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牲畜自动饲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647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牲畜自动饲喂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底部贯穿至箱体的内腔,所述第一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箱体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加料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箱体、第一电机、第一转杆、搅拌杆、加料管、漏料口、封口板、插块、连接板、盒体、电动伸缩杆、导槽、导杆、导块、壳体、第二电机、第二转杆、螺旋叶、下料箱、下料管、支撑柱、底板、饲喂槽、喂水槽、水箱和出水管的配合,使饲喂器可以通过搅拌机构对饲料进行混合搅拌,并通过快速下料机构进行下料,以此提高了饲喂器的使用效率以及实用性。以此提高了饲喂器的使用效率以及实用性。以此提高了饲喂器的使用效率以及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牲畜自动饲喂器


[0001]本技术涉及畜牧养殖
,具体为一种牲畜自动饲喂器。

技术介绍

[0002]畜牧,是指采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人工饲养驯化的动物,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畜牧养殖过程中添加饲料工作比较繁重,目前仍然采用人工方式添喂,但是,对于规模化集约型牛羊养殖的畜牧场,人工添加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现代化集约型畜牧要求,为此,这里推出一种具备自动拌料功能的牲畜自动饲喂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牲畜自动饲喂器,具备自动拌料功能的优点,解决了牲畜自动饲喂器不具备自动拌料功能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牲畜自动饲喂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底部贯穿至箱体的内腔,所述第一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箱体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加料管,所述箱体底部的左侧开设有漏料口,所述漏料口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封口板,所述封口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插块的左端贯穿至箱体的内腔,所述封口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右侧贯穿至箱体的右侧,所述箱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盒体,所述盒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连接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腔底部的右侧开设有导槽,所述导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表面的左侧活动连接有导块,所述导块的顶部与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顶部的左侧与箱体的底部连通,所述壳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所述壳体的右侧连通有下料箱,所述下料箱的底部连通有下料管,所述壳体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饲喂槽,所述饲喂槽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喂水槽,所述支撑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顶部连通有水阀,所述出水管远离水箱的一端与喂水槽的左侧连通。
[0005]优选的,所述底板表面的四角均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材质为不锈钢。
[0006]优选的,所述箱体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操作面板,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线盒。
[0007]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透明玻璃。
[0008]优选的,所述箱体正面左侧的顶部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铭牌。
[0009]优选的,所述加料管的顶部设置有盖板,盖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0]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料板,导料板的材质为不锈钢。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箱体、第一电机、第一转杆、搅拌杆、加料管、漏料口、封口板、插块、连接板、盒体、电动伸缩杆、导槽、导杆、导块、壳体、第二电机、第二转杆、螺旋叶、下料箱、下料管、支撑柱、底板、饲喂槽、喂水槽、水箱和出水管的配合,使饲喂器可以通过搅拌机构对饲料进行混合搅拌,并通过快速下料机构进行下料,以此提高了饲喂器的使用效率以及实用性。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螺栓,使饲喂器可以固定放置在指定位置,通过设置操作面板和接线盒,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输入信号指令的方式对饲喂器进行操作,通过设置观察窗,使工作人员可以实时观察到箱体内腔的搅拌状态,通过设置收容槽和铭牌,可以将饲喂器的详细信息标注其上。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外部视图;
[0016]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中:1、箱体;2、第一电机;3、第一转杆;4、搅拌杆;5、加料管;6、漏料口;7、封口板;8、插块;9、连接板;10、盒体;11、电动伸缩杆;12、导槽;13、导杆;14、导块;15、壳体;16、第二电机;17、第二转杆;18、螺旋叶;19、下料箱;20、下料管;21、支撑柱;22、底板;23、饲喂槽;24、喂水槽;25、水箱;26、出水管;27、螺栓;28、操作面板;29、观察窗;30、收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0021]请参阅图1

4,一种牲畜自动饲喂器,包括箱体1,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3,第一转杆3的底部贯穿至箱体1的内腔,第一转杆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杆4,箱体1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加料管5,箱体1底部的左侧开设有漏料口6,漏料口6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封口板7,封口板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插块8,插块8的左端贯穿至箱体1的内腔,封口板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右侧贯穿至箱体1的右侧,箱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盒体10,盒体10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1,电动伸缩杆11的输出端与连接板9的右侧固定连接,箱体1内腔底部的右侧开设有导槽12,导槽1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导杆13,导杆13表面的左侧活动连接有导块14,导块14的顶部与连接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15,壳体15顶部的左侧与箱体1的底
部连通,壳体1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6,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17,第二转杆1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18,壳体15的右侧连通有下料箱19,下料箱19的底部连通有下料管20,壳体15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1,支撑柱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2,底板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饲喂槽23,饲喂槽2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喂水槽24,支撑柱2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箱25,水箱25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26,出水管26的顶部连通有水阀,出水管26远离水箱25的一端与喂水槽24的左侧连通,底板22表面的四角均螺纹连接有螺栓27,螺栓27的材质为不锈钢,箱体1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操作面板28,壳体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线盒,壳体15的正面设置有观察窗29,观察窗2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透明玻璃,箱体1正面左侧的顶部开设有收容槽30,收容槽30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铭牌,加料管5的顶部设置有盖板,盖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把手,箱体1内腔右侧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牲畜自动饲喂器,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3),所述第一转杆(3)的底部贯穿至箱体(1)的内腔,所述第一转杆(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杆(4),所述箱体(1)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加料管(5),所述箱体(1)底部的左侧开设有漏料口(6),所述漏料口(6)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封口板(7),所述封口板(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插块(8),所述插块(8)的左端贯穿至箱体(1)的内腔,所述封口板(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右侧贯穿至箱体(1)的右侧,所述箱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盒体(10),所述盒体(10)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1),所述电动伸缩杆(11)的输出端与连接板(9)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内腔底部的右侧开设有导槽(12),所述导槽(1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导杆(13),所述导杆(13)表面的左侧活动连接有导块(14),所述导块(14)的顶部与连接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15),所述壳体(15)顶部的左侧与箱体(1)的底部连通,所述壳体(1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6),所述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17),所述第二转杆(1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18),所述壳体(15)的右侧连通有下料箱(19),所述下料箱(19)的底部连通有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殿方王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实业集团乳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