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负荷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8526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配电网负荷监测系统,包括检测模块、控制传输模块以及供电模块;锂电池的正极连接于电池管理电路的充电输出端,锂电池的正极与锂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锂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向负载供电;开关器件的输入端连接于RC滤波电路的输出端,RC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电流互感器的输出侧,开关器件通过电感线圈L1连接于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于稳压电路U1的输入端,稳压电路U1的输出端向负载供电;锂电池供电电路的控制输入端连接于电阻R10和稳压电路U1的输入端之间的公共连接点,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于开关器件Q4的控制输入端,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入端连接于锂电池供电电路的控制输出端,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用于检测RC滤波电路是否过压并输出相应的控制命令至开关器件Q4的控制输入端。Q4的控制输入端。Q4的控制输入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电网负荷监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监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网负荷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网负荷关系到配电网的运行调度、检修调度等操作,是配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参量,因此,需要对配电网负荷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配电网负荷监测采用在线监测方式,即通过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监测配电网的总线、负荷节点的电压和电流然后通过潮流计算等进行负荷分析,而电压和电流信号需要稳定地传输至监控主机,而现有的监测系统中其供电的稳定性差,而且结构复杂。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电网负荷监测系统,能够对配电网的母线、负荷节点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实时监测且能够稳定的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监控主机,在监测过程中能够确保数据处理器件的供电稳定性,而且供电通过在线取电和蓄电池供电无缝切换,整个系统结构相对简单,稳定性高。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配电网负荷监测系统,包括检测模块、控制传输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网负荷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模块、控制传输模块以及供电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配电网电流和电压并输出至控制传输模块;所述控制传输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远程监控主机通信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包括锂电池、电池管理电路、锂电池供电电路、开关器件、电流互感器、整流电路、RC滤波电路、稳压电路U1以及检测控制电路;所述锂电池的正极连接于电池管理电路的充电输出端,锂电池的正极与锂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锂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向负载供电;开关器件的输入端连接于RC滤波电路的输出端,RC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电流互感器的输出侧,开关器件通过电感线圈L1连接于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于稳压电路U1的输入端,稳压电路U1的输出端向负载供电;锂电池供电电路的控制输入端连接于电阻R10和稳压电路U1的输入端之间的公共连接点,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于开关器件Q4的控制输入端,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入端连接于锂电池供电电路的控制输出端,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用于检测RC滤波电路是否过压并输出相应的控制命令至开关器件Q4的控制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电网负荷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件为PMOS管Q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配电网负荷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控制电路包括齐纳二极管D1、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1、可控硅Q5、三极管Q6以及三极管Q7;所述齐纳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于PMOS管Q4的源极,齐纳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于电阻R6的一端,齐纳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电阻R12接地,电阻R6和电阻R7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11连接于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于可控硅Q5的负极,可控硅Q5的正极通过电阻R7连接于PMOS管Q4源极,可控硅Q5的控制极连接于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作为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入端,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1接地,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3连接于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蓉杨璐瑜陈爽刘伟张锦斌张蓝丹颜慧曾敏傅飞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