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中埋式止水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664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复合型中埋式止水带,包括橡胶或塑料材料制成的止水带,止水带整体为矩形长带状,断面为矩形条形;止水带正反表面上设置多条相互平行的直立在表面上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凸起肋条,正反表面上的所述凸起肋条对称设置;止水带内部对称于止水带正反表面设置有由复合型反应材料填充的中间夹层;凸起肋条、中间夹层沿所述止水带长度方向连续或间断设置;中间夹层被封闭在止水带内;凸起肋条、及中间夹层在所述止水带宽度方向上,分别位于止水带宽度上的止水带中线两侧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反应材料对止水带施加预加力,使橡胶或塑料止水带与成型的混凝土结构密贴,封堵止水带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隙,达到密封止水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中埋式止水带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施工中现浇结构接缝用止水带,尤其指一种复合型中埋式止水带。

技术介绍

[0002]中埋式止水带是结构接缝部位一道加强措施,居中布设于混凝土结构接缝中,可以加强接缝的防水性能,有效的拦阻地下水侵入到结构内,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接缝加强。
[0003]中埋式止水带已经发展多代产品,从中埋式橡胶止水带、止水钢板、至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至带有自粘胶的中埋式止水带、丁基腻子自粘钢板止水带等,防水性能逐步提高,防水效果逐渐向好。但是施工对该类产品效果的影响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0004]目前使用的中埋式止水带,均为被动型防水产品,即止水带埋设于混凝土接缝内,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是否与止水带密贴,直接影响止水带的防水能力,受振捣、收缩徐变、温度变化等影响若现浇混凝土与止水带间出现缝隙,那么在后期结构使用过程中,当地下水从接缝部位渗入至止水带部位时,就会从缝隙形成的通道从止水带外侧绕流入内侧,进而从结构接缝的内侧流到结构中,形成可见的渗漏,严重时会直接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需要专业的堵漏处理后才能恢复功能,往往费时费力。
[0005]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具备主动型防水功能的止水带产品,从根本上封闭材料间的微小缝隙,封堵渗漏隐患,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型中埋式止水带,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埋式止水带被动式防水效果受混凝土浇筑产生缝隙的影响,存在一定渗漏隐患的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复合型中埋式止水带,包括橡胶或塑料材料制成的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1整体为矩形长带状,断面为矩形条形;所述止水带1正反表面上设置多条相互平行的直立在表面上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凸起肋条11,所述正反表面上的所述凸起肋条对称设置;所述止水带内部对称于止水带正反表面设置有由复合型反应材料填充的中间夹层12;所述凸起肋条、中间夹层沿所述止水带长度方向连续或间断设置;所述中间夹层被封闭在止水带内;所述凸起肋条、及所述中间夹层在所述止水带宽度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止水带宽度上的止水带中线两侧对称设置。
[0009]优选,以所述止水带中线为轴线在所述正反表面沿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圆弧形凸起棱柱构成纵向圆柱形挡水条13,所述圆弧形凸起棱柱内部与止水带中线同轴设置截面为圆形的止水带中心圆柱孔14延伸到所述止水带长度两端;所述凸起肋条、及所述中间夹层在所述止水带宽度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纵向圆柱形挡水条两侧对称设置。
[0010]优选,所述止水带中线或止水带1圆弧形凸起棱柱部位埋设于相邻的两个现浇混
凝土结构接缝内,所述止水带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现浇混凝土结构3的结构钢筋上,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结构凝固后,所述凸起肋条固定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内。
[0011]优选,所述复合型反应材料2为固体或塑性膏状体;所述复合型反应材料2选用环氧树脂/胺类固化剂或环氧树脂/酸酐类固化剂。
[0012]优选,通过外侧激励源激励所述复合型反应材料2,使复合型反应材料2膨胀或固化膨胀为膨胀体2

