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灰平衡装置以及过滤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843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卸灰平衡装置以及过滤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易因平衡管堵塞而导致停车的技术问题。卸灰平衡装置,用于排出过滤器的灰斗中的灰粉,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灰斗连接;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具有设于第一管体的内部的竖向管以及伸入至灰斗上方的椎管,第二管体的内部为卸灰通道,第一管体与竖向管之间以及灰斗与椎管之间形成置换气体通道;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竖向管的开合;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控制置换气体通道的开合。体通道的开合。体通道的开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卸灰平衡装置以及过滤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器卸灰的
,具体而言,涉及卸灰平衡装置以及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非稳定性气体(如煤气、黄磷炉气、氯化炉炉气等)的过滤,由于排灰时灰粉与气体同时被排出过滤器,为保证安全,均需要对灰粉中夹带的非稳定性气体进行置换后,灰粉才能排出系统,否则,势必发生炉气外泄,导致安全事故。因此,置换成为非稳定性气体过滤卸灰时的必不可少的工艺操作。
[0003]现有置换的手段是在置换罐与过滤器之间架设一条平衡管,当需要卸灰时,开通平衡管,使置换罐与过滤器原气腔通过平衡管联通,使两者之间的压力相同(或很接近),于是灰粉就可在自重作用下卸至置换罐;同时,向置换罐内注入置换气体(通常为惰性气体),使随灰粉一同进入置换罐内的气体通过平衡管回到过滤器原气腔;置换完成后关闭卸灰阀和平衡管阀,置换罐与过滤器隔断,置换罐内灰粉再用简单方式(如采用输灰机)即可安全输送。另外,置换罐还可对灰粉进行降温,进一步保证灰粉排出后的安全性。
[0004]然而,在过滤实践中,因平衡管堵塞导致的停车不在少数。有的是因为平衡管管路设计有水平断而被灰粉堵塞,有的是因为平衡管管径太小或太长易发生堵塞,有的是平衡管保温不好导致相变而发生堵塞,如此等等。因此,减少停车的关键是优化平衡管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卸灰平衡装置以及过滤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易因平衡管堵塞而导致停车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卸灰平衡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0007]卸灰平衡装置,用于排出过滤器的灰斗中的灰粉,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灰斗连接;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具有设于第一管体的内部的竖向管以及伸入至灰斗上方的椎管,第二管体的内部为卸灰通道,第一管体与竖向管之间以及灰斗与椎管之间形成置换气体通道;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竖向管的开合;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控制置换气体通道的开合。
[0008]由此,本专利技术不含水平的置换气体通道,显著减少堵塞风险;通过形成斜向和竖向放置的置换气体通道,使得从椎管上方落入置换气体通道的灰粉非常容易从竖向管下方卸出,避免置换气体通道堵塞;同时,由于第二管体设于过滤器的内部,因此,第二管体与过滤器的温差小,易相变物质不易冷凝析出;第二管体整体设于过滤器内部,无需复杂的管路结构,因此,置换气体通道长度远短于现有平衡管,不易积灰。综上可知,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加工制造,无堵塞风险,可以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改进,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同轴放置。由此,可以形成均匀的卸灰通道和置换气体通道,减少死角,提升卸灰的稳定性。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管体的管径为100~2000mm,优选为200
~1500mm,进一步优选为300~1000mm;置换气体通道的宽度为20~200mm,优选为30~150mm,进一步优选为50~120mm。由此,能够获得优异的置换效率和卸灰效率。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改进,椎管顶部与过滤器的进气口的间距为300~3000mm,优选为500~2000mm,进一步优选为800~1500mm。由此,可以有效防止灰粉落入第二管体。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阀门包括阀片、阀杆和回转机构,所述阀片直径与竖向管的管径适配。由此,第一阀门的结构简单,控制效果好。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阀门包括阀壳、设于阀壳内的左阀板和右阀板、使左阀板水平运动的左伸缩机构以及使右阀板水平运动的右伸缩机构,第一管体上设有与左阀板和右阀板的厚度适配的间隙,当左阀板和右阀板穿过间隙后对接时形成与置换气体通道适配的拦截面。由此,第二阀门的结构简单,控制效果好。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防止灰粉落入置换气体通道的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设于置换气体通道顶部的挡灰圈。由此,进一步防止灰粉落入第二管体。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改进,椎管顶部与挡灰圈之间缝隙的宽度为50~500mm,优选为75~300mm,进一步优选为100~200mm;挡灰圈下部的直径比椎管顶部的直径的差值为50~300mm,优选为100~200mm。由此,不仅挡灰效果好,而且置换气体流动阻力小。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的入口端与第一管体对接,出口端与输灰装置连接,第三管体上设有置换气体的进口和出口。由此,第三管体直接与第一管体对接且竖向放置,防止灰粉堵塞第三管体。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管体具有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扩大段、竖管段和缩小段。由此,竖管段的管径大于第一管体的管径,能够起到对灰粉的降温作用,而具有的坡度的扩大段和缩小段则有助于灰粉的快速卸出。
[001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卸灰平衡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0019]过滤器,具有灰斗,还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与灰斗连接的卸灰平衡装置。
[0020]本专利技术的卸灰平衡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置换气体通道不含易被灰粉堵塞的水平段,且落入置换气体通道的少量灰粉可下落卸出;(2)置换气体通道长度远短于现有平衡管,不易积灰;(3)置换气体通道位于过滤器内部,具有保温效果,易相变物质不易冷凝析出。可见,本专利技术的卸灰平衡装置的结构简单,不易堵塞,能够安全稳定地卸灰,非常适合应用于排出对非稳定性气体和高温气体(尤其是高温高压煤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的灰粉,并且对现有过滤器简单改造即可使用,具有极强实用性。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卸灰平衡装置以及过滤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卸灰平衡装置以及过滤器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阀门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卸灰平衡装置以及过滤器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阀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卸灰平衡装置以及过滤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上述附图中的有关标记为:
[0028]100

第一管体,200

第二管体,210

竖向管,220

椎管,300

第三管体,310

扩大段,320

竖管段,33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卸灰平衡装置,用于排出过滤器的灰斗(620)中的灰粉,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100),所述第一管体(100)与灰斗(620)连接;第二管体(200),所述第二管体(200)具有设于第一管体(100)的内部的竖向管(210)以及伸入至灰斗(620)上方的椎管(220),第二管体(200)的内部为卸灰通道(001),第一管体(100)与竖向管(210)之间以及灰斗(620)与椎管(220)之间形成置换气体通道(002);第一阀门(400),所述第一阀门(400)用于控制竖向管(210)的开合;第二阀门(500),所述第二阀门(500)用于控制置换气体通道(002)的开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灰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管体(200)与第一管体(100)同轴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灰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管体(100)的管径为100~2000mm,优选为200~1500mm,进一步优选为300~1000mm;置换气体通道(002)的宽度为20~200mm,优选为30~150mm,进一步优选为50~12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灰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椎管(220)顶部与过滤器的进气口的间距为300~3000mm,优选为500~2000mm,进一步优选为800~150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灰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阀门(400)包括阀片(410)、阀杆(420)和回转机构(430),所述阀片(410)直径与竖向管(210)的管径适配。6.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麟蒋敏曾伍祥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