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合理注入水源选择方法及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699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合理注入水源选择方法,包括:S1、准备不同矿化度注入水驱油实验所需要的流体与岩心,并对岩心进行常规物性测试;S2、对同一块岩样依次进行不同水矿化度注入水驱油实验;S3、建立考虑驱替压差与可动油饱和度影响的油水两相渗流模型,推导出表征油水两相渗流能力的评价参数计算模型;S4、利用油水两相渗流模型拟合水驱油实验结果,获得相应的拟合参数;S5、根据拟合参数和岩心参数,计算储层中油水两相渗流能力的评价因子;S6、评价不同矿化度注入水对储层的伤害程度,进而选择合适的地层水矿化度倍数对应的注入水源进行注水开发。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不同矿化度注入水驱油实验进行定量评价,进而选择合适矿化度的注入水源进行海上油田开发。矿化度的注入水源进行海上油田开发。矿化度的注入水源进行海上油田开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合理注入水源选择方法及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储层水敏伤害评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合理注入水源选择方法及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敏感性导致储层中粘土膨胀或微粒运移,从而引起储层渗流能力降低。储层水敏伤害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油田的开发效果,因此,储层水敏伤害评价对注水开发油田至关重要,能够有效指导注入水与储层的配伍性认识和合理注入水源的选择。目前,行业中常用的储层水敏伤害评价方法来自行业标准《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SY/T 5358

2010)》,其方法是选择地层水、1/2矿化度地层水和蒸馏水逐次进行单相水驱渗透率测试,获得水敏伤害程度参数进行水敏伤害评价。海上注水开发油田所用的注入水源矿化度普遍高于地层水,且注水开发油田储层普遍存在油水两相流动,因此,水敏伤害程度参数难以有效评价海上注水开发油田的储层水敏伤害,需要建立一种能够表征油水两相流动、注入水矿化度升高或降低的水敏伤害评价方法进行海上注水开发油田的储层水敏伤害评价及注入水源选择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行业中常用的储层水敏伤害评价方法难以有效评价海上注水开发油田水敏伤害程度的问题,建立一种适合海上注水开发油田的储层水敏伤害评价方法,量化海上注水开发油田不同注入水源对储层的伤害程度,指导合理注入水源的选择,实现表征合理、可靠性强、操作性强的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合理注入水源选择方法及评价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一种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合理注入水源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根据矿场所取地层水离子成分分析结果配制0

3倍的矿化度地层水,进行驱替实验,所用原油为地层原油;岩心选择同一口井位置、岩性、储层物性相近的两块或者多块平行岩样,并对平行岩样进行常规物性测试;
[0007]S2、对同一块岩样依次进行1

3倍或1

0倍的矿化度地层水的水驱油实验,同一块岩样做完一种矿化度地层水的水驱油实验后,直接重新饱和油到初始束缚水饱和度后进行老化,然后再进行下一种矿化度地层水的水驱油实验;
[0008]S3、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和Li

Horne模型,建立考虑驱替压差与可动油饱和度影响的油水两相渗流模型进而推导获得表征储层中油水两相渗流能力的评价因子计算模型其中,a1为考虑驱替压差的毛管压力相关系数;b1为考虑驱替压差的重力相关系数;R为岩心驱替/自吸实验中某一驱替/自吸速度对应的原油采收率;M
e
为有效流度;S
wi
为初始含水饱和度;S
or
为残余油饱和度;Δp为驱替压差;
[0009]S4、记录不同矿化度注入水驱油实验过程中的驱替时间、驱替压差、产油量、产水量,利用S3中的油水两相渗流模型拟合不同矿化度注入水驱油实验对应的单位压差产油速度与原油采收率倒数之间的关系,获得相应的拟合参数;
[0010]S5、根据步骤S4中拟合参数和步骤S1中岩心常规物性测试结果,利用步骤S3中评价因子计算模型计算不同矿化度注入水驱油实验对应的储层中油水两相渗流能力的评价因子;
[0011]S6、根据计算的评价因子评价不同矿化度注入水对储层的伤害程度,进而选择合适的地层水矿化度倍数对应的注入水源进行注水开发。
[0012]接上述技术方案,对同一块岩样进行注入水矿化度升高或降低的水驱油实验。
[0013]接上述技术方案,选用两块平行岩样进行驱替实验,对其中一块平行岩样依次进行地层水、2倍矿化度地层水和3倍矿化度地层水的水驱油实验,对另一个平行岩样依次进行地层水、1/2倍矿化度地层水和蒸馏水的水驱油实验。
[0014]接上述技术方案,常规物性测试包括测试平行岩样的长度、直径、孔隙度、渗透率。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储层水敏伤害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根据矿场所取地层水离子成分分析结果配制3倍矿化度地层水、2倍矿化度地层水、地层水、1/2倍矿化度地层水和蒸馏水,驱替实验所用原油为地层原油,岩心选择同一口井位置、岩性、储层物性相近的2块平行岩样,并进行常规物性测试;
[0017]S2、对其中一个平行岩样依次进行地层水、2倍矿化度地层水和3倍矿化度地层水的水驱油实验,对另一个平行岩样依次进行地层水、1/2倍矿化度地层水和蒸馏水的水驱油实验,同一块岩样做完一种矿化度注入水驱油实验后,直接重新饱和油到初始束缚水饱和度后进行老化,然后再做下一种矿化度注入水驱油实验;
[0018]S3、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和Li

