进一步地,所述沉降沟中上部设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位于底板底标高的下方,两侧所述的底板靠近后浇带的一侧浇筑至台阶面。
[0012]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底板与后浇带之间采用台阶式的结合面,配合结合面的凿毛,增加结合面的结合面积,同时提高结合的强度,直接增加了水渗漏的缝隙的长度,降低渗漏的风险。
[0014]2.通过在台阶结合处设置竖直的止水条,止水条的两端折弯,有效增长了渗漏的路径,降低渗漏的可能性。
[0015]3.通过设置沉降沟,便于在底板的台阶面凿毛后收集混凝土的残屑,利于残屑的清理,无需切割底部钢筋,降低施工的难度。
[0016]4.通过台阶面的设计使得止水条可以竖直设置,在凿毛的过程中不会产生遮挡,便于凿毛施工。
[0017]5.沉降沟以底板的底部可一体式做防水施工,并以钢筋网加强,避免防水层受压破裂,降低渗漏风险。
[0018]本技术方案充分考量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工序,防渗漏措施全面,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额外工序,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膨胀止水条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水平止水钢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述:
[0023]如图3所示,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位于地下室两个底板的接缝之间。包括后浇带3、后浇带3两侧的底板4、预埋于两侧底板4处的止水带5,以及位于两侧底板4接缝底部的沉降沟6。
[0024]两个底板4相对的面为外凸的台阶面7,台阶面7上凿毛处理,便于在浇筑后浇带时能够与后浇带3紧密结合。止水带5为钢制的止水带,止水带5沿着接缝的长度方向延伸,止水带5竖直预埋于两个底板的台阶面7的水平面上,止水带5的两端分别朝向接缝的方向折弯,对向上渗漏的水进行阻挡。止水带5在竖直方向一半位于底板4内,一半位于后浇带3内。
[0025]沉降沟6位于两侧底板4接缝的正下方,并低于底板4的底面标高8处。沉降沟6用于收集在底板4侧面凿毛过程中产生的混凝碎屑,便于后续的清理工作。沉降沟6的底部为混凝土层9,沉降沟6沿长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为朝向沉降沟内侧倾斜的坡面,即沉降沟6的宽度自上而下缩短,沉降沟6的坡面为砖砌面10,在沉降沟6内铺设防水卷材做防水处理,形成防水层11。在防水层11上浇筑混凝土的防水保护层12,防水保护层12内设置钢筋网,防止在浇筑后浇带后损伤防水层11。沉降沟6的防水层11与底板4的防水层为一体施工。在沉降沟6的顶部沟口处设置低于底板底标高8的水平台阶面13,底板4向下浇筑至该水平台阶面13处。
[0026]后浇带3浇筑于两侧的底板以及沉降沟6形成的空间内,其施工步骤为:
[0027]1.后浇带3沉降沟土方开挖
[0028]后浇带土方开挖前根据图纸构造层次做法厚度,结合沉降沟的深度,计算土方开挖标高,可采用小型挖机配合人工进行开挖,控制好开挖尺寸和标高。
[0029]2.垫层浇筑及砖胎膜砌筑粉刷
[0030]土方开挖完成后,经复核截面尺寸及标高满足要求后需要及时浇筑沉降沟底部的垫层混凝土9,垫层混凝土9面层压光,对防水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0031]3.底板防水施工
[0032]按照基础底板防水设计要求铺设防水层11,整体铺设,在沉降沟部位增设防水附
加层。
[0033]4.防水保护层施工
[0034]防水层施工完成后,浇筑防水保护层12,为避免防水保护层12开裂导致防水层被破坏,在保护层内增加一道抗裂钢筋网片,可以有效的减小保护层开裂的可能性。
[0035]5.基础底板底部钢筋绑扎
[0036]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图集要求绑扎基础底板底部钢筋,基础底板底部钢筋应满绑扎。
[0037]6.止水带5固定与焊接
[0038]根据基础底板厚度,在底板中部采用短钢筋头辅助焊接止水钢板,止水钢板竖向设置,开口朝向后浇带一侧。
[0039]7.后浇带模板制作与安装
[0040]止水带5固定焊接完成后,采用木模板进行后浇带部位模板的封堵,模板封堵成阶梯企口状。后浇带模板封堵完成后,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出现漏浆,在后浇带侧面模板底部采用干硬性砂浆进行模板下脚封堵,确保混凝土浇筑时没有混凝土流入沉降沟。
[0041]8.基础底板面筋的绑扎
[0042]后浇带模板封堵完成后绑扎底板面筋,面筋绑扎时保护止水钢板和后浇带模板及其支撑系统。
[0043]9. 底板混凝土浇筑
[0044]分层浇筑底板4混凝土,浇筑至底板后浇带部位时,应控制好浇筑速度,严禁造成混凝土对后浇带模板的冲击破坏。在后浇带部位应加强振捣,以免出现因振捣不密实导致混凝土出现渗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后浇带两侧的底板、预埋于两侧底板处的止水带以及两侧底板间的混凝土后浇带,止水带位于后浇带与两侧底部接触处,其特征在于,两侧的底板之间设置有沉降沟,沉降沟位于两侧底部的底面下方;两侧的底板相对的面为台阶面,各台阶面上分别竖直预埋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沿后浇带的长度方向延伸;止水带竖直方向一半位于底板内,一半位于后浇带内;所述沉降沟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为向内侧倾斜的坡面,沉降沟的底部为混凝土垫层,沉降沟的坡面为砖砌面,所述沉降沟的内壁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延伸至两侧的底板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华伟李建中屈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泰兴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