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清理用无人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612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清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清理用无人船,包括:双体浮座、支撑架、地磅秤、拾取斗、收集舱驱动装置和电力供应装置,所述双体浮座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地磅秤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收集舱与所述地磅秤固定连接,所述拾取斗与所述支撑架活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电力供应装置电气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对河道内的漂浮垃圾自行清理,并且可以保持长时间不间歇工作,清理的效率高、覆盖的水域面积大,应用的范围广,工作人员全程无需下水作业,能大大提升了打捞过程的安全性,还能增加垃圾的周转和存储能力,减少无人船往返的频率和次数,使得无人船的打捞能力和续航能力得到进一步保障,适合推广应用。适合推广应用。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清理用无人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清理
,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清理用无人船。

技术介绍

[0002]河道内杂物的堆积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河道及其流域的污染治理工作日益重要。
[0003]河道内漂浮于水面的垃圾,一般有:枯枝、树叶、废纸、水葫芦、塑料瓶/ 袋等,如果不对其进行处理会严重破坏河道的水环境。为了保持河道的环境清洁,对于河道的水上垃圾,通常需要相关部门定期指派环卫工人定期负责清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人工直接打捞和清洁工人驾船打捞两种方式,例如,岸边的漂浮垃圾采用网兜直接捞取,针对河道内的漂浮垃圾由工作人员驾驶小船进行捞取,也出现了类似专利申请号为201710062633.9的河道清理船,进而实现对河道的水面垃圾的清理,保证水质的清洁,也保证环境的美观。
[0004]由于人工打捞存在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清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而且,有的河道地理位置相对较复杂,对于工作人员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另外,一些河道清理船因存储的垃圾容量受限,频繁往返也会造成大量电量的消耗。
[0005]鉴于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
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人工打捞过程存在的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清理效率低以及工作存在危险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0007]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因存储的垃圾容量受限,需要频繁往返进而造成能源消耗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清理用无人船,包括:
[0009]双体浮座100、支撑架200、地磅秤300、拾取斗400和收集舱500,所述双体浮座100设于所述支撑架200下方并与所述支撑架200固定连接,所述地磅秤300设于所述支撑架200上方并与所述支撑架200固定连接,所述收集舱 500设于所述地磅秤300上方并与所述地磅秤300固定连接,所述拾取斗400设于所述双体浮座100之间并与所述支撑架200活动连接;以及,
[0010]驱动装置600和电力供应装置700,所述驱动装置600与所述电力供应装置 700电气连接;其中,
[0011]所述收集舱500用于河道漂浮垃圾的存放,所述拾取斗400用于河道漂浮垃圾的拾取,所述地磅秤300用于监测所述收集舱500中存放的河道漂浮垃圾的重量,所述驱动装置600用于驱动无人船的行进,所述电力供应装置700用于供应无人船的电力。
[0012]优选的,所述双体浮座100包括上盖101和底座102,所述上盖101和所述底座102配合连接形成密闭空间;具体的,在所述双体浮座100与所述支撑架 200固定连接时,通过所
述上盖101与所述支撑架200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600包括第一电控箱601、第二电控箱602、第一电动机603、第二电动机604、第一螺旋桨605和第二螺旋桨606,所述第一电控箱601、所述第一电动机603和所述第一螺旋桨605依次电气连接,所述第二电控箱602、第二电动机604和所述第二螺旋桨606依次电气连接;其中,
[0014]所述第一电控箱601、所述第二电控箱602、所述第一电动机603、所述第二电动机604设于所述上盖101和所述底座102配合连接形成的密闭空间内,所述第一螺旋桨605和所述第二螺旋桨606设于所述底座102下方。
[0015]优选的,所述收集舱500包括尾板501、第一侧板502、第二侧板503和底板504,所述尾板501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502和所述第二侧板503拆卸式连接,所述尾板501底端与所述底板504活动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底板504设有槽孔505和辊轴506,所述辊轴506设于所述槽孔505内,所述槽孔505和所述辊轴506分别呈线性阵列设于所述底板504上。
