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715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一接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壳体的第一导电端,设于壳体内的第二导电端,以及连接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的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导电端开设有与第一接口衔接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内壁呈向第一接口外张开的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便于设备插入,且不易被冲撞损坏。冲撞损坏。冲撞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插拔式连接器在与外部设备进行电连接时,通常是将设备的导电件直接插入连接器的接口中,从而实现电连接。然而,连接器接口的大小通常与导电件相匹配,或者稍大于导电件,因此需要两者位置匹配后才能较好的实现导电件插入。当两者位置存在偏差时,导电件不能较好的插入连接器的接口,影响其连接效率,或者盲插容易导致将接口内的导电板被冲撞损害,从而影响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便于设备插入,且不易被冲撞损坏。
[0004]本技术公开的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一接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壳体的第一导电端,设于壳体内的第二导电端,以及连接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的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导电端开设有与第一接口衔接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内壁呈向第一接口外张开的斜面。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导电端包括设于壳体内的导向件,以及设于导向件且连接导电连接件的第二插件,所述第二接口包括开设于导向件的第三接口,以及开设于第二插件的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依次衔接,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三内壁呈向第三接口外张开的斜面。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向件可相对于壳体进行活动,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设于第一导电端的第一导电板,设于第二插件的第二导电板,以及电连接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的弹性导电板。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导电板在第一接口的插入方向呈波浪状。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向件的侧边设有导向凸起,所述壳体的内壁开设有匹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在第一接口插入方向的垂直方向的深度大于导向凸起的长度。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插件在第四接口的外壁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开设有连通第四接口的第二镂空槽,所述第二导电板包括设于放置槽内的第二板体,以及设于第二板体上的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露出于第二镂空槽并设于第四接口内。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导电片包括设于第二板体上的连接部,以及设于连接部且呈弧形的若干导电部,若干所述导电部间隔设置,所述导电部露出于第二镂空槽并设于第四接口内。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板体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连接部在第一接口插入方向
的垂直方向开设有一分离连接部的缝隙,所述导电部的两端分别位于缝隙两侧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卡接于第二卡槽。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均为硬铜排,所述弹性导电板为软铜排。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电端包括固定于壳体的第一插件,所述第一插件开设有第五接口,所述第一插件在第五接口的外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有连通第五接口的第一镂空槽,所述第一导电板包括设于安装槽内的第一板体,以及设于第一板体上的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露出于第一镂空槽并设于第五接口内,所述壳体还开设有与第五接口衔接的第六接口。
[0015]本技术公开的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当外部设备需要插入第二导电端的第二接口以实现电连接时,首先需要插入第一接口,若外部设备与第二接口存在位置偏差,外部设备将会先与第一接口的第一内壁进行碰撞。由于第一接口的第一内壁呈向第一接口外张开的斜面,因此外部设备在碰撞后沿着第一接口的第一内壁滑至第二接口,并顺势插入第二接口,以实现第二导电端与第一导电端的电连接。通过第一接口的缓冲和导向,从而便于设备插入,且使得第二接口不易被冲撞损坏。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的外部设备插入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的外部设备插入的另一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的第二插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的第一插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技术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的导电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技术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的导向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9是本技术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的第二导电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0026]请参考图1和图2,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开设有第一接口12,所述壳体10内设有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壳体10的第一导电端20,设于壳体10内的第二导电端30,以及连接第一导电端20和第二导电端30的导电连接件40。所述第二导电端30开设有与第一接口12衔接的第二接口32,所述第一接口12的第一内壁122呈向第一接口12外张开的斜面。
[0027]当外部设备需要插入第二导电端30的第二接口32以实现电连接时,首先需要插入第一接口12,若外部设备与第二接口32存在位置偏差,外部设备将会先与第一接口12的第一内壁122进行碰撞。由于第一接口12的第一内壁122呈向第一接口12外张开的斜面,因此外部设备在碰撞后沿着第一接口12的第一内壁122滑至第二接口32,并顺势插入第二接口32,以实现第二导电端30与第一导电端20的电连接。通过第一接口12的缓冲和导向,从而便
于设备插入,且使得第二接口32不易被冲撞损坏。
[0028]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口12的第一内壁122呈向第一接口12外张开的斜面,从而使的第一接口12外口的尺寸大于其内口的尺寸,因此第一接口12可以用于与第二接口32位置偏差的外部设备进行插入,便于设备的插入。具体的,第一接口12的第一内壁122可以是全部呈斜面,然后通过斜面与第二接口32衔接,也可以是靠近外口的呈斜面,靠近内口的呈平面,然后通过平面与第二接口32衔接,而平面可以较好的与第二接口32进行衔接。而外部设备插入第二接口后便可以与导电连接件电连接。
[0029]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口12的四个第一内壁122中,至少有一个呈向第一接口12外张开的斜面。具体的,当上下两个内壁至少一个呈斜面时,可以用于与第二接口32在垂直方向位置偏差的外部设备进行插入,当左右两个内壁至少一个呈斜面时,可以用于与第二接口32在水平方向位置偏差的外部设备进行插入。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端30包括设于壳体10内的导向件34,以及设于导向件34且连接导电连接件40的第二插件36,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一接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壳体的第一导电端,设于壳体内的第二导电端,以及连接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的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导电端开设有与第一接口衔接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内壁呈向第一接口外张开的斜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包括设于壳体内的导向件,以及设于导向件且连接导电连接件的第二插件,所述第二接口包括开设于导向件的第三接口,以及开设于第二插件的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依次衔接,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三内壁呈向第三接口外张开的斜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可相对于壳体进行活动,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设于第一导电端的第一导电板,设于第二插件的第二导电板,以及电连接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的弹性导电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板在第一接口的插入方向呈波浪状。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的侧边设有导向凸起,所述壳体的内壁开设有匹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在第一接口插入方向的垂直方向的深度大于导向凸起的长度。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力自适应的插拔连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大成钟意谢晖吕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聚优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