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芯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新能源行业中,锂电芯因其制造工艺的不同,主流的封装方式主要有圆柱、方型、软包型三种。圆柱电芯凭借着其简单结构、重量轻、性能稳定在新能源行业上占据了比较大市场。为了满足电池系统的电压平台和大容量要求,往往需要很多只圆柱电芯进行成组,且必不可少的固定部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固定部与圆柱电芯的连接主要采用焊接、螺丝紧固、铆压等方式;采用螺丝紧固连接的圆柱电芯一般带有螺柱结构,相应的铝排上开设通孔与电芯螺柱配合,通过防滑螺母锁紧达到固定部与电芯紧密连接的目的,但此结构存在的不足是多支电芯在与固定部锁紧时,圆柱电芯会因旋转螺母的惯性一起转动,导致锁紧困难且电芯极柱与铝排在转动中相互摩擦,造成铝排上与电芯极柱连接面接触的地方出现刮花、划痕、镀层堆积等缺陷,在螺母紧固后此连接面接触电阻增大,在电池系统充、放电过程中造成充高放低现象,连接接触面发热量增加,系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10),所述电芯(10)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防转动结构;固定部(20),所述固定部(20)开设有与所述连接部相适配的固定结构(21),所述固定部(20)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电芯(10);锁紧部(30),所述锁紧部(30)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以将所述固定部(20)锁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极柱(12),所述极柱(12)的第一端与所述电芯(10)的端部连接;连接柱(11),所述连接柱(11)的第一端与所述极柱(1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连接柱(11)的第二端远离所述极柱(12)延伸设置,所述连接柱(11)的外周面设置有所述防转动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动结构为切边结构,所述切边结构沿所述连接柱(11)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和/或,所述防转动结构为凹槽结构,所述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鸡,陈庞伟,邹加富,何意,江金源,刘克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