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豆防治病虫害的防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7959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大豆防治病虫害的防控装置,涉及大豆种植领域,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四根支撑脚底部内侧均转动连接有行走轮,车架前后侧壁中均转动连接有驱动杆,驱动杆一侧连接有传动杆,车架底部端面前侧转动连接有清扫辊,通过行走轮的转动带动主链轮转动,主链轮通过链条与副链轮的连接带动驱动杆转动,由于驱动杆两端均通过链条与行走轮连接,可以在一个行走轮悬空时保证驱动杆转动,以便通过驱动杆带动传动杆转动,有利于保证清扫辊可以一直转动,从而提高对大豆植株表面灰尘附着物和害虫的清理能力,以便提高药物在大豆植株上的附着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解决了大豆植株表面灰尘覆盖影响药物附着,病虫害治理效果差的问题。理效果差的问题。理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大豆防治病虫害的防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豆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大豆防治病虫害的防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豆通称黄豆,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高30

90厘米,茎粗壮,直立,密被褐色长硬毛,种子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起源于中国,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的营养全面,含量丰富,其蛋白质含量是鸡蛋含量的2.5倍,且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相似,比较接近人体需要的比值,其脂肪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均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
[0003]然而,就目前现有的大豆防治病虫害的防控装置而言,由于室外种植的大豆植株表面会附着有一层灰尘,会导致药物的附着能力降低也会影响大豆植株对于抗病药物的吸收,且害虫也会蛰伏在大豆植株以及叶片上,药物无法直接将隐藏的缝隙中的害虫杀死,导致杀虫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大豆防治病虫害的防控装置,其通过行走轮的转动带动主链轮转动,主链轮通过链条与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大豆防治病虫害的防控装置,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的四根支撑脚(101)底部内侧均转动连接有行走轮(2),车架(1)前后侧壁中均转动连接有驱动杆(4),驱动杆(4)一侧连接有传动杆(5),车架(1)底部端面前侧转动连接有清扫辊(6),车架(1)底部端面中间处设置有吸尘口(7),车架(1)底部端面后侧转动连接有主控制杆(11),主控制杆(11)通过拉杆(12)与喷药管(13)连接,车架(1)顶部端面前侧设置有吸尘仓(9),车架(1)顶部端面后侧设置有药箱(15),药箱(15)中安装有药泵(14)。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大豆防治病虫害的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2)转动连接在支撑脚(101)中的一端设置有主链轮(201),主链轮(201)通过链条(3)与驱动杆(4)一端的副链轮(401)连接,驱动杆(4)中间处对称设置有两个主锥齿轮(402),每个主锥齿轮(402)均与传动杆(5)前端的副锥齿轮(501)啮合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大豆防治病虫害的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5)呈矩形阵列设置在车架(1)中,传动杆(5)前后两端设置有副锥齿轮(501),车架(1)前侧的两个传动杆(5)后端副锥齿轮(501)均与清扫辊(6)顶部从动锥齿轮(601)啮合连接,车架(1)后侧的两个传动杆(5)前端副锥齿轮(501)均与主控制杆(11)中间处的随转锥齿轮(1101)啮合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大豆防治病虫害的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辊(6)对称设置有两个,清扫辊(6)的辊体外侧设置有软毛刷,两个清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鹏张武李宝华鹿文成杨树李红鹏李艳杰崔杰印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