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接地线线夹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8259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接地线线夹及其工作方法,包括第一夹紧部、第二夹紧部、连接部、螺杆、螺纹套、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连接部两端铰接有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螺杆一端与连接部中间位置铰接,另一端套接有螺纹套;螺纹套两侧对称固定有所述第一驱动杆,两个第一驱动杆远离所述螺纹套的一端分别铰接有所述第二驱动杆,两个第二驱动杆远离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接线夹开口位于上部,两个夹紧部可同时张开,开口较大,方便与裸导线的对接,便于拆装,大大降低了接线夹与裸导线的对接难度,连接后接线夹与裸导线连接牢固可靠,安全耐用,能够满足不同直径裸导线的连接需求。能够满足不同直径裸导线的连接需求。能够满足不同直径裸导线的连接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接地线线夹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接地线线夹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变电站内停送电工作中,经常由于检修任务的不同要求需要短接接地线,以保证检修工作的施工。现在采用的接地线短接方法是通过绝缘操作杆加接线夹隔离检修区域完成,接线夹安装在绝缘操作杆的端部,接地线连接在接线夹上,然后通过绝缘操作杆将接线夹送至指定的裸导线处,将接线夹夹紧在裸导线上。
[0003]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的变电站内所用架空线路接地线线夹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4]1、绝缘操作杆、接线夹和接地线重量过重,接线夹准确送至指定的检修设备裸导线位置并完成装设的难度较大;
[0005]2、目前使用的高压接地线接线夹的开口均位于侧部,并且开口行程较小,操作人操作时通过绝缘操作杆将接线夹开口拉开并送至裸导线位置,将接线夹的开口对准已停电设备所需挂接地的导线位置并成功装设接地线,难度很大,有时需要挂接多次才能将接线夹与裸导线成功短接;
[0006]3、目前采用的接地方式不牢固、不安全,如果检修工期较长或天气情况恶劣的情况下,此种装设方式还可能出现接地线线夹脱落的情况,极易发生危险;
[0007]4、在装设地线过程中,很多操作人员会出现力量不足不能准确的把接线夹短接到裸导线上,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压接地线线夹及其工作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接地线线夹笨重,装设不牢靠,操作人员力量不足,易造成装拆接地线时失控,可能损坏支撑绝缘子的问题;以及解决了开口难度大,裸导线与接地线夹连接较为困难,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压接地线线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高压接地线线夹,包括第一夹紧部、第二夹紧部、连接部、螺杆、螺纹套、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
[0011]所述连接部两端铰接有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
[0012]所述螺杆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中间位置铰接,另一端套接有螺纹套;
[0013]所述螺纹套两侧对称固定有所述第一驱动杆,两个第一驱动杆远离所述螺纹套的一端分别铰接有所述第二驱动杆,两个第二驱动杆远离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紧部和所述第二夹紧部铰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紧部和所述第二夹紧部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夹紧部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二夹紧部的弧长。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夹紧部、所述第二夹紧部和所述连接部构成用于夹持线缆的圆形结构。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紧部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贯穿有滑杆,滑杆位于所述第一夹紧部外侧一端固定有用于限位的头部,滑杆位于所述第一夹紧部内侧一端固定有压紧部。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紧部上开设的通孔直径大于所述滑杆直径,所述滑杆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紧部外侧和所述第一夹紧部内侧接触。
[0018]进一步的,所述压紧部为弧形结构。
[0019]进一步的,所述螺杆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固定有连杆。
[0020]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套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杆上通过轴承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为长孔。
[002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接线孔。
[002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高压接地线线夹工作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23]一种高压接地线线夹工作方法,采用了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高压接地线线夹,包括:
[0024]转动连杆带动螺杆转动,螺纹套在螺杆的驱动向下移动,在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带动下,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张开;
[0025]将线缆放入张开后的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开口内,反向转动连杆,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闭合,将线缆夹住。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7]1、本专利技术的接线夹开口位于上部,两个夹紧部可同时张开,开口较大,方便与裸导线的对接,便于拆装,大大降低了接线夹与裸导线的对接难度,连接后接线夹与裸导线连接牢固可靠,安全耐用,能够满足不同直径裸导线的连接需求;
[0028]2、本专利技术中,在夹紧部的上部通过弹簧安装了弧形压紧部,保证了与导线的接触。
附图说明
[0029]构成本实施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施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张开状态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通孔开设位置示意图。
[0033]其中,1、螺纹套,2、连杆,3、限位块,4、限位槽,5、螺杆,6、第一驱动杆,7、连接部,8、第二驱动杆,9、第一夹紧部,10、滑杆,11、头部,12、弹簧,13、压紧部,14、第二夹紧部,15、接线孔,1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接地线线夹,包括第一夹紧部9、第二夹紧部
14、连接部7、螺杆5、螺纹套1、第一驱动杆6和第二驱动杆8;
[0037]所述连接部7两端铰接有第一夹紧9部和第二夹紧部14;
[0038]所述螺杆5一端与所述连接部7中间位置铰接,另一端套接有螺纹套1;
[0039]所述螺纹套1两侧对称固定有所述第一驱动杆6,两个第一驱动杆6远离所述螺纹套1的一端分别铰接有所述第二驱动杆8,两个第二驱动杆8远离所述第一驱动杆6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紧部9和所述第二夹紧部铰接14。
[0040]可以理解的,当所述螺杆5转动时,所述螺纹套1可以在所述螺杆5上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驱动杆6上下移动;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驱动杆8在所述第一驱动杆6带动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一夹紧部9和第二夹紧部14张开,此时开口朝上,有利于操作者将线缆放在夹紧区域;当线缆放在夹紧区域后,所述第二驱动杆8在所述第一驱动杆6带动下可以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夹紧部9和第二夹紧部14闭合,将线缆夹紧固定。
[0041]所述第二驱动杆8两端可以通过轴销等常规铰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杆6和夹紧部铰接;所述螺杆5一端与所述连接部7中间位置铰接,可以在所述连接部7中间位置开设轴承放置孔,轴承的外圈通过焊接或过盈连接等方式固定在所述轴承放置孔内,所述螺杆5的端部可以通过焊接或过盈连接等方式固定在轴承的内圈内,实现了所述螺杆5一端与所述连接部7中间位置铰接/转动连接的目的。
[0042]为了提高稳定性,所述第二驱动杆8与所述第一驱动杆6铰接处的转动角度可以进行限定,使得所述第二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接地线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紧部、第二夹紧部、连接部、螺杆、螺纹套、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连接部两端铰接有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所述螺杆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中间位置铰接,另一端套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两侧对称固定有所述第一驱动杆,两个第一驱动杆远离所述螺纹套的一端分别铰接有所述第二驱动杆,两个第二驱动杆远离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紧部和所述第二夹紧部铰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接地线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部和所述第二夹紧部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夹紧部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二夹紧部的弧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接地线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夹紧部、所述第二夹紧部和所述连接部构成用于夹持线缆的圆形结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接地线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部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贯穿有滑杆,滑杆位于所述第一夹紧部外侧一端固定有用于限位的头部,滑杆位于所述第一夹紧部内侧一端固定有压紧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压接地线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恺刘振旭于德祥刘云飞徐子华王胜鹏李金莲尹文泉冀学琮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