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电池互联方法、太阳电池及太阳电池组件技术

技术编号:3447325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电池互联方法、太阳电池及太阳电池组件。上述太阳电池互联方法无需在太阳电池的正、背两面加设焊点和主栅,从而有效降低了太阳电池表面的遮光率,保证了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上述太阳电池采用太阳电池互联方法,无需在太阳电池的正、背两面加设焊点和主栅,从而有效降低了太阳电池表面的遮光率,保证了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上述太阳电池组件,利用太阳电池各自的第一导电丝线与第二导电丝线进行互联,太阳电池的正、背两面无需加设焊点和主栅,从而有效降低了太阳电池表面的遮光率,保证了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电池互联方法、太阳电池及太阳电池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电池的
,特别是涉及太阳电池互联方法、太阳电池及太阳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使用常规化石能源,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发展利用清洁能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太阳电池(又称太阳能电池)直接将光能转变为电能。为了大规模利用太阳电池发电,需要对太阳电池进行串并联组合,制成太阳电池组件。目前,传统的太阳电池组件在互联时,需要在太阳电池板上制备主栅和焊点,但是,这些焊点在太阳能板上的尺寸较大,即焊点在电池表面遮光严重,从而影响了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太阳电池互联方法、太阳电池及太阳电池组件。
[0004]一种太阳电池互联方法。在太阳电池的正、背两面分别制备第一金属栅线与第二金属栅线;沿第一导电丝线的周向在所述第一导电丝线上包覆第一绝缘粘结剂;将所述第一导电丝线放置到所述太阳电池的正面,并对所述第一导电丝线施加压力直至所述第一导电丝线与所述第一金属栅线电性配合,利用所述绝缘粘结剂实现所述第一导电丝线与所述太阳电池正面的粘结固定;沿第二导电丝线的周向在所述第二导电丝线上包覆第二绝缘粘结剂;将所述第二导电丝线放置到所述太阳电池的背面,并对所述第二导电丝线施加压力直至所述第二导电丝线与所述第二金属栅线电性配合,利用所述第二绝缘粘结剂实现所述第二导电丝线与所述太阳电池背面的粘结固定;利用所述第一导电丝线与所述第二导电丝线实现所述太阳电池的互联。
[0005]一种太阳电池,采用所述的太阳电池互联方法。
[0006]一种太阳电池组件,包括一个以上所述的太阳电池。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沿第一导电丝线的周向在所述第一导电丝线上包覆第一绝缘粘结剂的步骤中,所述第一绝缘粘接剂沿所述第一导电丝线外周的包覆角度小于360
°
;在沿第二导电丝线的周向在所述第二导电丝线上包覆第二绝缘粘结剂的步骤中,所述第二绝缘粘接剂沿所述第二导电丝线外周的包覆角度小于360
°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沿第一导电丝线的周向在所述第一导电丝线上包覆第一绝缘粘结剂的步骤中,所述第一绝缘粘接剂为加热固化粘结剂,通过第一加热压板对所述第一导电丝线施加压力;在沿第二导电丝线的周向在所述第二导电丝线上包覆第二绝缘粘结剂的步骤中,所述第二绝缘粘接剂为加热固化粘结剂,通过第二加热压板对所述第二导电丝线施加压力。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压板对所述第一导电丝线的加热温度为100

