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透明土的降雨滑坡可视化模型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894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透明土的降雨滑坡可视化模型,包括模型本体,模型本体的侧面设置有斜坡;模型本体由骨料与孔隙流体混合而成;模型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上部渗流面;斜坡表面覆盖有阻水黏结剂层。还涉及一种基于透明土的降雨滑坡可视化模型的制造方法,包括将骨料与孔隙流体混合,制得透明土;采用透明土制备模型本体,并在模型本体的侧面形成斜坡,顶部形成上部渗流面;在斜坡表面铺阻水黏结剂层。本模型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够模拟雨水的渗流情况,以便于研究雨水渗流对边坡滑坡造成的影响。通过在斜坡表面覆盖有阻水黏结剂层,避免雨水从斜坡表面渗入,而是从设定的上部渗流面渗入模型本体,实现渗流范围的圈定。实现渗流范围的圈定。实现渗流范围的圈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透明土的降雨滑坡可视化模型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
,尤其是一种基于透明土的降雨滑坡可视化模型及其制备 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降雨是滑坡灾害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所以研究降雨入渗过程有助于深入理解斜坡灾变的 机制。
[0003]室内物理模拟是滑坡机制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滑坡体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不可 视性,无法直接观测流体渗流状况,为降雨入渗规律研究或稳定性评价带来了困难,一定程 度上导致了降雨滑坡机理认识存在分歧,进一步影响滑坡预测与稳定性评价的深入发展。
[0004]因此,寻找一种与天然岩土体工程性质相似的透明材料替代传统土工模型材料,使土体 内部变形及渗流实现可视化观测对滑坡致灾本质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透明土试验技术发展和 观测系统的开发为滑坡灾害可视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利用透明土并采用现代光学观测技术和 图像捕捉与处理技术有望实现对滑坡体的变形和地下水渗流等问题的可视化观测与研究,对 深入研究水作用下滑坡体内部变形规律和致灾机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0005]CN2018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透明土的降雨滑坡可视化模型,包括模型本体(1),所述模型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斜坡(1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本体(1)由骨料与孔隙流体混合而成;所述模型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上部渗流面(12);所述斜坡(11)表面覆盖有黏结剂层(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透明土的降雨滑坡可视化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本体(1)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土层(14)、第二透明土层(15)和第三透明土层(16),所述第一透明土层(14)和第三透明土层(16)的骨料为熔融石英砂,第二透明土层(15)的骨料为无定形硅粉。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透明土的降雨滑坡可视化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黏结剂层(13)由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熔融石英砂和孔隙流体混合制备而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透明土的降雨滑坡可视化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流体的成分为3#白油和15#白油。5.基于透明土的降雨滑坡可视化模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骨料与孔隙流体混合,制得透明土;采用透明土制备模型本体(1),并在模型本体(1)的侧面形成斜坡(11),模型本体(1)的顶部形成上部渗流面(12);在斜坡(11)表面铺一层黏结剂层(13)。6.如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透明土的降雨滑坡可视化模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透明土的过程为:将粒径为0.25~0.50mm的熔融石英砂与孔隙流体混合,制得第一透明土;将粒径为0.50~1.00mm的熔融石英砂与孔隙流体混合,制得第二透明土;粒径为1.00~2.00mm的熔融石英砂与孔隙流体混合,制得第三透明土;将粒径为45.0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櫹橦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