,构成稳定的状态,对所述止水带1构成预加力,使其与混凝土结构密贴封闭现浇混凝土结构的结构间缝隙。
[0013]优选,所述激励源为电流或超声波激励源。
[0014]优选,所述中间夹层12在所述止水带宽度方向上,为连续的带状。
[0015]优选,所述中间夹层12在所述止水带宽度方向上,为不连续的多根条状。
[0016]优选,所述的条状是截面为圆形的圆柱条状。
[0017]本技术的优点如下:
[0018]1.复合型中埋式止水带,在中埋式橡胶或塑料止水带内部设置复合型反应材料,混凝土结构成型后通过反应材料对止水带施加预加力,使橡胶或塑料止水带与成型的混凝土结构密贴,封堵止水带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隙,达到密封止水的效果。
[0019]2.止水带内部设置的复合型反应材料为固态或塑性膏状物,通过外部激励源如波或电流等使其膨胀或固化膨胀,形成稳定的状态,确保预加力耐久,使止水带达到持续的阻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结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混凝土浇筑阶段安装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复合型反应材料固化膨胀示意图;
[0026]附图编号说明:
[0027]止水带1、凸起肋条11、中间夹层12、纵向圆柱形挡水条13、中心圆柱孔14、复合型反应材料2、现浇混凝土结构3。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0029]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本技术的清楚表达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
[0030]参见图1

6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复合型中埋式止水带,包括橡胶或塑料材料制成的止水带,所述止水带1整体为矩形长带状,断面为矩形条形;所述止水带1正反表面上设置多条相互平行的直立在表面上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凸起肋条11,所述正反表面上的所述
凸起肋条对称设置;所述止水带内部对称于止水带正反表面设置有由复合型反应材料填充的中间夹层12;所述凸起肋条、中间夹层沿所述止水带长度方向连续或间断设置;所述中间夹层被封闭在止水带内;所述凸起肋条、及所述中间夹层在所述止水带宽度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止水带宽度上的止水带中线两侧对称设置。
[0031]本技术使用的所述复合型反应材料2为固体或塑性膏状体;所述复合型反应材料2选用环氧树脂/胺类固化剂或环氧树脂/酸酐类固化剂,“/”表示由两种材料构成的混合物。均为现有的固化剂。
[0032]本技术使用的所述激励源为电流或超声波激励源。
[0033]实施例1
[0034]参见图1、4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复合型中埋式止水带,采用橡胶或塑料材料制成的止水带,更有利于变形;所述止水带1整体为矩形长带状,断面为矩形条形;所述止水带1正反表面上设置多条相互平行的直立在表面上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凸起肋条11,所述正反表面上的所述凸起肋条对称设置;所述止水带内部对称于止水带正反表面设置有由复合型反应材料填充的中间夹层12;所述凸起肋条、中间夹层沿所述止水带长度方向连续或间断设置;所述中间夹层被封闭在止水带内;所述凸起肋条、及所述中间夹层在所述止水带宽度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止水带宽度上的止水带中线两侧对称设置。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中埋式止水带,包括橡胶或塑料材料制成的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1)整体为矩形长带状,断面为矩形条形;所述止水带(1)正反表面上设置多条相互平行的直立在表面上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凸起肋条(11),所述正反表面上的所述凸起肋条对称设置;所述止水带内部对称于止水带正反表面设置有由复合型反应材料填充的中间夹层(12);所述凸起肋条、中间夹层沿所述止水带长度方向连续或间断设置;所述中间夹层被封闭在止水带内;所述凸起肋条、及所述中间夹层在所述止水带宽度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止水带宽度上的止水带中线两侧对称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中埋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止水带中线为轴线在所述正反表面沿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圆弧形凸起棱柱构成纵向圆柱形挡水条(13),所述圆弧形凸起棱柱内部与止水带中线同轴设置截面为圆形的止水带中心圆柱孔(14)延伸到所述止水带长度两端;所述凸起肋条、及所述中间夹层在所述止水带宽度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纵向圆柱形挡水条两侧对称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型中埋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中线或止水带(1)圆弧形凸起棱柱部位埋设于相邻的两个现浇混凝土结构接缝内,所述止水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博田彦德郑知斌邱婧汪晨晓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