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地的补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886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地的补水系统,包括:上层集水管(2)、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二次水处理装置(4)、直用水收集装置(7)和喷灌装置(5)。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以及运输的成本,适用盐渍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保障供给水分的安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管道集水输水、生态净水为一体,避免土壤板结、盐渍化发生。盐渍化发生。盐渍化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地的补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环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地的补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干旱地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绿地灌溉系统,但是由于干旱地区降水量少、水资源缺乏,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量大,灌溉的水分很快被“抢走”,仅大树因为对水分吸收速度较快能够吸收到水分,其他绿地植物因为没有足够的水分生长不佳甚至死亡,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现有技术中采用从其他地区不断补充水分的方案,利用绿地灌溉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但是,在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不断补充水分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地的补水系统,充分收集和净化干旱地区各种水资源供给绿地。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地的补水系统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地的补水系统,包括:上层集水管2、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二次水处理装置4、直用水收集装置7和喷灌装置5;所述上层集水管2埋于绿地中大树周围的表层土壤中,收集地表水分,输送到二次水处理装置4;所述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上部种植有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所述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下分布有微生物,生态净化落入所述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的雨水和二次水处理装置(4)蒸发的水分,后流入所述直用水收集装置7中储存;所述二次水处理装置4,对所述上层集水管2收集的地表水分进行蒸发处理;所述直用水收集装置7中的下层集水管深埋于绿地中大树下以及大树周围的土壤中,收集地下水和储存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净化的水,提供给喷灌装置5;喷灌装置5,将所述直用水收集装置3中存储的直用水抽出喷灌绿地中的植物。
[0005]可选的,所述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地的补水系统还包括:大树护筒1和大树浇灌装置6;所述大树护筒1是中空圆柱,围绕土壤下20

30cm的大树根部一圈,所述大树护筒1壁为中空;所述大树浇灌装置6,抽出所述直用水收集装置中的直用水,输送到大树护筒1的中空壁中浇灌大树,输送到所述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内浇灌所述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所述大树浇灌装置6在所述直用水收集装置7中可抽水位高于所述喷灌装置5在所述直用水收集装置7中可抽水位。
[0006]可选的,所述大树护筒1壁为环形中空结构,有护筒内壁和护筒外壁,所述护筒内壁内侧的上半部分设置有凸榫结构1

1,所述凸榫结构1

1接触到树体;所述大树护筒的顶
部、在大树和所述护筒外壁之间设置有护筒保护网1

2,所述护筒保护网1

2的下面、在护筒外壁和护筒内壁之间设置有护筒壁过滤层1

3;所述护筒壁过滤层1

3和护筒内部过滤网1

5之间有一段空间,为护筒壁上部空间1

4,内设置有支撑结构撑住所述护筒内壁和所述护筒外壁;所述护筒内部过滤网1

5设置在所述护筒外壁和护筒内壁之间;所述护筒内部过滤网1

5下面是护筒下部空间1

7,一直延伸到所述大树护筒1底部,浸湿网1

8在所述大树护筒1底部,围绕大树根部铺设;在所述护筒下部空间1

7段、护筒外壁上设置有护筒出水管1

6,所述护筒出水管6的进水口到所述护筒下部空间1

7底部有一段距离,所述护筒出水管6的出水口在所述大树护筒1外。
[0007]可选的,所述大树浇灌装置6的大树浇灌压缩水泵6

1固定在所述直用水收集装置7的直用水集水池7

4中,固定位置高于所述直用水集水池7

4底部的一段距离;所述大树浇灌压缩水泵6

1连着大树浇灌输水管6

2,所述大树浇灌输水管6

2往上连有大树浇灌三通6

3,一通通向所述大树护筒1,一通通向所述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
[0008]可选的,所述上层集水管2埋入土壤下20

30cm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层集水管入水口2

1;所述上层集水管2管壁缠绕有透水、致密的网格,防止土壤颗粒通过所述上层集水管入水口2

1进入到所述上集水管2;所述上层集水管入水孔2

1收集到的水进入到上层集水管2,流入到所述二次水体处理装置4。
[0009]可选的,所述直用水收集装置7的下部集水管7

1管壁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下部集水管入水口7

2;所述下部集水管7

1外壁缠绕有透水、致密的网格,防止土壤颗粒通过所述下部集水管入口7

2进入所述下层集水管7

1;所述下部集水管入水孔7

2收集到的水进入到下部集水管7

1,流到下部集水管出水口7

3进入到直用水收集池7

4。
[0010]可选的,所述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上层设置有上层保护格栅3

1,格栅上间隔设置有较格栅口大的圆形口,用于种植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所述上层保护格栅3