[0017]优选的,所述电力供应装置700包括风车701、第一太阳能板702和第二太阳能板703,所述风车701设于所述支撑架200上并与所述支撑架200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能板702设于所述第一侧板502上并与所述第一侧板502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能板703设于所述第二侧板503上并与所述第二侧板503活动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拾取斗400包括第一挡板401、第二挡板402和栅板403,所述第一挡板401和所述第二挡板402分别设于所述栅板403两侧;具体的,
[0019]在所述拾取斗400与所述支撑架200活动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一挡板401 和所述第二挡板402分别与所述支撑架200活动连接。
[0020]优选的,还包括充气泵800、柔性管801、导气口802和气垫圈803,所述充气泵800、所述导气口802、所述柔性管801和所述气垫圈803依次连通;其中,所述气垫圈803用于所述收集舱500中河道漂浮垃圾的周转,所述充气泵 800在所述导气口802的作用下通过所述柔性管801给所述气垫圈803充气,在所述气垫圈803充气完成后,所述气垫圈803通过所述柔性管801实现与所述双体浮座100的牵引连接。
[0021]还包括电磁铁804和软磁体805,所述电磁铁804设于所述双体浮座100尾部,所述软磁体805设于所述气垫圈803外表面;其中,
[0022]在所述气垫圈803将所述收集舱500中河道漂浮垃圾周转完成前,所述电磁铁804与所述软磁体805吸附连接;
[0023]在所述气垫圈803将所述收集舱500中河道漂浮垃圾周转完成后;所述电磁铁804与所述软磁体805的吸附断开。
[0024]优选的,所述支撑架200包括收纳仓201和滑动结构202,所述收纳仓201 设于所述支撑架200底部,所述滑动结构202设于所述收纳仓201内部;其中,
[0025]在所述气垫圈803充气前,所述收纳仓201用于对所述气垫圈803进行收纳,所述滑动结构202用于将所述气垫圈803从所述收纳仓201内部推出。
[0026]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河道清理用无人船,能对河道内的漂浮垃圾自行清理,并且可以保持长时间不间歇工作,清理的效率高、覆盖的水域面积大,工作人员全程无需下水作
业,大大提升了打捞过程的安全性。
[0028]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河道清理用无人船,通过设置的若干的气垫圈,增加了垃圾的周转和存储能力,减少了无人船往返的频率和次数,使得无人船的打捞能力和续航能力得到进一步保障,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清理用无人船,其特征在于,包括:双体浮座(100)、支撑架(200)、地磅秤(300)、拾取斗(400)和收集舱(500),所述双体浮座(100)设于所述支撑架(200)下方并与所述支撑架(200)固定连接,所述地磅秤(300)设于所述支撑架(200)上方并与所述支撑架(200)固定连接,所述收集舱(500)设于所述地磅秤(300)上方并与所述地磅秤(300)固定连接,所述拾取斗(400)设于所述双体浮座(100)之间并与所述支撑架(200)活动连接;以及,驱动装置(600)和电力供应装置(700),所述驱动装置(600)与所述电力供应装置(700)电气连接;其中,所述收集舱(500)用于河道漂浮垃圾的存放,所述拾取斗(400)用于河道漂浮垃圾的拾取,所述地磅秤(300)用于监测所述收集舱(500)中存放的河道漂浮垃圾的重量,所述驱动装置(600)用于驱动无人船的行进,所述电力供应装置(700)用于供应无人船的电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清理用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体浮座(100)包括上盖(101)和底座(102),所述上盖(101)和所述底座(102)配合连接形成密闭空间;具体的,在所述双体浮座(100)与所述支撑架(200)固定连接时,通过所述上盖(101)与所述支撑架(200)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清理用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600)包括第一电控箱(601)、第二电控箱(602)、第一电动机(603)、第二电动机(604)、第一螺旋桨(605)和第二螺旋桨(606),所述第一电控箱(601)、所述第一电动机(603)和所述第一螺旋桨(605)依次电气连接,所述第二电控箱(602)、第二电动机(604)和所述第二螺旋桨(606)依次电气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控箱(601)、所述第二电控箱(602)、所述第一电动机(603)、所述第二电动机(604)设于所述上盖(101)和所述底座(102)配合连接形成的密闭空间内,所述第一螺旋桨(605)和所述第二螺旋桨(606)设于所述底座(102)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清理用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舱(500)包括尾板(501)、第一侧板(502)、第二侧板(503)和底板(504),所述尾板(501)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502)和所述第二侧板(503)拆卸式连接,所述尾板(501)底端与所述底板(504)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道清理用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04)设有槽孔(505)和辊轴(506),所述辊轴(506)设于所述槽孔(505)内,所述槽孔(505)和所述辊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华龚健朱杰程思思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航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