Horne模型,建立考虑驱替压差与可动油饱和度影响的油水两相渗流模型进而推导获得表征储层中油水两相渗流能力的评价因子计算模型其中,a1为考虑驱替压差的毛管压力相关系数;b1为考虑驱替压差的重力相关系数;R为岩心驱替/自吸实验中某一驱替/自吸速度对应的原油采收率;M
e
为有效流度;S
wi
为初始含水饱和度;S
or
为残余油饱和度;Δp为驱替压差;
[0019]S4、记录不同矿化度注入水驱油实验过程中的驱替时间、驱替压差、产油量、产水量,利用S3中的油水两相渗流模型拟合不同矿化度注入水驱油实验对应的单位压差产油速度与原油采收率倒数之间的关系,获得相应的拟合参数;
[0020]S5、根据步骤S4中拟合参数和步骤S1中岩心常规物性测试结果,利用步骤S3中评价因子计算模型计算不同矿化度注入水驱油实验对应的储层渗流能力的评价因子;
[0021]S6、根据计算的评价因子评价不同矿化度注入水对储层的伤害程度。
[0022]接上述技术方案,在步骤S2中,对两块平行岩样分别进行注入水矿化度升高和降低的水驱油实验。
[0023]接上述技术方案,常规物性测试包括测试平行岩样的长度、直径、孔隙度、渗透率。
[0024]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和Li

Horne模型,建立
考虑驱替压差与可动油饱和度影响的油水两相渗流模型,通过分析不同矿化度注入水的水驱油实验结果,结合岩心常规物性参数计算获得相应的储层渗流能力评价因子参数,量化不同矿化度注入水对储层的水敏伤害程度,有效指导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合理注入水源选择。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方法无法评价海上注水开发油田所用的注入水源矿化度普遍高于地层水和储层中油水两相渗流能力表征的问题,为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合理注入水源的选择提供了简便、快捷、准确的评价方法及水上油田的注入水源选择方法。
附图说明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合理注入水源选择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合理注入水源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矿场所取地层水离子成分分析结果配制0

3倍的矿化度地层水,进行驱替实验,所用原油为地层原油;岩心选择同一口井位置、岩性、储层物性相近的两块或者多块平行岩样,并对平行岩样进行常规物性测试;S2、对同一块岩样依次进行1

3倍或1

0倍的矿化度地层水的水驱油实验,同一块岩样做完一种矿化度地层水的水驱油实验后,直接重新饱和油到初始束缚水饱和度后进行老化,然后再进行下一种矿化度地层水的水驱油实验;S3、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和Li

Horne模型,建立考虑驱替压差与可动油饱和度影响的油水两相渗流模型进而推导获得表征储层中油水两相渗流能力的评价因子计算模型其中,a1为考虑驱替压差的毛管压力相关系数;b1为考虑驱替压差的重力相关系数;R为岩心驱替/自吸实验中某一驱替/自吸速度对应的原油采收率;M
e
为有效流度;S
wi
为初始含水饱和度;S
or
为残余油饱和度;Δp为驱替压差;S4、记录不同矿化度注入水驱油实验过程中的驱替时间、驱替压差、产油量、产水量,利用S3中的油水两相渗流模型拟合不同矿化度注入水驱油实验对应的单位压差产油速度与原油采收率倒数之间的关系,获得相应的拟合参数;S5、根据步骤S4中拟合参数和步骤S1中岩心常规物性测试结果,利用步骤S3中评价因子计算模型计算不同矿化度注入水驱油实验对应的储层中油水两相渗流能力的评价因子;S6、根据计算的评价因子评价不同矿化度注入水对储层的伤害程度,进而选择合适的地层水矿化度倍数对应的注入水源进行注水开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合理注入水源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同一块岩样进行注入水矿化度升高或降低的水驱油实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合理注入水源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两块平行岩样进行驱替实验,对其中一块平行岩样依次进行地层水、2倍矿化度地层水和3倍矿化度地层水的水驱油实验,对另一个平行岩样依次进行地层水、1/2倍矿化度地层水和蒸馏水的水驱油实验。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姚光庆陈孝君赵晓博任双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