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肌肉注射用留置针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34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肌肉注射用留置针注射器,包括针筒、注射针和留置套管,所述注射针可拆卸地与针筒连接,所述注射针的针尖呈圆锥形,所述留置套管可套设在所述注射针上,并可留置在被注射的肌肉内,所述注射针上靠近针尖处设置有注射孔,通过所述注射孔向肌肉内注射药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针尖设置为圆锥形在进行肌肉注射时对肌肉组织的损伤,较传统的斜切针尖小,可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设置留置套管,减少反复对肌肉穿刺,减少肌肉组织损伤,从而进一步减少患者肌肉被反复穿刺的痛苦,和被感染的风险。和被感染的风险。和被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肌肉注射用留置针注射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注射的技术,特别是一种肌肉注射用留置针注射器。

技术介绍

[0002]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液注入体内,已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注射给药法具有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升高迅速、进入体内的药量准确等优点,适用于需要药物迅速发生作用或因各种原因不能经口服药的病人。但注射给药法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引起疼痛及潜在并发症。常用的注射给药法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
[0003]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注射器包括: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无菌配药器等,由于是一次性使用,对长期住院,需要反复进行注射给药的患者而言,既增加了患者的损伤和痛苦,也增加了使用费用,更增加了医院内的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肌肉注射用留置针注射器,以减少患者被长期反复刺破肌肉进行注射的痛苦。
[0005]为实现这一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肌肉注射用留置针注射器,包括针筒、注射针和留置套管,所述注射针可拆卸地与针筒连接,所述注射针的针尖呈圆锥形,所述留置套管可套设在所述注射针上,并可留置在被注射的肌肉内,所述注射针上靠近针尖处设置有注射孔,通过所述注射孔向肌肉内注射药液。
[0007]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通过将针尖设置为圆锥形可减少进行肌肉注射时对肌肉组织的损伤,较传统的斜切针尖可减少肌肉损伤的面积,可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设置留置套管,在第一次对肌肉进行注射时将留置套管和注射针一起推入肌肉,并通过注射孔使药液从注射孔对肌肉给药,注射完成后将注射针取出,将注射套管留在肌肉内,便于下次注射时,注射针穿过留置套管刺破很小的肌肉组织对肌肉给药,可减少反复对肌肉穿刺,减少肌肉组织损伤,从而进一步减少患者肌肉被反复穿刺的痛苦,和被感染的风险。
[0008]优选的,所述留置套管包括管体部和止帽,所述管体部可留置在肌肉中供注射针穿过注射药液,所述止帽留置在肌肉外部。
[0009]通过设置管体部便于注射针通过沿该管体部对肌肉给药,限制注射针的穿刺路径,减少对肌肉组织的损伤,再设置止帽留置在肌肉外部,可限制管体部在肌肉中的深度。
[0010]优选的,所述管体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注射针穿过,所述管体部远离止帽一端的端面与外侧面相交处形成有第一倒圆角,所述端面与通孔相交处形成有第二倒圆角。
[0011]通过设置第一倒圆角和第二倒圆角,倒圆角圆滑的轮廓与肌肉接触,从而保护该处肌肉不被留置套管在移动时损伤。
[0012]优选的,所述留置套管还包括连接部和帽盖,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止帽相连,另一端与帽盖相连,所述帽盖可盖合在所述止帽上。
[0013]通过设置帽盖与止帽盖合避免外部细菌进入到留置套管内,影响患者的健康,并设置连接部便于在使用时容易找到帽盖。
[0014]优选的,所述留置套管采用硅胶材质。
[0015]通过将留置套管设置为硅胶材质可利用硅胶材质的柔软性和无毒性保护被穿刺的肌肉,硅胶为现有材料。
[0016]优选的,所述针筒采用透明材质,且其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线。
