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车晋中专利>正文

一种内外壁结构保温器具调节温度的方法和多功能保温器具技术

技术编号:344619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温器具的腔体内外壁之间热传递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可升降温的多功能保温器具,通过使外壁(1)和内壁(2)之间热传递路线上传热介质的导热状态处于受控状态,即控制保温器具外壁(1)和内壁(2)之间热传递路线上的传热介质为高导热状态时实现高的热传递速度,控制保温器具外壁(1)和内壁(2)之间热传递路线上的传热介质为低导热状态时实现低的热传递速度,从而实现保温器具温度的调节。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保温器具,既具有可靠的保温功能,又可在密封的状态下实现保温器具内外壁之间热传递速度、保温器具升降温速度以及保温器具内外壁温度的调节,避免空气对液体的污染,同时防洒溅、防烫伤,还可以在寒冷的冬天做取暖器具。取暖器具。取暖器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外壁结构保温器具调节温度的方法和多功能保温器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内外壁结构的保温器具调节温度的方法,包括保温器具腔体内外壁之间导热状态高低的调节方法。
[0002]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温度可调的多功能保温器具,包含有外壁、内壁、传热介质等。特征在于通过调节保温器具内外壁之间传热介质的导热状态高低,从而实现保温器具内外壁之间热传递速度、保温器具升降温速度以及保温器具内外壁温度的调节。

技术介绍

[0003]在现实生活中,一年四季、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或是寒冷的冬天,人们习惯用保温器具来保持物体的温度,其中具有内外壁结构的真空保温器具保温效果较好。但真空保温器具保温的同时,阻隔了器具内物体与外界的热能传递,不能实现保温器具内物体与外界环境热传递速度的调节。
[0004]例如,当人们在寒冷的冬天进行户外活动时,虽然用真空保温杯随身携带了热饮,但不可以用来暖手暖脚,需要饮用时,又常常因太烫而无法立即饮用;如果随身携带了可以暖手的真空保温杯,市场现有产品的操作方法复杂、使用不便。当人们在炎热的夏天进行户外活动时,为保持饮料的新鲜,人们(特别是婴儿的妈妈们)常常随身用真空保温器具携带有低温饮料,需要饮用时,常常因温度太低而无法给宝宝立即饮用;当人们打开保温器具的密封盖以便升温或降温时,饮料与空气产生对流,导致空气中的细菌污染饮料,特别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污染会更加严重,同时存在洒溅、烫伤风险;若妈妈们用非保温器具给婴儿喂饮料,因为婴儿的吞咽速度较慢、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喂食,随着时间的推移,容器内的饮料会渐渐变冷,不利于婴儿的健康。以上情况,导致使用者的种种不便。
[0005]因此,市场急需一种既具有可靠的保温功能又具有在密封的状态下升温和降温、并且升降温度的度数和升降温的速度调节方便的保温器具。近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实现保温器具(特别是真空保温杯)的升降温及热传递速度可调的功能,但尚未有一种功能可靠、性能稳定且被市场广泛接受的产品出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说明书(CN206044224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保温杯且已上市销售,具有在密封的状态下降温、并且热传递速度可调节的保温杯,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因其通过内外壁之间的导热液传递热量,故需持续不断地摇动保温杯使导热液与内外壁接触才可以实现降温,其通过摇动保温杯的快慢来调节热传递的快慢,使用不太方便;因导热液会自由流动,故仅在静止且直立的状态下(杯口朝上)为最佳保温状态,当保温杯倒置、倾斜、横放、运动等状态时,导热液均会与内外壁接触,导热液工作状态不受控、不稳定,从而影响保温性能,故热传递速度调节不便、且不便于人们随身携带。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说明书(CN210204306U)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液体冷却速度的保温杯,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因其通过调节散热孔的数量从而调节保温器具向周围环境热传递的速度,保温杯内热量通过非真空保温区域(即单层外壁结构)向周围空气散发、存在单层壁结构向周围环境进行热传递、无法形成连续完整的内外壁结构真空保温结构,故采用该结构的保温杯保温性能有待提高,且一旦该结构的保温杯外壁浸入液体中则保温性能将
完全丧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及不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具有可靠的保温功能又具有在密封的状态下升温和降温,并且内外壁之间热传递速度、保温器具升降温速度以及保温器具内外壁温度可以可靠调节的保温器具制造方法。
[0007]与此相应,本专利技术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具有可靠的保温功能又具有在密封的状态下升温和降温,并且内外壁之间热传递速度、保温器具升降温速度以及保温器具内外壁温度可以可靠调节的保温器具。
[0008]因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在密封的状态下可以可靠调节热传递速度的内外壁结构保温器具,故如需快速升降保温器具内的液体温度,可将保温器具的密封盖盖紧、将本专利技术保温器具内外壁之间的热传递速度调节为最大或设置为导热功能状态,并通过将本专利技术保温器具外壁浸入高温或低温液体中来解决,避免了打开保温器具的密封盖升温或降温导致饮料与空气产生对流、空气中的细菌污染饮料的弊端;在矿山等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中,利用本专利技术保温器具的散热功能可以在不打开密封盖封的状态下将容器内液体降低至设定的饮用温度,避免空气污染,同时可以避免容器内液体的洒溅、烫伤风险。
[0009]同时,在天气寒冷时,利用本专利技术保温器具的散热功能可以做为可调温度的取暖器具使用,通过调节热传递速度的大小来调节保温器具外表面温度的高低。遇到特殊情况时,还可以利用本专利技术的保温器具进行冷敷。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保温器具处于保温状态的示意图。
[0011]图1

