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刚、低散发车辆内饰用复合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9129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刚、低散发车辆内饰用复合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低气味聚丙烯树脂:50~65份;矿物填料:15~20份;抗氧剂:0.2~0.8份;润滑剂:0.5~2.0份;光稳定剂:0.2~0.8份;成核剂:1~3份;所述低气味聚丙烯树脂为均聚聚丙烯树脂和共聚聚丙烯树脂二者按照2:1共混。通过在聚丙烯中加入成核剂,在提高聚丙烯材料强度的同时,提高了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结晶度,由于小分子挥发物质在结晶区域的含量相对于非结晶区少,因此减少了聚丙烯复合材料中小分子挥发物质的含量,使得再次受热熔融后也不会增加气味和VOC。后也不会增加气味和VO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刚、低散发车辆内饰用复合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改性
,尤其涉及一种高刚、低散发车辆内饰用复合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为无毒、无臭、无味的乳白色高结晶的聚合物。聚丙烯由于其成本低、质量轻、加工性能优异并且方便回收等优点,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被广泛应用在汽车、家电等领域,尤其是汽车内外饰件,如门内饰板、仪表板、立柱、座椅护板、保险杠、侧包围、导流板、挡泥板等。
[0003]随着汽车行业的日益发展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除了要求车内空间宽敞、视野开阔、车内制件高强度外,对汽车内部的空气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特别是一些普通聚丙烯填充改性材料,其有强度差、气味大等缺点,可能会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制件损坏,进而限制了聚丙烯在强度和气味方面要求较高制件处的使用。
[0004]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选用高强度、低气味的聚丙烯改善其强度和气味的问题,但是传统的聚丙烯制备时,由于制备方法的不同,有的聚丙烯内部会残留一些小分子,在高温时会释放出来,影响汽车内的空气质量,因此提出一种高刚、低散发的车辆内饰用复合聚丙烯材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5]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刚、低散发车辆内饰用复合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去除气味,同时保证复合聚丙烯材料的高刚性。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高刚、低散发车辆内饰用复合聚丙烯材料,使之具有高刚性、低气味、低散发的特性,符合车用内饰件材料的要求。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刚、低散发车辆内饰用复合聚丙烯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0009]低气味聚丙烯树脂:50~65份;
[0010]矿物填料:15~20份;
[0011]抗氧剂:0.2~0.8份;
[0012]润滑剂:0.5~2.0份;
[0013]光稳定剂:0.2~0.8份;
[0014]成核剂:1~3份;
[0015]所述低气味聚丙烯树脂自身气味≤3.5(VDA270,80℃,2h(干态))。为混合物提供好的刚性,并尽可能减少带入气味。
[0016]进一步的,所述低气味聚丙烯树脂为均聚聚丙烯树脂和共聚聚丙烯树脂二者按照
2:1共混。由于高刚性能的提升会降低材料本身的韧性,通过引入均聚聚丙烯树脂提高材料的高刚性能,通过引入含有乙烯的共聚聚丙烯树脂,提高材料的高韧性能,两者按照2:1的比例在高温下熔融状态共混,综合提高复合聚丙烯材料的机械性能。
[0017]进一步的,在温度为230℃、载荷为2.16kg的测试条件下,所述均聚聚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0~60g/10min;所述均聚聚丙烯树脂的结晶度为70~100%,等规度为99~100%,用氢调法工艺生成的高流动、高结晶均聚聚丙烯,相比过氧化物裂解法工艺生产的高流动性聚丙烯小分子物质含量低,气味小。
[0018]进一步的,在温度为230℃、载荷为2.16kg的测试条件下,所述共聚聚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7~30g/10min;所述共聚聚丙烯树脂的共聚单体为乙烯,乙烯单体重复单元摩尔含量为6~13%,提高材料的高韧性能。
[0019]进一步的,所述矿物填料为粒径为3000~5000目的超微细滑石粉。所述超微细滑石粉的引入能够提高聚丙烯材料的润滑性,同时通过控制上述超微细滑石粉的粒径还能够提高超微细滑石粉在聚丙烯材料中的分散性,保证提高产品的强度和表面硬度。
[0020]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626、抗氧剂627、抗氧剂1098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上述抗氧剂能够有效的提高聚丙烯材料的抗氧化性,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0021]作为优选的,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按照1:1的质量比的混合,能够更好的实现抗氧化性能,同时与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复合使用,具有良好的光稳定协同效果,提高产品的性能。
