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功能夹芯层的复合过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787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功能夹芯层的复合过滤膜,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微孔膜层、第一粘接网膜层、功能夹芯层、第二粘接网膜层和第二微孔膜层。其中,功能夹芯层由功能性滤料组成,且其粒径大于第一微孔膜层和第二微孔膜层的孔径。通过在功能夹芯层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微孔膜层和第二微孔膜层,可以避免因释放型功能性溶出滤料表层比表面积大使得滤料释放过量从而导致的初始溶出过量等问题。另一方面,与直接使用颗粒料相比,该复合过滤膜可避免滤料堆积导致的流量降低以及滤料随水流冲出堵塞系统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过滤膜流量大且可以低压运行,同时还可实现有机物和重金属的有效去除。机物和重金属的有效去除。机物和重金属的有效去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功能夹芯层的复合过滤膜


[0001]本技术涉及净化过滤膜
,且特别涉及一种带功能夹芯层的复合过滤膜。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净化过滤膜通常是采用功能单一的物理拦截技术以实现对污染物的过滤。其中,最简单的净化过滤膜是通过多层无纺布层或熔喷无纺布叠加制得的。但是该方法制备而成的过滤膜只能进行简单的物理颗粒物拦截。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愈加严重,对过滤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能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过滤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净水行业来说,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机分离膜虽然也能实现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去除,但由于其采用的是孔径截留原理,在水质比较差的条件下,非常容易堵塞孔径,从而使得流量迅速降低。
[0003]此外,在净化领域通常还需要添加功能性滤料,以去除分离膜无法过滤的部分有机污染物和部分重金属。而市售的滤料大多呈现颗粒状或者条状形态。直接将该功能性滤料应用于分离膜中,一方面会出现滤料堆积导致过滤膜堵塞,从而造成流量降低和滤料随水流冲出堵塞系统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功能性溶出滤料来说,其很容易导致初始溶出过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功能夹芯层的复合过滤膜,此复合过滤膜具有较好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去除效果,且能保证较大的流量。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出一种带功能夹芯层的复合过滤膜,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微孔膜层、第一粘接网膜层、功能夹芯层、第二粘接网膜层和第二微孔膜层,其中,所述功能夹芯层由功能性滤料组成,且所述功能性滤料的粒径大于所述第一微孔膜层和所述第二微孔膜层的孔径。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孔膜层选自聚乙烯层、聚丙烯层、聚乳酸层、聚酰胺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中的一种。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微孔膜层选自聚乙烯层、聚丙烯层、聚乳酸层、聚酰胺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中的一种。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孔膜层的平均孔径均为0.1~50μm,其面密度为8~300g/m2。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微孔膜层的平均孔径均为0.1~50μm,其面密度为8~300g/m2。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粘接网膜层选自共聚酯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共聚酰胺层、聚乙烯层、聚丙烯层和热塑性聚氨酯层中的一种。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粘接网膜层选自共聚酯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共聚酰胺层、聚乙烯层、聚丙烯层和热塑性聚氨酯层中的一种。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粘接网膜层的熔融温度为65~180℃,其面密度为8~100g/m2。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粘接网膜层的熔融温度为65~180℃,其面密度为8~100g/m2。
[0015]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滤料选自颗粒状功能性滤料、条状功能性滤料或片状功能性滤料中的一种。
[0016]本技术实施例的带功能夹芯层的复合过滤膜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的带功能夹芯层的复合过滤膜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微孔膜层、第一粘接网膜层、功能夹芯层、第二粘接网膜层和第二微孔膜层。其中,功能夹芯层由功能性滤料组成,且其粒径大于第一微孔膜层和第二微孔膜层的孔径。通过在功能夹芯层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微孔膜层和第二微孔膜层,可以避免因释放型功能性溶出滤料表层比表面积大使得滤料释放过量从而导致的初始溶出过量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微孔膜层的孔径和第二微孔膜层的孔径均小于滤料的粒径,与直接使用颗粒料相比,该复合过滤膜可避免滤料堆积导致的流量降低以及滤料随水流冲出堵塞系统的问题。此外,本技术的复合过滤膜流量大且可以低压运行,同时还可实现有机物和重金属的有效去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带功能夹芯层的复合过滤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1]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带功能夹芯层的复合过滤膜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00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功能夹芯层的复合过滤膜,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微孔膜层1、第一粘接网膜层2、功能夹芯层3、第二粘接网膜层4和第二微孔膜层5,其中,所述功能夹芯层3由功能性滤料组成,且所述功能性滤料的粒径大于所述第一微孔膜层1和所述第二微孔膜层2的孔径。
[0023]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孔膜层1选自聚乙烯层、聚丙烯层、聚乳酸层、聚酰胺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中的一种。
[0024]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微孔膜层5选自聚乙烯层、聚丙烯层、聚乳酸层、聚酰胺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中的一种。
[0025]本技术使用的聚乙烯、聚丙烯、聚乳酸、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均可通过市售获得,例如,聚乙烯可购于鑫瑞升耐磨材料有限公司,聚丙烯可购于上海塑海新材料有限公司,聚乳酸可购于上海镫鸿塑料原料有限公司,聚酰胺可购于东莞市霖源实业有限公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购于苏州新立成塑化有限公司等。
[0026]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孔膜层1的平均孔径均为0.1~50μm,其面密度为8~300g/m2。
[0027]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微孔膜层5的平均孔径均为0.1~50μm,其面密度为8~300g/m2。
[0028]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第一微孔膜层1和第二微孔膜层5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其平均孔径和面密度等参数也可选择相同或不同的参数。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0029]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网膜层2选自共聚酯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共聚酰胺层、聚乙烯层、聚丙烯层和热塑性聚氨酯层中的一种。
[0030]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粘接网膜层4选自共聚酯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共聚酰胺层、聚乙烯层、聚丙烯层和热塑性聚氨酯层中的一种。
[0031]本技术使用的共聚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共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和热塑性聚氨酯均可通过市售获得。例如,共聚酯可购于苏州海曼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功能夹芯层的复合过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微孔膜层、第一粘接网膜层、功能夹芯层、第二粘接网膜层和第二微孔膜层,其中,所述功能夹芯层由功能性滤料组成,且所述功能性滤料的粒径大于所述第一微孔膜层和所述第二微孔膜层的孔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功能夹芯层的复合过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孔膜层选自聚乙烯层、聚丙烯层、聚乳酸层、聚酰胺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功能夹芯层的复合过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孔膜层选自聚乙烯层、聚丙烯层、聚乳酸层、聚酰胺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功能夹芯层的复合过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孔膜层的平均孔径均为0.1~50μm,其面密度为8~300g/m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功能夹芯层的复合过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孔膜层的平均孔径均为0.1~50μm,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芳梅谢亮严建勇于爽孟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百霖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