1下是所述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的种植基质3

2,所述种植基质3

2下是微生物过滤格栅3

3,所述微生物过滤格栅3

3上布满微生物,所述种植基质3

2与所述微生物过滤格栅3

3之间用透水网布隔开,所述微生物过滤格栅3

3下是海绵体3

4;所述海绵体3

4下方及下方四周是混凝土碎石保护结构3

7,支撑所述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海绵体3

4及以上部分,为所述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海绵体3

4及以上部分过滤的直用水提供存储及流通通道;在所述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海绵体3

4及以上部分中间、设置有贯穿上下的通气通道3

5;所述通气通道3

5上端露出所述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到地上,下端到所述混凝土碎石保护结构3

7的直用水存储处,实现所述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所述通气通道3

5露出所述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外部分顶端、设置有伞状保护结构。
[0011]可选的,二次水处理装置4包括蒸发水体蓄积箱4

1和下部集水箱4

2,所述下部集水箱4

2存储所述上层集水管2收集的地表水,下部集水箱抽水泵4
‑2‑
2将所述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地的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集水管(2)、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二次水处理装置(4)、直用水收集装置(7)和喷灌装置(5);所述上层集水管(2)埋于绿地中大树周围的表层土壤中,收集地表水分,输送到二次水处理装置(4);所述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上部种植有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所述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下分布有微生物,生态净化落入所述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的雨水和二次水处理装置(4)蒸发的水分,后流入所述直用水收集装置(7)中储存;所述二次水处理装置(4),对所述上层集水管(2)收集的地表水分进行蒸发处理;所述直用水收集装置(7)中的下层集水管深埋于绿地中大树下以及大树周围的土壤中,收集地下水和储存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净化的水,提供给喷灌装置(5);喷灌装置(5),将所述直用水收集装置(3)中存储的直用水抽出喷灌绿地中的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地的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地的补水系统还包括:大树护筒(1)和大树浇灌装置(6);所述大树护筒(1)是中空圆柱,围绕土壤下20

30cm的大树根部一圈,所述大树护筒(1)壁为中空;所述大树浇灌装置(6),抽出所述直用水收集装置中的直用水,输送到大树护筒(1)的中空壁中浇灌大树,输送到所述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内浇灌所述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所述大树浇灌装置(6)在所述直用水收集装置(7)中可抽水位高于所述喷灌装置(5)在所述直用水收集装置(7)中可抽水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地的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树护筒(1)壁为环形中空结构,有护筒内壁和护筒外壁,所述护筒内壁内侧的上半部分设置有凸榫结构(1

1),所述凸榫结构(1

1)接触到树体;所述大树护筒的顶部、在大树和所述护筒外壁之间设置有护筒保护网(1

2),所述护筒保护网(1

2)的下面、在护筒外壁和护筒内壁之间设置有护筒壁过滤层(1

3);所述护筒壁过滤层(1

3)和护筒内部过滤网(1

5)之间有一段空间,为护筒壁上部空间(1

4),内设置有支撑结构撑住所述护筒内壁和所述护筒外壁;所述护筒内部过滤网(1

5)设置在所述护筒外壁和护筒内壁之间;所述护筒内部过滤网(1

5)下面是护筒下部空间(1

7),一直延伸到所述大树护筒(1)底部,浸湿网(1

8)在所述大树护筒(1)底部,围绕大树根部铺设;在所述护筒下部空间(1

7)段、护筒外壁上设置有护筒出水管(1

6),所述护筒出水管(6)的进水口到所述护筒下部空间(1

7)底部有一段距离,所述护筒出水管(6)的出水口在所述大树护筒(1)外。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地的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树浇灌装置(6)的大树浇灌压缩水泵(6

1)固定在所述直用水收集装置(7)的直用水集水池(7

4)中,固定位置高于所述直用水集水池(7

4)底部的一段距离;所述大树浇灌压缩水泵(6

1)连着大树浇灌输水管(6

2),所述大树浇灌输水管(6

2)往上连有大树浇灌三通(6

3),一通通向所述大树护筒(1),一通通向所述直用水生态净化装置(3)。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地的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集水管(2)埋入土壤下20

30cm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层集水管入水口(2

1);所述上层集水管(2)管壁缠绕有透水、致密的网格,防止土壤颗粒通过所述上层集水管入水口(2

1)进入到所述上集水管(2);所述上层集水管入水孔(2

1)收集到的水进入到上层集水管(2),流入到所述二次水体处理装置(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地的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光光武艳芳胡传伟徐自恒陈开荣王慧陈娜娟张俊强崔光昊高红升陈龙赵珊珊王晶李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