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酸性黄壤种植红托竹荪的土壤改良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改良
,具体涉及酸性黄壤种植红托竹荪的土壤改良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黄壤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地带性土壤,全省黄壤总面积共738.4万hm2,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46.4%,其中pH小于5.5的强酸性黄壤面积占黄壤总面积41.2%。土壤过酸不仅造成作物生长不良、产量下降,还导致土壤中阳离子易于流失,使钾、钙、镁、铝、硼等营养元素缺乏,有毒重金属元素的活化,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等。酸性黄壤的酸(铝毒害)和瘦(养分缺乏和有效性低)己成为限制农业生产和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酸性黄壤的改良培肥利用一直是黄壤资源利用的一个难点。施用石灰被认为是改良酸性土壤和消除铝毒较为经典的方法,但大量或长期施用石灰不仅会引起土壤板结,而且易引起土壤钙、钾、镁等元素的平衡失调而导致作物减产。
[0003]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alvata M.Zang)隶属鬼笔科(Phallaceae)、竹荪属(Dictyophora),不仅营养丰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酸性黄壤种植红托竹荪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春季对土壤进行深耕,然后在深耕后的土地上开沟,形成纵横交错的沟壑,所述沟壑深度为5~15cm,宽度为15~25cm,相邻沟壑之间间隔40~50cm;(2)将开沟挖出的原土与改性生物质炭进行混合,并添加到步骤(1)所述的沟壑中,最后填土掩埋并夯实;所述改性生物质炭是在生物质炭的表面进行氧化、硫醇化及氨化制备而成;(3)在步骤(2)夯实后的沟壑上覆盖灭菌的植物秸秆,最后覆盖动物粪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酸性黄壤种植红托竹荪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深耕深度为30~4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酸性黄壤种植红托竹荪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改性生物质炭是利用硝酸、双氧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华林,张家春,周鑫伟,龚正华,何选泽,刘翰飞,孙超,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清镇市源丰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