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结构锚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7964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结构锚杆,包括若干组锚杆组件,每组锚杆组件均包括设置于支撑面上的锚杆底板,锚杆底板通过可调连接组件与木结构底梁托件相连;锚杆底板和/或底梁托件上设有用于提示该锚杆组件是用于被连接的木结构件表面为顺纹还是横纹的标识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考虑到被连接的木结构件表面为顺纹还是横纹,针对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类型的木结构锚杆,只需在原有的木结构锚件上增设标识层就可起到提示针对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类型木结构锚杆的作用,充分考虑木结构锚杆应用的不同情境,使得整个木屋或木结构的设计更为合理。使得整个木屋或木结构的设计更为合理。使得整个木屋或木结构的设计更为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结构锚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木结构锚杆。

技术介绍

[0002]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木结构建造与使用历史,并且创造了不少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辉的精湛的木结构相关技术,例如斗拱、榫卯连接体系等等。但到了现代,木结构在我国的发展相对于部分欧美发达国家来看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以北美为代表的现代木结构技术陆续传入到我国大陆地区。最初传入大陆地区也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现代木结构体系是北美轻型木结构,与之相对应的使用较多的是轻木构件的金属连接挂件。这类挂件的特点是质量较轻,使用量较大,当然相对应的承载力也相对较低。根据使用位置的不同分为梁柱用的“重型”挂件和格栅用的“轻型”挂件,其次根据传力机理的不同分为顶挂型和面挂型。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又衍生出偏转型,倾斜型,组合型等不用种类的特种挂件。轻型木结构用的连接件多采用钉连接。另外,在国外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需要做一些特殊的处理,在国内金属件通常做热镀锌处理。国内在设计过程中,有些考虑不到,比如重型木结构的连接件在暴露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到连接件本身的防火性能。但由于设计经验和技术的不足,大部分案例存在连接件缺乏防火考虑。另外,即使同一个木结构比如木屋的设计,在横纹、顺纹木结构主体上也应考虑情况的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木结构锚杆,充分考虑到被连接的木结构件表面为顺纹还是横纹,针对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类型的木结构锚杆。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木结构锚杆,包括若干组锚杆组件,每组锚杆组件均包括设置于支撑面上的锚杆底板,锚杆底板通过可调连接组件与木结构底梁托件相连;锚杆底板和/或底梁托件上设有用于提示该锚杆组件是用于被连接的木结构件表面为顺纹还是横纹的标识层。支撑面一般为地面,当本技术用于木屋或木结构的梁柱连接时则支撑面为木柱的上端面。底梁托板上的标识层上的图标为竖向箭头或横向箭头,用于表示分别针对不同的情况来使用,具体为:分别针对横纹梁或竖纹梁来使用;因为不同的锚杆组件,其上的底梁托件上的螺钉孔或销钉孔的布置位置不同。比如针对横纹梁(不论是横纹底梁还是位于木柱上方的横纹梁),底梁托件上如果设有四个销钉孔,四个销钉孔的布置是三个呈一竖线布置,另一个布置在前述竖线的一侧且不与前述三个销钉孔的任一个位于同一平行线上。而针对竖纹梁(不论是竖纹底梁还是位于木柱上方的竖纹梁),底梁托件上如果设有四个销钉孔,四个销钉孔的布置是三个呈一水平线布置,另一个布置在前述水平线的一侧且不与前述三个销钉孔的任一个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000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标识层包括设置在底梁托件上的第一标识层与设置在锚杆底板上的用于提示在调整所述木结构锚杆高度后尽量保证锚杆底板的凸棱纹理与锚杆底
板下方的木柱端面的纹理不平行的第二标识层。第一标识层上的标识文字为“用于底梁为横纹时”(这里指底梁的与U形或槽钢形底梁托件接触的表面的木材纹理方向为水平向或者实木木结构的底梁其木材径向为水平)或“用于底梁为顺纹时”(这里指底梁的与U形或槽钢形底梁托件接触的表面的木材纹理方向为竖直向{一般这种情况较少出现,但对于复合木{就是为了解决木材各向异性的问题,在木材加工行业,会将不同尺寸的木材段通过横竖交替或若干块横向布置若干块竖向布置这种组合布置的方式之后胶合而成,用来克服木材各向异性以及最大化减少干缩湿胀的影响},是会出现这种长侧面是竖向纹理的情况})。第二标识层的形状为长方形且其长向与锚杆底板的底面的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凸棱纹理平行(这种是针对锚杆底板为圆板的情况),用于提示在调整高度后尽量保证凸棱纹理与锚杆底板下方的木柱端面的纹理不平行。
