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子轩专利>正文

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心肺复苏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691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心肺复苏装置,其包括龙门架、腹部提拉装置和胸部按压装置,龙门架的横梁垂直穿过中心杆,中心杆的左端连接左杆,腹部提拉装置连接在伸缩杆的下端,胸部按压装置连接在右伸缩杆的下端,右杆的右端通过连接杆连接到手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胸部按压和腹部提拉有序交替联动作,同步运行;可使用于地震、建筑物倒塌等狭小空间的灾害现场,使用限制小,通用性强;可根据病人体型来对胸部按压装置和腹部提拉装置距离及高度进行调节;固定在病床,提高了操作时装置稳定性;减少体力消耗,保证按压深度和频率,且能及时调整力度和频率,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使用简单,施救者能快速上手使用,便于推广。广。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心肺复苏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心肺复苏装置及方法,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技术介绍

[0002]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在心肺复苏领域中,传统的方法是依赖施救人员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及心脏按压,但这样的成功率不高,越来越多采用的是胸部和腹部来联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专利号为201410014702.5的专利公布了一种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通过在胸部位置和腹部位置分别设置按压提拉器,交替进行胸部按压和腹部提拉,来达到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但该方案按压和提拉操作均有设备电子控制,存在着胸部按压和腹部提拉的联动性不足,且依赖蓄电池使用,无法长时间使用,在地震、建筑物倒塌等狭小空间的灾害现场使用受到了一定得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心肺复苏装置,该心肺复苏装置胸部按压装置和腹部提拉装置为刚性杠杆连接,胸部按压和腹部提拉有序交替联动作,能保证胸部按压和腹部提拉为同步运行;可使用于各种紧急场景,例如地震、建筑物倒塌等狭小空间的灾害现场等,可为病人第一时间进行抢救,使用限制小,通用性强。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心肺复苏装置,其包括龙门架、腹部提拉装置和胸部按压装置,所述龙门架的横梁垂直穿过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左端连接左杆,所述左杆的下端连接左伸缩杆,所述腹部提拉装置连接在所述左伸缩杆的下端,所述中心杆的右端连接右杆,所述右杆的下端连接右伸缩杆,所述胸部按压装置连接在所述右伸缩杆的下端,所述右杆的右端通过连接杆连接到手柄。
[0005]所述左杆和所述左伸缩杆之间通过左旋转调节装置连接,所述左杆和所述左伸缩杆之间的角度通过所述左旋转调节装置调节。
[0006]所述右杆和所述右伸缩杆之间通过右旋转调节装置连接,所述右杆和所述右伸缩杆之间的角度通过右旋转调节装置调节。
[0007]所述连接杆为L型结构,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右杆的上方,且与所述右杆相平行。
[0008]所述龙门架的竖梁的下端连接固定装置。
[0009]所述固定装置活动连接在病床上。
[0010]所述左伸缩杆和所述右伸缩杆的高度可调节。
[0011]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复苏方法,通过龙门架、中心杆、左杆、左伸缩杆、右杆、右伸缩
杆、连接杆、手柄、左旋转调节装置和右旋转调节装置使得腹部提拉装置和胸部按压装置交替联动工作。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心肺复苏装置的胸部按压装置和腹部提拉装置为刚性杠杆连接,胸部按压和腹部提拉有序交替联动作,能保证胸部按压和腹部提拉为同步运行;2、本专利技术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心肺复苏装置可使用于地震、建筑物倒塌等狭小空间的灾害现场,可为病人第一时间进行抢救,使用限制小,通用性强;3、本专利技术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心肺复苏装置可根据病人体型来对胸部按压装置和腹部提拉装置距离及高度进行调节;4、本专利技术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心肺复苏装置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病床,提高了操作时装置稳定性;5、本专利技术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心肺复苏装置利用杠杆能放大施救者操作的力量,减少体力消耗,保证按压深度和频率,且能及时调整力度和频率,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6、本专利技术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心肺复苏装置使用简单,施救者能快速上手使用,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心肺复苏装置的正视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心肺复苏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为龙门架,2为腹部提拉装置,3为胸部按压装置,4为中心杆,5为左杆,6为左伸缩杆,7为右杆,8为右伸缩杆,9为连接杆,10为手柄,11为左旋转调节装置,12为右旋转调节装置,13为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图1

2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0017]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18]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专利技术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0019]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心肺复苏装置,其包括龙门架1、腹部提拉装置2和胸部按压装置3,龙门架1的横梁垂直穿过中心杆4,中心杆4的左端连接左杆5,左杆5的下端连接左伸缩杆6,腹部提拉装置2连接在左伸缩杆6的下端,中心杆4的右端连接右杆7,右杆7的下端连接右伸缩杆8,胸部按压装置3连接在右伸缩杆8的下端,右杆7的右端通过连接杆9连接到手柄
10,左杆5和左伸缩杆6之间通过左旋转调节装置11连接,左杆5和左伸缩杆6之间的角度通过左旋转调节装置11调节,右杆7和右伸缩杆8之间通过右旋转调节装置12连接,右杆7和右伸缩杆8之间的角度通过右旋转调节装置12调节,连接杆9为L型结构,手柄10位于右杆7的上方,且与右杆7相平行,龙门架1的竖梁的下端连接固定装置13,固定装置13活动连接在病床上,左伸缩杆6和右伸缩杆8的高度可调节。
[0020]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复苏方法,通过龙门架1、中心杆4、左杆5、左伸缩杆6、右杆7、右伸缩杆8、连接杆9、手柄10、左旋转调节装置11和右旋转调节装置12使得腹部提拉装置2和胸部按压装置3交替联动工作。
[0021]使用时,通过固定装置13将龙门架1固定在病床上,根据病人人体工学,调节左伸缩杆6和右伸缩杆8的长度,使得腹部提拉装置2和胸部按压装置3与病人接触,微微调整左旋转调节装置11和右旋转调节装置12,使得腹部提拉装置2和胸部按压装置3与病人身体接触面更加贴合,施救者用手握住手柄10进行操作,利用杠杆能放大施救者操作的力量,减少体力消耗,保证按压深度和频率,且能及时调整力度和频率,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胸部按压装置和腹部提拉装置为刚性杠杆连接,能保证胸部按压和腹部提拉为同步运行。
[0022]尽管已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龙门架(1)、腹部提拉装置(2)和胸部按压装置(3),所述龙门架(1)的横梁垂直穿过中心杆(4),所述中心杆(4)的左端连接左杆(5),所述左杆(5)的下端连接左伸缩杆(6),所述腹部提拉装置(2)连接在所述左伸缩杆(6)的下端,所述中心杆(4)的右端连接右杆(7),所述右杆(7)的下端连接右伸缩杆(8),所述胸部按压装置(3)连接在所述右伸缩杆(8)的下端,所述右杆(7)的右端通过连接杆(9)连接到手柄(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杆(5)和所述左伸缩杆(6)之间通过左旋转调节装置(11)连接,所述左杆(5)和所述左伸缩杆(6)之间的角度通过所述左旋转调节装置(11)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腹同步联动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杆(7)和所述右伸缩杆(8)之间通过右旋转调节装置(12)连接,所述右杆(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子轩黄强
申请(专利权)人:黄子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