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炳昌专利>正文

一种行星滚珠丝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35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丝杆传动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行星滚珠丝杠,包括:长螺纹主轴;所述螺纹滚柱均匀分布在所述长螺纹主轴的周围,且与所述长螺纹主轴啮合传动;轴承盖;所述轴承盖套设在所述长螺纹主轴上,且与所述螺纹滚柱的两端转动连接;齿套筒;所述齿套筒套设在所述长螺纹主轴上,且位于两个所述轴承盖之间;所述齿套筒内壁与所述螺纹滚柱啮合传动;环形壳;所述环形壳套设在所述齿套筒的外部,且与所述齿套筒固连;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刮条对在长螺纹主轴的滚道进入环形壳前对滚道内部的杂质进行刮除而刮落,减小了长螺纹主轴上的滚道上的杂质的附着,减小杂质进入环形壳内侧的几率,进而提高了行星滚柱丝杠的传动稳定性,使得设备运行稳定得到提高。定得到提高。定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星滚珠丝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丝杆传动
,具体说是一种行星滚珠丝杠。

技术介绍

[0002]滚珠丝杠是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将直线运动转化为回转运动的传动元件,滚珠丝杠由螺杆、螺母、钢球、预压片、反向器、防尘器组成,而行星滚珠丝杠是在螺母和丝杠中间的滚动元件为螺纹滚柱;行星滚柱丝杠传动方式是与众不同的,在主螺纹丝杠的周围,行星布置了6

12个螺纹滚柱丝杠,这样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丝杠或螺母的直线运动。行星滚柱丝杠能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承受重载上千个小时;其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航空航天、精密注塑机和汽车工业等领域;
[0003]在汽车工业上使用的行星滚柱丝杆由于周围铁屑等杂质的影响,从而使得杂质卡或附着至丝杆的滚道上,同时丝杆与螺纹滚柱长时间啮合传动会造成丝杆和螺纹滚柱等元件的磨损,磨损后的杂质同样也会附着在丝杆的滚道上,故现有技术中的行星滚柱丝杠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和自身磨损的双重影响,会造成螺纹滚柱与丝杆的滚道上附着的杂质进行碰撞,造成整个行星滚珠丝杠出现震动,从而影响螺纹滚柱的传动效果,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卡死的情况发生,最后影响设备的运行。
[0004]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行星滚珠丝杠,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行星滚珠丝杠,通过刮条对在长螺纹主轴的滚道进入环形壳前对滚道内部的杂质进行刮除而刮落,减小了长螺纹主轴上的滚道上的杂质的附着,减小杂质进入环形壳内侧的几率,进而提高了行星滚柱丝杠的传动稳定性,使得设备运行稳定得到提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行星滚珠丝杠,包括:
[0007]长螺纹主轴;
[0008]螺纹滚柱;所述螺纹滚柱均匀分布在所述长螺纹主轴的周围,且与所述长螺纹主轴啮合传动;
[0009]轴承盖;所述轴承盖套设在所述长螺纹主轴上,且与所述螺纹滚柱的两端转动连接;
[0010]齿套筒;所述齿套筒套设在所述长螺纹主轴上,且位于两个所述轴承盖之间;所述齿套筒内壁与所述螺纹滚柱啮合传动;
[0011]环形壳;所述环形壳套设在所述齿套筒的外部,且与所述齿套筒固连;
[0012]所述行星滚珠丝杠还包括:
[0013]刮条;所述刮条位于所述环形壳的两端且与所述环形壳连接;两个所述刮条的一
端均延伸至所述长螺纹主轴的滚道内部与其接触。
[0014]优选的,所述行星滚珠丝杠还包括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包括:
[0015]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开设在所述环形壳的平面端,且内部装有润滑油;
[0016]稳压孔;所述稳压孔的位于所述环形壳的内部,且一端与所述环形壳的外壁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槽的一端连通;
[0017]活塞板;所述活塞板滑动密封连接在所述弧形槽内;
[0018]弧形簧;所述弧形簧位于所述弧形槽的内部,且一端与所述活塞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槽的另一端连接;
[0019]出油阀;所述出油阀位于所述环形壳的内部,且一端与所述环形壳的内侧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槽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油阀只能单向从所述弧形槽内部出油;
[0020]进气阀;所述进气阀位于所述环形壳的内部,且一端与所述环形壳的内侧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槽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气阀只能单向从所述环形壳的内侧进气;
[0021]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位于所述环形壳的平面端,且与所述环形壳转动密封连接,且与所述活塞板固连;所述环形板通过连接块与所述刮条连接。
[0022]优选的,所述润滑组件为两个,且关于所述环形壳的中心对称设置。
[0023]优选的,所述出油阀与所述进气阀靠近水平面设置,且所述进气阀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出油阀。
[0024]优选的,所述环形壳的平面端还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弧形,且所述限位槽的长度小于所述活塞板移动到所述进气阀的距离;所述环形板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贯穿设置有调节棒;所述调节棒延伸至限位槽内。
[0025]优选的,所述调节棒与所述贯穿孔之间为螺纹连接。
[0026]优选的,所述刮条上固连着刮块,所述刮块与所述长螺纹主轴的外壁贴合,且两端延伸至相邻的所述长螺纹主轴的滚道。
[0027]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上贯穿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着螺栓;所述螺栓的另一端与所述刮条螺纹连接;所述环形板与所述连接块固连。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9]1.本专利技术通过刮条对在长螺纹主轴的滚道进入环形壳前对滚道内部的杂质进行刮除而刮落,减小了长螺纹主轴上的滚道上的杂质的附着,减小杂质进入环形壳内侧的几率,进而提高了行星滚柱丝杠的传动稳定性,使得设备运行稳定得到提高。
[0030]2.本专利技术通过刮条受到摩擦后带动活塞板运动,再与活塞板推动润滑油沿着出油阀排出实现润滑作用相配合,从而使得行星滚珠丝杠在需要时能够自主进行润滑,减小运行磨损。
[0031]3.本专利技术通过刮条在恢复初始状态过程中会从进气阀内进行进气,若进气阀周围的润滑油过多,则会使得润滑油重新吸入至弧形槽内,避免出油阀喷出的润滑油过多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3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35]图3是图2中A

