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液体粪肥追施两用的施肥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691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液体粪肥追施两用的施肥铲,包括破土装置和施肥装置,施肥装置设在破土装置的后方,施肥装置自上而下包括依次相连的上管体、中管体和下管体,上管体、中管体和下管体内共同限定出施肥通道,上管体与破土装置相连,中管体内周面设有轴承,轴承的内圈套设在下管体的上端部,下管体的下端口形成主排肥口,下管体的侧壁设有施肥刀,施肥刀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分排肥口,回复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中管体和下管体相连,在施肥铲进行基施作业时,施肥刀转向破土装置的后侧且与破土装置的作业方向平行,同时开启主排肥口和分排肥口;在施肥铲进行追施作业时,施肥刀转向与破土装置作业方向垂直,同时关闭主排肥口,开启分排肥口。分排肥口。分排肥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液体粪肥追施两用的施肥铲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液体粪肥追施两用的施肥铲。

技术介绍

[0002]施肥铲是注入式施肥机械实现施肥功能的关键部件,机器施肥效果的好坏是由施肥铲直接决定的。目前现有的液体粪肥注入式施肥机所配备的施肥铲主要以实现基施功能为主,也有少部分施肥铲可以实现追施功能。以玉米为例,从施肥效果上看,现有的施肥铲在基施作业后,液体粪肥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覆盖玉米根系的集中分布区域,因此导致液体粪肥的利用效率不高。同时,在追肥作业时,施肥铲施出的液体粪肥离作物根系较远,因此作物不能充分的吸取粪肥中的养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用于液体粪肥追施两用的施肥铲,采用该施肥铲提高了液体粪肥在土壤中的覆盖深度,改善了作物对粪肥养分的吸收效果,提高了液体粪肥的利用率及机具作业效率。
[000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液体粪肥追施两用的施肥铲。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施肥铲包括:
[0005]破土装置;
[0006]施肥装置,所述施肥装置设在所述破土装置的后方,所述施肥装置自上而下包括依次相连的上管体、中管体和下管体,所述上管体、所述中管体和所述下管体内共同限定出施肥通道,所述上管体与所述破土装置相连,所述中管体内周面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套设在所述下管体的上端部,所述下管体的下端口形成主排肥口,并且所述下管体的侧壁设有施肥刀,所述施肥刀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分排肥口,位于所述主排肥口和所述施肥刀之间的所述下管体侧壁上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可拆卸设有隔板,
[0007]其中,回复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管体和所述下管体相连,在所述施肥铲进行基施作业时,所述施肥刀转向所述破土装置的后侧且与所述破土装置的作业方向平行,同时开启所述主排肥口和所述分排肥口;
[0008]在所述施肥铲进行追施作业时,所述施肥刀转向与所述破土装置作业方向垂直,同时通过安装所述隔板关闭所述主排肥口,开启所述分排肥口。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适用于液体粪肥追施两用的施肥铲,通过在破土装置后方安装施肥装置,施肥装置自上而下包括依次相连的上管体、中管体和下管体,并且上管体、中管体和下管体内共同限定出施肥通道,同时在中管体的内周面设置轴承,该轴承的内圈套设在下管体的上端部,即使得下管体可沿轴承转动,并且在下管体的下端口形成主排肥口,下管体的侧壁设有施肥刀,施肥刀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分排肥口,另外在中管体和下管体之间设置回复组件,并且位于主排肥口和施肥刀之间的下管体侧壁上设有开槽,开槽内可拆
卸设有隔板。具体的,在施肥铲进行基施作业时,调整施肥刀转向破土装置的后侧,并且与破土装置的作业方向平行,同时拆除开槽内的隔板开启主排肥口,并且开启分排肥口,使得液体粪肥通过主排肥口和分排肥口进行施加,即实现基肥的分层施肥,以保证根系生长区域的全覆盖,解决了现有液体粪肥施肥铲在基施作业后,肥料在土壤中纵向扩散范围小,无法完全覆盖作物根系的生长区域的问题;在施肥铲进行追施作业时,调整施肥刀转向与破土装置作业方向垂直,同时通过在开槽内安装隔板对下管体下部进行封堵以实现关闭主排肥口,开启分排肥口,即通过施肥刀上的分排肥口进行侧方位近根施肥,在不损伤作物根系的前提下,将液体粪肥直接施到作物根系旁,以满足作物根系对肥料养分的需求,提高液体粪肥的利用率,解决了现有液体粪肥施肥铲在追施作业后,肥料位置离作物根系较远,无法满足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需求,造成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另外由于在中管体和下管体之间设置回复组件,当施肥刀触碰到石块等硬物时,可以灵活避开障碍物,能有效的保护施肥刀,保证施肥效果,同时可以打散较大块的土壤结块,而在绕过石块等硬物后,在回复组件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施肥刀回复到垂直与破土装置作业方向垂直的初始位置。
