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夜光藻荧光生态瓶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夜光藻培养领域,具体为一种夜光藻荧光生态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夜光藻隶属于甲藻门,是一种被称为“蓝眼泪”的单细胞浮游生物。该物种细胞内含有荧光素,夜间受到波浪或过往船只扰动后会产生淡蓝色的荧光。夜光藻作为典型的赤潮生物之一,在海区大量增殖会形成赤潮。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等因素加剧,该物种在多个海域大量增殖,进而形成荧光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一些海区甚至成为旅游景点。鉴于夜光藻的生物学特征,海区自然形成的荧光海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且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均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大众观赏荧光海受限。
[0003]夜光藻包括两种类型:红色夜光藻和绿色夜光藻,红色夜光藻为纯异养藻类,只能以捕食的方式获取能量,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红色夜光藻培养时需添加饵料藻液,而饵料藻的选择以及添加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夜光藻生长,如饵料量添加过多会导致夜光藻的死亡。另外,温度、盐度等条件在夜光藻培养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上述这些因素大大限制了大众对夜光藻的培养,以及对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夜光藻荧光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S1:海水的获取:夜光藻培养所用海水可选择近岸表层天然海水或者利用商品化海水晶配制;S2:饵料藻的培养:饵料为亚心形扁藻,该藻可利用S1准备的海水添加至f/2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10
‑
25℃,每周进行一次扩培;S3:夜光藻的培养:夜光藻的培养采用S1准备的天然海水或人工海水,利用培养容器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10
‑
25℃,以扁藻为饵料,每4天投饵一次;S4:夜光藻的投饵及换水:在夜光藻正常培养期间,夜光藻置于装有海水的培养容器A中,投喂饵料时,将内置容器缓慢上移,转移至有高浓度饵料藻的投喂容器B中喂食1h后,将内置容器缓慢转移至培养容器A中进行继续培养;S5:夜光藻生态瓶制备:转移一定体积的夜光藻至不同形状和不同材质的容器中,在黑暗环境下,轻轻摇动容器,即可观察到夜光藻的荧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光藻荧光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南京,王君玥,黄文聪,张珍珍,毛宁,徐名扬,蔡月凤,申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