[0022]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钙、乙烯基双硬脂酰胺、聚乙烯蜡和白油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加入润滑剂,能够有效降低熔体内部分子之间、熔体与螺杆、熔体与挤出机内壁之间的摩擦,从源头上减少聚丙烯的断链降解、降低小分子有机挥发物残留物含量。
[0023]作为优选的,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钙,硬脂酸钙是中强碱钙的硬脂酸盐,具有较强的极性,可与聚丙烯材料的化学活性点形成较稳定的络合体系。硬脂酸钙的两个长链烷基,与聚丙烯材料的相容性较小,在聚丙烯材料内部构成局部的微观两相界面,即润滑膜。非极性的长链烷基所形成的局部润滑界面与极性树脂链段间的作用力小于树脂链段间的作用力,又由于树脂链段间有许多小孔隙,所以当树脂链段发生位移时,可以任意变形的烷基被挤入与之相邻的其他孔隙中,从而减少了树脂链段位移时的阻力,起到内润滑作用。
[0024]进一步的,所述光稳定剂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或紫外线吸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光稳定剂能增加混合物的稳定性能,起到减慢反应,保持化学平衡,防止光、热分解或氧化分解等的效果。
[0025]作为优选的,所述光稳定剂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受阻胺是一类具有空间阻碍的有机胺类化合物,对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光氧降解反应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光稳定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通过捕获自由基、分解氢过氧化物和传递激发态分子的能量等多种途径来抑制光氧降解反应。能够有效的减缓聚丙烯材料发生光老化现象,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0026]进一步的,所述成核剂为有机磷酸盐类成核剂和山梨醇类成核剂按照0.5~1:0.5~1的比例复合组成。所述成核剂的添加,提高了聚丙烯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且随着所述成核剂掺量的增加,聚丙烯的球晶尺寸明显缩小,聚丙烯的拉伸强度也相应增强。
[002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高刚、低散发车辆内饰用复合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
[0028]一种高刚、低散发车辆内饰用复合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0029](1)按比例准确称量所述低气味聚丙烯树脂、所述矿物填料、所述抗氧剂、所述润滑剂、所述光稳定剂、所述成核剂,将其放入于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搅拌5~10分钟;
[0030](2)将步骤(1)中混合后的物料加入到长径比为25~4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通过剪切熔融共混挤出,挤出过程中使用双真空吸附小分子,真空度≤

0.06MPa;使得小分子能够被更多的吸附,吸附效果更好。
[0031](3)将步骤(2)中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的料条造粒,对粒子进行烘料(120℃,4h)干燥后制得所述高刚、低散发车辆内饰用复合聚丙烯材料。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刚、低散发车辆内饰用复合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低气味聚丙烯树脂:50~65份;矿物填料:15~20份;抗氧剂:0.2~0.8份;润滑剂:0.5~2.0份;光稳定剂:0.2~0.8份;成核剂:1~3份;所述低气味聚丙烯树脂为均聚聚丙烯树脂和共聚聚丙烯树脂二者按照2:1共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刚、低散发车辆内饰用复合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温度为230℃、载荷为2.16kg的测试条件下,所述均聚聚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0~60g/10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刚、低散发车辆内饰用复合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温度为230℃、载荷为2.16kg的测试条件下,所述共聚聚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7~30g/10min。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刚、低散发车辆内饰用复合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填料为粒径为3000~5000目的滑石粉。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刚、低散发车辆内饰用复合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626、抗氧剂627、抗氧剂1098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刚、低散发车辆内饰用复合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钙、乙烯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风景李庆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威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