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666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用于支撑冷却水循环设备;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安置于支撑座侧表面下端,且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安置于支撑座上表面,且所述承载结构用于承载;进出料结构,所述进出料结构安置于承载结构上,且所述进出料结构用于进料;泵体结构,所述泵体结构安置于承载结构上,且所述泵体结构用于传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却领域,使用寿命更长,不容易失去效果,结构相对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领域,具体为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冷却的方法通常有直接冷却法和间接冷却法两种,直接冷却法。直接将冰或冷水加入被冷却的物料中。最简便有效。也最迅速。但只能在不影响被冷却物料的品质或不致引起化学变化时才能使用。也可将热物料置于敞槽中或喷洒于空气中,使在表面自动蒸发而达到冷却的目的,间接冷却水。将物料放在容器中,其热能经过器壁向周围介质自然散热。被冷却物料如果是液体或气体,可在间壁冷却器中进行。夹套、蛇管、套管、列管等式的热交换器都适用。冷却剂一般是冷水和空气,或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来确定。
[0003]目前的冷却用水循环次数较多时,容易失去效果,使用寿命较短,从而造成一定的浪费,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解决了目前的冷却用水循环次数较多时,容易失去效果,使用寿命较短,从而造成一定的浪费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包括:
[0006]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用于支撑冷却水循环设备;
[0007]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安置于支撑座侧表面下端,且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固定;
[0008]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安置于支撑座上表面,且所述承载结构用于承载;
[0009]进出料结构,所述进出料结构安置于承载结构上,且所述进出料结构用于进料;
[0010]泵体结构,所述泵体结构安置于承载结构上,且所述泵体结构用于传输;
[0011]第一冷却结构,所述第一冷却结构安置于承载结构内,且所述第一冷却结构用于冷却;
[0012]传送结构,所述传送结构一端安置于泵体结构上,且所述传送结构另一端安置于承载结构上,所述传送结构用于传送;
[0013]第二冷却结构,所述第二冷却结构安置于传送结构上,且所述第二冷却结构用于冷却;
[0014]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安置于传送结构上,且所述导热结构用于导热。
[0015]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两对固定圆环以及两对固定螺栓;
[0016]两对所述固定圆环安置于支撑座侧表面下端,每个所述固定螺栓安置于相对应的固定圆环上。
[0017]优选的,所述承载结构包括:承载盒体;
[0018]所述承载盒体安置于支撑座上表面。
[0019]优选的,所述进出料结构包括:进料漏斗、扣盖、出料管以及手动阀门;
[0020]所述进料漏斗安置于承载盒体上,所述扣盖安置于进料漏斗上,所述出料管安置于承载盒体上,所述手动阀门安置于出料管上。
[0021]优选的,所述泵体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架以及泵体;
[0022]所述第一固定架安置于支撑座上表面,所述泵体安置于第一固定架上,且所述泵体与承载盒体相连接。
[0023]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结构包括:第二固定架、温度感知器以及冷却机;
[0024]所述第二固定架安置于承载盒体内,所述温度感知器安置于第二固定架上,所述冷却机安置于第二固定架上。
[0025]优选的,所述传送结构包括:循环管、电控阀门以及若干传送小盒;
[0026]所述循环管一端安置于泵体上,所述电控阀门安置于循环管上,且所述循环管另一端与承载盒体相连接,若干所述传送小盒安置于循环管上。
[0027]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却结构包括:与若干传送小盒相匹配的小功率冷却机;
[0028]每个所述小功率冷却机安置于相对应的传送小盒内。
[0029]优选的,所述导热结构包括:一对导热板;
[0030]一对所述导热板安置于若干所述传送小盒侧表面。
[0031]优选的,所述承载盒体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市电接口。
[0032]有益效果
[003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可以更好的进行冷却循环,非常方便,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冷却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不容易失去效果,结构相对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的侧视结构图。
[0036]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的侧视图。
[0037]图4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的俯视图。
[0038]图中:1

支撑座;2

固定结构;3

承载结构;4

进出料结构;5

泵体结构;6

第一冷却结构;7

传送结构;8

第二冷却结构;9

导热结构;10

控制器;11

市电接口;201

固定圆环;202

固定螺栓;301

承载盒体;401

进料漏斗;402

扣盖;403

出料管;404

手动阀门;501

第一固定架;502

泵体;601

第二固定架;602

温度感知器;603

冷却机;701

循环管;702

电控阀门;703

传送小盒;801

小功率冷却机;901

导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用于支撑冷却水循环设备;固定结构2,固定结构2安置于支撑座1侧表面下端,且
固定结构2用于固定;承载结构3,承载结构3安置于支撑座1上表面,且承载结构3用于承载;进出料结构4,进出料结构4安置于承载结构3上,且进出料结构4用于进料;泵体结构5,泵体结构5安置于承载结构3上,且泵体结构5用于传输;第一冷却结构6,第一冷却结构6安置于承载结构3内,且第一冷却结构6用于冷却;传送结构7,传送结构7一端安置于泵体结构5上,且传送结构7另一端安置于承载结构3上,传送结构7用于传送;第二冷却结构8,第二冷却结构8安置于传送结构7上,且第二冷却结构8用于冷却;导热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用于支撑冷却水循环设备;固定结构(2),所述固定结构(2)安置于支撑座(1)侧表面下端,且所述固定结构(2)用于固定;承载结构(3),所述承载结构(3)安置于支撑座(1)上表面,且所述承载结构(3)用于承载;进出料结构(4),所述进出料结构(4)安置于承载结构(3)上,且所述进出料结构(4)用于进料;泵体结构(5),所述泵体结构(5)安置于承载结构(3)上,且所述泵体结构(5)用于传输;第一冷却结构(6),所述第一冷却结构(6)安置于承载结构(3)内,且所述第一冷却结构(6)用于冷却;传送结构(7),所述传送结构(7)一端安置于泵体结构(5)上,且所述传送结构(7)另一端安置于承载结构(3)上,所述传送结构(7)用于传送;第二冷却结构(8),所述第二冷却结构(8)安置于传送结构(7)上,且所述第二冷却结构(8)用于冷却;导热结构(9),所述导热结构(9)安置于传送结构(7)上,且所述导热结构(9)用于导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2)包括:两对固定圆环(201)以及两对固定螺栓(202);两对所述固定圆环(201)安置于支撑座(1)侧表面下端,每个所述固定螺栓(202)安置于相对应的固定圆环(20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3)包括:承载盒体(301);所述承载盒体(301)安置于支撑座(1)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却水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料结构(4)包括:进料漏斗(401)、扣盖(402)、出料管(403)以及手动阀门(404);所述进料漏斗(401)安置于承载盒体(301)上,所述扣盖(402)安置于进料漏斗(401)上,所述出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奥特斯机电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