A处的环形壳和弧形簧的剖视图;
[0036]图4是图3中B

B处的环形壳的剖视图;
[0037]图中:长螺纹主轴1、螺纹滚柱2、轴承盖3、齿套筒4、环形壳5、限位槽51、刮条6、刮块61、润滑组件7、弧形槽71、稳压孔72、活塞板73、弧形簧74、出油阀75、进气阀76、环形板77、贯穿孔771、调节棒772、连接块78、螺纹孔781、螺栓782。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9]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行星滚珠丝杠,包括:
[0040]长螺纹主轴1;
[0041]螺纹滚柱2;所述螺纹滚柱2均匀分布在所述长螺纹主轴1的周围,且与所述长螺纹主轴1啮合传动;
[0042]轴承盖3;所述轴承盖3套设在所述长螺纹主轴1上,且与所述螺纹滚柱2的两端转动连接;
[0043]齿套筒4;所述齿套筒4套设在所述长螺纹主轴1上,且位于两个所述轴承盖3之间;所述齿套筒4内壁与所述螺纹滚柱2啮合传动;
[0044]环形壳5;所述环形壳5套设在所述齿套筒4的外部,且与所述齿套筒4固连;
[0045]所述行星滚珠丝杠还包括:
[0046]刮条6;所述刮条6位于所述环形壳5的两端且与所述环形壳5连接;两个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星滚珠丝杠,包括:长螺纹主轴(1);螺纹滚柱(2);所述螺纹滚柱(2)均匀分布在所述长螺纹主轴(1)的周围,且与所述长螺纹主轴(1)啮合传动;轴承盖(3);所述轴承盖(3)套设在所述长螺纹主轴(1)上,且与所述螺纹滚柱(2)的两端转动连接;齿套筒(4);所述齿套筒(4)套设在所述长螺纹主轴(1)上,且位于两个所述轴承盖(3)之间;所述齿套筒(4)内壁与所述螺纹滚柱(2)啮合传动;环形壳(5);所述环形壳(5)套设在所述齿套筒(4)的外部,且与所述齿套筒(4)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滚珠丝杠还包括:刮条(6);所述刮条(6)位于所述环形壳(5)的两端且与所述环形壳(5)连接;两个所述刮条(6)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长螺纹主轴(1)的滚道内部与其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行星滚珠丝杠,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滚珠丝杠还包括润滑组件(7);所述润滑组件(7)包括:弧形槽(71);所述弧形槽(71)开设在所述环形壳(5)的平面端,且内部装有润滑油;稳压孔(72);所述稳压孔(72)的位于所述环形壳(5)的内部,且一端与所述环形壳(5)的外壁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槽(71)的一端连通;活塞板(73);所述活塞板(73)滑动密封连接在所述弧形槽(71)内;弧形簧(74);所述弧形簧(74)位于所述弧形槽(71)的内部,且一端与所述活塞板(7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槽(71)的另一端连接;出油阀(75);所述出油阀(75)位于所述环形壳(5)的内部,且一端与所述环形壳(5)的内侧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槽(71)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油阀(75)只能单向从所述弧形槽(71)内部出油;进气阀(76);所述进气阀(76)位于所述环形壳(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炳昌吕文浩
申请(专利权)人:罗炳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