[0017]通过将针筒设置为透明材质便于观察针筒内的药液位置,并设置刻度线观察药液量。
[0018]优选的,所述针筒远离连接注射针的一端设置有针筒翼,所述针筒内套设置有推杆。
[0019]通过设置推杆与针筒配合推出或吸入药液。
[0020]优选的,所述针尖的长度为2mm~3mm。
[0021]通过将针尖设置为上述尺寸范围使穿刺的效果最优,针尖过短穿刺肌肉不够锋利增加患者痛苦,针尖过长对肌肉是损伤加重,增加患者痛苦。
[0022]优选的,所述留置套管的管体部长度为25mm~28mm。
[0023]通过将留置套管设置为上述长度,便于匹配注射针的长度。
[0024]优选的,所述注射针的长度33mm~35mm,所述注射针穿设所述留置套管后,所述注射孔位于留置套管外。
[0025]通过将注射针设置为上述长度范围匹配不同规则的注射器,并将注射孔的位置设置在留置套管外,避免留置套管阻挡药液,影响给药的效果。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针尖设置为圆锥形可减少进行肌肉注射时对肌肉组织的损伤,较传统的斜切针尖可减少肌肉损伤的面积,可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设置留置套管,在第一次对肌肉进行注射时将留置套管和注射针一起推入肌肉,并通过注射孔使药液从注射孔对肌肉给药,注射完成后将注射针取出,将注射套管留在肌肉内,便于下次注射时,注射针穿过留置套管刺破很小的肌肉组织对肌肉给药,可减少反复对肌肉穿刺,减少肌肉组织损伤,从而进一步减少患者肌肉被反复穿刺的痛苦,和被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
[0028]图2是本技术的留置导管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30]本技术的说明书附图标记包括:针尖1、注射孔12、针筒2、刻度线22、针筒翼21、推杆3、留置套管4、第一倒圆角41、第二倒圆角42、止帽43、连接部44、帽盖45。
[0031]参见图1至2,一种肌肉注射用留置针注射器,包括针筒2、注射针和留置套管4,所
述注射针可拆卸地与针筒2连接,所述注射针的针尖1呈圆锥形,所述留置套管4可套设在所述注射针上,并可留置在被注射的肌肉内,所述注射针上靠近针尖1处设置有注射孔12,通过所述注射孔12向肌肉内注射药液。
[0032]其中,所述留置套管4包括管体部和止帽43,所述管体部可留置在肌肉中供注射针穿过注射药液,所述止帽43留置在肌肉外部。
[0033]参见图1和图2,所述管体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注射针穿过,所述管体部远离止帽43一端的端面与外侧面相交处形成有第一倒圆角41,所述端面与通孔相交处形成有第二倒圆角42。
[0034]参见图1和图2,所述留置套管4还包括连接部44和帽盖45,所述连接部44的一端与止帽43相连,另一端与帽盖45相连,所述帽盖45可盖合在所述止帽43上。所述留置套管4采用硅胶材质。
[0035]参见图1,所述针筒2采用透明材质,且其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线22。所述针筒2远离连接注射针的一端设置有针筒翼21,所述针筒2内套设置有推杆3。所述针尖1的长度为2mm~3mm。
[0036]参见图1和图2,所述留置套管4的管体部长度为25mm~28mm。所述注射针的长度33mm~35mm,所述注射针穿设所述留置套管4后,所述注射孔12位于留置套管4外。
[003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肌肉注射用留置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筒(2)、注射针和留置套管(4),所述注射针可拆卸地与针筒(2)连接,所述注射针的针尖(1)呈圆锥形,所述留置套管(4)可套设在所述注射针上,并可留置在被注射的肌肉内,所述注射针上靠近针尖(1)处设置有注射孔(12),通过所述注射孔(12)向肌肉内注射药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肉注射用留置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套管(4)包括管体部和止帽(43),所述管体部可留置在肌肉中供注射针穿过注射药液,所述止帽(43)留置在肌肉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肌肉注射用留置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注射针穿过,所述管体部远离止帽(43)一端的端面与外侧面相交处形成有第一倒圆角(41),所述端面与通孔相交处形成有第二倒圆角(4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肌肉注射用留置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套管(4)还包括连接部(44)和帽盖(45),所述连接部(4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子焱胡鹏钟鸣罗君钟元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