250℃,加热时间为0.5

10秒,施加压力为50

2000N;所述第二加热压板对所述第二导电丝线的加热温度为100

250℃,加热时间为1

30秒,施加压力为50

2000N。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太阳电池的正、背两面分别制备第一金属栅线与第二金属栅线的步骤中,所述第一金属栅线与所述第二金属栅线均为一条及以上,所述第一导电丝线与所述第二导电丝线均为一条及以上,一条及以上所述第一金属栅线间隔设置在所述太阳电池的正面,一条及以上所述第二金属栅线间隔设置在所述太阳电池的背面,所述第一导电丝线与所述第一金属栅线相垂直,所述第二导电丝线与所述第二金属栅线相垂直。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金属栅线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丝线相接触的部位进行加宽处理;对所述第二金属栅线用于与所述第二导电丝线相接触的部位进行加宽处理。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二金属栅线整体进行加宽处理。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太阳电池在互联时,其中一所述太阳电池利用自身的所述第一导电丝线与第二导电丝线与另一所述太阳电池自身的第一导电丝线或第二导电丝线对应电性连接;或所述太阳电池组件还包括汇流导线,通过所述汇流导线将一个所述太阳电池的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丝线和第二导电丝线与另一所述太阳电池的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丝线或第二导电丝线电性互联。
[0014]上述太阳电池互联方在使用时,首先在太阳电池的正、背面制备第一金属栅线与第二金属栅线,即第一金属栅线与第二金属栅线作为太阳电池的一对电极。在第一导电丝线的外周包覆第一绝缘粘接剂,并将第一导电丝线朝太阳电池的正面按压,此时第一导电丝线包覆的第一绝缘粘接剂会在压力作用下从第一导电丝线与太阳电池正面之间发散挤出,即实现了第一导电丝线与第一金属栅线的电性接触,挤出的第一绝缘粘接剂通过固化或静止等方式可以实现对第一导电丝线与太阳电池正面的粘结固定。当第一导电丝线与太阳电池正面粘结固定后,利用第二导电丝线对太阳电池的背面进行粘接固定。此时,在第二导电丝线的外周包覆第二绝缘粘接剂,并将第二导电丝线朝太阳电池的背面按压,此时第二导电丝线包覆的第二绝缘粘接剂会在压力作用下从第二导电丝线与太阳电池背面之间发散挤出,即实现了第二导电丝线与第二金属栅线的电性接触,被挤出的第二绝缘粘接剂通过固化或静止等方式可以实现对第二导电丝线与太阳电池背面的粘结固定。上述太阳电池互联方法无需在太阳电池的正、背两面加设焊点和主栅,从而有效降低了太阳电池表面的遮光率,保证了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0015]上述太阳电池采用太阳电池互联方法,无需在太阳电池的正、背两面加设焊点和主栅,从而有效降低了太阳电池表面的遮光率,保证了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0016]上述太阳电池组件,利用太阳电池各自的第一导电丝线与第二导电丝线进行互联,太阳电池的正、背两面无需加设焊点和主栅,从而有效降低了太阳电池表面的遮光率,保证了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太阳电池正面的俯视图;
[0018]图2为图1沿A

A线的剖视图;
[0019]图3为对太阳电池正面加热、加压的示意图;
[0020]图4为第一导电丝线与太阳电池正面的粘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对太阳电池背面加热、加压的示意图;
[0022]图6为第二导电丝线与第二金属丝线在太阳电池背面的粘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图6沿B

B线的剖视图;
[0024]图8为图6沿C

C线的剖视图。
[0025]10、太阳电池,11、太阳电池正面,12、太阳电池背面,100、第一金属栅线,200、第二金属栅线,300、第一导电丝线,310、第一绝缘粘接剂,400、第二导电丝线,410、第二绝缘粘接剂,500、第一加热压板,600、第二加热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电池互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电池互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太阳电池的正、背两面分别制备第一金属栅线与第二金属栅线;沿第一导电丝线的周向在所述第一导电丝线上包覆第一绝缘粘结剂;将所述第一导电丝线放置到所述太阳电池的正面,并对所述第一导电丝线施加压力直至所述第一导电丝线与所述第一金属栅线电性配合,利用所述第一绝缘粘结剂实现所述第一导电丝线与所述太阳电池正面的粘结固定,沿第二导电丝线的周向在所述第二导电丝线上包覆第二绝缘粘结剂;将所述第二导电丝线放置到所述太阳电池的背面,并对所述第二导电丝线施加压力直至所述第二导电丝线与所述第二金属栅线电性配合,利用所述第二绝缘粘结剂实现所述第二导电丝线与所述太阳电池背面的粘结固定;利用所述第一导电丝线与所述第二导电丝线实现所述太阳电池的互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电池互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沿第一导电丝线的周向在所述第一导电丝线上包覆第一绝缘粘结剂的步骤中,所述第一绝缘粘接剂沿所述第一导电丝线外周的包覆角度小于360
°
;在沿第二导电丝线的周向在所述第二导电丝线上包覆第二绝缘粘结剂的步骤中,所述第二绝缘粘接剂沿所述第二导电丝线外周的包覆角度小于36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电池互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沿第一导电丝线的周向在所述第一导电丝线上包覆第一绝缘粘结剂的步骤中,所述第一绝缘粘接剂为加热固化粘结剂,通过第一加热压板对所述第一导电丝线施加压力;在沿第二导电丝线的周向在所述第二导电丝线上包覆第二绝缘粘结剂的步骤中,所述第二绝缘粘接剂为加热固化粘结剂,通过第二加热压板对所述第二导电丝线施加压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电池互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压板对所述第一导电丝线的加热温度为100

2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安军刘正新孟凡英陈红元何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威新能源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