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保温器具处于低热传递速度的散热状态示意图。
[0012]图1

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保温器具处于中等偏低热传递速度的散热状态示意图。
[0013]图1

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保温器具处于高热传递速度的散热状态示意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传热介质4与传热介质3的结构对换示意图。
[0015]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保温器具处于保温状态的示意图。
[0016]图3

1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保温器具沿图3中I

I线的横向剖面图。
[0017]图3

2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保温器具处于低热传递速度的散热状态示意图。
[0018]图3

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保温器具沿图3

2中II

II线的横向剖面图。
[0019]图3

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保温器具处于高热传递速度的散热状态示意图。
[0020]图3

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保温器具沿图3

4中III

III线的横向剖面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保温器具处于保温状态的示意图。
[0022]图4

1是本专利技术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保温器具处于低热传递速度的散热状态示意
图。
[0023]图4

2是本专利技术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保温器具处于较高热传递速度的散热状态示意图。
[0024]图4

3是本专利技术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保温器具处于高热传递速度的散热状态示意图。
[0025]图4

4是本专利技术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保温器具处于保温状态的示意图。
[0026]图4

5是本专利技术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保温器具处于低热传递速度的散热状态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五种实施方式的保温器具处于保温状态的示意图。
[0028]图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内外壁结构的保温器具调节温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保温器具外壁(1)和内壁(2)之间增加传热介质,其特征在于:通过使外壁(1)和内壁(2)之间热传递路线上传热介质的导热状态处于受控状态,即控制保温器具外壁(1)和内壁(2)之间热传递路线上的传热介质为高导热状态时实现高的热传递速度,控制保温器具外壁(1)和内壁(2)之间热传递路线上的传热介质为低导热状态时实现低的热传递速度,从而实现保温器具温度的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内外壁结构的保温器具调节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传热介质导热状态的方式包含改变下述1)~4)要素中的一种或几种:1)导热系数、2)热传递截面积、3)热传递路线距离、4)导热时间;通过改变传热介质的导热系数、热传递截面积、热传递路线距离、导热时间的方法,控制保温器具外壁(1)和内壁(2)之间热传递路线上的传热介质导热状态的高低,从而控制保温器具外壁(1)和内壁(2)之间热传递速度的高低。3.一种可调节温度的内外壁结构保温器具,包含有外壁(1)和内壁(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机构(5)、设于外壁(1)和内壁(2)之间的传热介质(3);通过调节机构(5)调节传热介质(3)导热状态的高低,从而调节外壁(1)和内壁(2)之间热传递速度的高低、从而实现保温器具温度的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温度的内外壁结构保温器具,其特征在于:调节机构(5)通过电动、磁性吸引或/和机械传动等方式控制传热介质的导热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温度的内外壁结构保温器具,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机构(5)调节传热介质(3)同时接触保温器具外壁(1)和内壁(2)的时间长短,从而调节外壁(1)和内壁(2)之间热传递时间的长短、从而调节外壁(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晋中
申请(专利权)人:车晋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