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力式桩-桶复合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22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海上风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力式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上风电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海上风能资源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的是目前海上风能资源开发的最重要途径。目前常规采用的海上风机基础为单桩基础和导管架基础,但随着海上风电开发范围的扩展和环境条件的复杂化,吸力桶形基础逐渐推广使用。但吸力桶在下沉安装过程中存在桶内外土体对吸力桶壁面产生阻力,阻碍吸力桶下沉安装,造成吸力桶下沉阻力大,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0004]相关技术提出一种吸力式桩

桶复合导管架基础及其安装方法,通过设置出水口对吸力桶底端的土体进行扰动,但存在扰动效率低,扰动范围小等缺点。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可以提高对土体的扰动效率,增大对土体的扰动范围,提高施工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包括: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的一端适于伸入海床;盖板,所述盖板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远离所述海床的一端相连,所述盖板适于将所述第一管远离所述海床的一端密封,多个第一环,所述第一环套设在所述第一管的外壁面上,且多个所述第一环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环适于扰动所述第一管周围的土体。
[000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可以提高对土体的扰动效率,增大对土体的扰动范围,提高施工效率。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还包括多个第二环,多个所述第二环适于与所述第一管的内壁面相连,且多个所述第二环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还包括多个第一板,所述第一管设有容纳腔,所述第一板设于容纳腔内,多个所述第一板沿所述第一管的周向间隔布置以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多个子腔室,多个所述第一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的内壁面相连,多个所述第一板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板远离所述海床的一端与所述盖板相连。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还包括第二管,所述第二管的一端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二管伸入所述容纳腔的一端与所述盖板相连,所述第二管远离所述第一管的一端适于伸入所述海床,所述第一板的远离所述第一管内壁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的外壁面相连。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还包括多个第三环和多个第四环,所
述第三环套设在所述第二管外壁面上,且所述第三环沿所述第二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四环与所述第二管的内壁面相连,所述第四环在所述第二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环之间的间距为A,且3m≤A≤4m,所述第一环在所述第一管的壁厚方向上的尺寸为B,且20mm≤B≤30mm,多个所述第二环之间的间距为C,且3m≤C≤4m,所述第二环在所述第一管的壁厚方向上的尺寸为D,且20mm≤D≤30mm,所述第一环和所述第二环的横截面为圆形、半圆形或三角形。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三环之间的间距为E,且3m≤E≤4m,所述第三环在所述第二管的壁厚方向上的尺寸为F,且20mm≤F≤30mm,多个所述第四环之间的间距为G,且3m≤G≤4m,所述第四环在所述第二管的壁厚方向上的尺寸为H,且20mm≤H≤30mm,所述第三环和所述第四环的横截面为圆形、半圆形或三角形。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包括第一部和多个第二部,所述第一部适于与所述第二管远离所述海床的一端相连,多个所述第二部依次首尾相连,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部相连。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上设有第一口和第一排气阀,所述第二部上设有第二口和第二排气阀。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海上风机包括;风机,所述风机适于利用风能产生电能;导管架,所述导管架一端适于安装所述风机;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所述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所述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的一端伸入所述海床,所述导管架的另一端适于安装在所述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远离所述海床的一端。
[001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海上风机,可以提高对土体的扰动效率,增大对土体的扰动范围,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第一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的俯视图。
[0021]图4是图1中第一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导向架100,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200,
[0024]第一管1,第二管2,
[0025]盖板3,第一部31,第二部32,
[0026]第一环4,第二环5,第一板6。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200包括第一管1、盖板3和多个第一环4,第
一管1的一端适于伸入海床,盖板3一端与第一管1远离海床的一端相连,盖板3适于将第一管1远离海床的一端密封,第一环4套设在第一管1的外壁面上,且多个第一环4在第一管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一环4适于扰动第一管1周围的土体。
[0029]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管1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管1可以为筒形,第一管1的下端适于伸入海床,盖板3的下端与第一管1的上端相连以将第一管1的上端密封,多个第一环4沿上下方向上间隔布置在第一管1的外周面上,当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200安装时,由于海床土层具有一定的粘度,第一管1的外周面的土体会对第一管1产生阻力,第一环4对第一管1土体进行扰动破坏,从而便于第一管1下沉。多个第一环4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可以依靠海床土体的性质进行调整,以适用不同的适用环境。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200,通过设置第一环4,第一环4适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的一端适于伸入海床;盖板,所述盖板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远离所述海床的一端相连,所述盖板适于将所述第一管远离所述海床的一端密封;多个第一环,所述第一环套设在所述第一管的外壁面上,且多个所述第一环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环适于扰动所述第一管周围的土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环,多个所述第二环适于与所述第一管的内壁面相连,且多个所述第二环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板,所述第一管设有容纳腔,所述第一板设于容纳腔内,多个所述第一板沿所述第一管的周向间隔布置以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多个子腔室,多个所述第一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的内壁面相连,多个所述第一板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板远离所述海床的一端与所述盖板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管,所述第二管的一端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二管伸入所述容纳腔的一端与所述盖板相连,所述第二管远离所述第一管的一端适于伸入所述海床,所述第一板的远离所述第一管内壁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的外壁面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三环和多个第四环,所述第三环套设在所述第二管外壁面上,且所述第三环沿所述第二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四环与所述第二管的内壁面相连,所述第四环在所述第二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2

5任一项所述的吸力式桩

桶复合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环之间的间距为A,且3m≤A≤4m,所述第一环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冠邱旭刘鑫闫姝李卫东郭小江李晨杨立华干芸卢文龙晏伟军张金旗陈翼帆张颖施俊佼胡皓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海上风电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盛东如东海上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