[0010]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适用于液体粪肥追施两用的施肥铲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破土装置为深松铲。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管体的下端设有上管体法兰,所述中管体上端设有中管体法兰,所述上管体法兰和所述中管体法兰可拆卸连接。由此,可以实现施肥铲作业模式的灵活调整。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管体自上而下包括所述上端部和主体部,并且所述上端部伸入至所述中管体内,所述主体部的外周壁位于所述上端部外周壁的外侧。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上端部的上方的轴承内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上端部的上端设有第二挡板,并且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止抵,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第二开口,在所述施肥铲进行基施作业和追施作业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导通。由此,在施肥铲转动避开障碍物过程,使得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错开,此时施肥通道被封堵,从而避免液体粪肥的浪费。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施肥刀倾斜布置,并且所述施肥刀的倾角为30~60度。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施肥刀的长度为8~10cm,切削刃角为20~30度。由此,在不损伤作物根系的前提下,将液体粪肥直接施到作物根系旁,以满足作物根系对肥料养分的需求,提高液体粪肥的利用率。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施肥刀与所述主排肥口的距离为8~10cm由此,可以保证根系生长区域的全覆盖。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回复组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中管体和所述下管体的连接处。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扭簧的最大扭转角度为90度。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高度方向上,所述主排肥口位于所述深松铲上铲尖的上方,并且所述主排肥口与所述铲尖的高度为3~5cm。
[0021]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3]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适用于液体粪肥追施两用的施肥铲处于追施作业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适用于液体粪肥追施两用的施肥铲上施肥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适用于液体粪肥追施两用的施肥铲上施肥装置上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适用于液体粪肥追施两用的施肥铲上施肥装置上下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适用于液体粪肥追施两用的施肥铲上施肥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适用于液体粪肥追施两用的施肥铲上轴承的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液体粪肥追施两用的施肥铲,其特征在于,包括:破土装置;施肥装置,所述施肥装置设在所述破土装置的后方,所述施肥装置自上而下包括依次相连的上管体、中管体和下管体,所述上管体、所述中管体和所述下管体内共同限定出施肥通道,所述上管体与所述破土装置相连,所述中管体内周面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套设在所述下管体的上端部,所述下管体的下端口形成主排肥口,并且所述下管体的侧壁设有施肥刀,所述施肥刀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分排肥口,位于所述主排肥口和所述施肥刀之间的所述下管体侧壁上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可拆卸设有隔板,其中,回复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管体和所述下管体相连,在所述施肥铲进行基施作业时,所述施肥刀转向所述破土装置的后侧且与所述破土装置的作业方向平行,同时开启所述主排肥口和所述分排肥口;在所述施肥铲进行追施作业时,所述施肥刀转向与所述破土装置作业方向垂直,同时通过安装所述隔板关闭所述主排肥口,开启所述分排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铲,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体的下端设有上管体法兰,所述中管体上端设有中管体法兰,所述上管体法兰和所述中管体法兰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铲,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体自上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红胜沈玉君丁京涛孟海波王惠惠周海宾张朋月王娟张迎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