[000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锚杆底板其面向支撑面的一面为平面;底梁托件呈槽钢状且槽钢状底梁托件的槽口远离锚杆底板设置。底梁托件可以是三个分部件分体设置,而三个分部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三个分部件分别为一块矩形底板以及两块L形折板,L形折板上设有与螺栓适配的圆孔,矩形底板上设有两排共四个螺纹孔,实现针对两种不同宽度底梁均能适用。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可调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锚杆底板中部的螺杆,螺杆与锚杆底板固定相连,底梁托件其面向锚杆底板的一面的中部固定设有连接管,连接管内设有与螺杆适配的内螺纹孔。先将螺杆转动至几乎伸入到连接管的螺纹孔最里的端部,然后将锚杆组件置放到梁柱之间或置放到底梁与支撑面之间,然后再反向转动螺杆至调紧或调整至设计的高度即可。另外,作为外露式支撑锚件,满足支撑锚件距离基础(这里一般是地面或支撑面)大于300mm的要求。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相邻锚杆组件的间距满足:被连接的木结构件表面为顺纹时大于等于四倍的螺杆外径;被连接的木结构件表面为横纹时大于等于三倍的螺杆外径。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同一底梁或同一梁下的锚杆组件距离底梁或梁端部的距离满足:被连接的木结构件表面为横纹时大于等于四倍的螺杆外径;被连接的木结构件表面为顺纹且为受压构件时大于等于四倍的螺杆外径;被连接的木结构件表面为顺纹且为受拉构件时大于等于八倍的螺杆外径。这样设置后充分考虑不同使用场景不同受力状况,使得整体木屋或木结构的设计更加合理。
[0010]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充分考虑到被连接的木结构件表面为顺纹还是横纹,针对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类型的木结构锚杆,只需在原有的木结构锚件上增设标识层就可起到提示针对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类型木结构锚杆的作用,充分考虑木结构锚杆应用的不同情境,使得整个木屋或木结构的设计更为合理。考虑本技术布置位置边距以及相连本技术的间距,充分考虑不同使用场景不同受力状况,使得整体木屋或木结构的设计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一种木结构锚杆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应用于柱梁连接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3]图3是图1中锚杆底板的俯视图;
[0014]图4是图1中底梁托板的俯视图;
[0015]图5是本技术用于被连接梁的表面是横纹时的标识层的示意图;
[0016]图6是本技术用于被连接梁的表面是竖纹时的标识层的示意图。
[0017]图中:1、锚杆底板;2、底梁托件;3、第一标识层;4、凸棱纹理;5、木柱;6、第二标识层;7、螺杆;8、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如图1至图6所示(图5与图6均为图1中底梁托件的侧视图),本技术是一种木结构锚杆,包括若干组锚杆组件,每组锚杆组件均包括设置于支撑面上的锚杆底板1,锚杆底板1通过可调连接组件与木结构底梁托件2相连;锚杆底板1和/或底梁托件2上设有用于提示是用于被连接的木结构件表面为顺纹还是横纹的标识层。标识层包括设置在底梁托件2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结构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锚杆组件,每组锚杆组件均包括设置于支撑面上的锚杆底板,锚杆底板通过可调连接组件与木结构底梁托件相连;锚杆底板和/或底梁托件上设有用于提示该锚杆组件是用于被连接的木结构件表面为顺纹还是横纹的标识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结构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层包括设置在底梁托件上的第一标识层与设置在锚杆底板上的第二标识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木结构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底板其面向支撑面的一面为平面;底梁托件呈槽钢状且槽钢状底梁托件的槽口远离锚杆底板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木结构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锚杆底板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继军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嘉和五金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