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纤维锚杆胶结连接套管的壁厚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锚杆支护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玻璃纤维锚杆的胶结连接套管壁厚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玻璃纤维锚杆是一种易于拆除的锚杆支护结构,对地铁附近的地下工程、相邻地下空间工程的支护结构破拆创造了条件,是一种可以满足未来地下红线保护的支护结构形式。玻璃纤维锚杆的锚杆杆体是玻璃纤维筋材,受到运输条件限制,玻璃纤维筋材一般是6m~12m,这就限制了玻璃纤维锚杆在支护工程上的应用。
[0003]由于玻璃纤维筋材本身是一种热固性材料,玻璃纤维筋材一旦成型,现有的焊接、高温熔接、机械连接等形式都不能对多节的玻璃纤维筋材进行可靠连接,必须探索一种新型的连接形式——套管胶结。在实践中,套管的壁厚往往是从大量的试验中总结出来,没有形成科学可靠的设计方法,导致连接套管壁厚的确定盲目性较大,产品定型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多节玻璃纤维锚杆的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玻璃纤维锚杆胶结连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纤维锚杆胶结连接套管的壁厚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弹性力学求解玻璃纤维锚杆胶结连接套管的套管壁厚,再通过材料力学强度理论进行强度验算,具体方法如下:设套管壁厚的极坐标应力函数为公式(1):其中,φ为应力函数,ρ为原点O到计算点M间的向径长度,为原点O到计算点M间向径与X轴的夹角,见附图1;A、B、C、D为应力函数待定系数;应力函数的直角坐标系表达式为公式(8):其中,x、y为计算点M的X轴、Y轴坐标;套管轴对称平面的σ
x
、σ
y
、τ
xy
应力分别为公式(14)、公式(15)和公式(16):应力分别为公式(14)、公式(15)和公式(16):应力分别为公式(14)、公式(15)和公式(16):其中,σ
x
为M点在X轴方向的正应力;σ
y
为M点在Y轴方向的正应力;τ
xy
为M点在XOY平面的剪应力;根据边界条件,求得应力函数待定系数A、B、C、D为公式(21):套管应力σ
x
、σ
y
、τ
xy
的应力解为公式(22)、公式(23)、公式(24):的应力解为公式(22)、公式(23)、公式(24):的应力解为公式(22)、公式(23)、公式(24):在套管中杆体的连接位置...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