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小孔忍冬桑黄胞内黄酮产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609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小孔忍冬桑黄胞内黄酮产量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小孔忍冬桑黄(Sanghuangporus lonicericola)能够通过液体发酵产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在其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植物激素多效唑,其胞内黄酮得率相对于未添加多效唑时提高了约0.4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小孔忍冬桑黄胞内黄酮产量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小孔忍冬桑黄胞内黄酮产量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小孔忍冬桑黄(Sanghuangporus lonicericola)隶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蘑菇纲(Agaricomycetes),锈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桑黄孔菌属(Sanghuangporus),是目前所知的14种桑黄孔菌属真菌之一。
[0003]桑黄孔菌属真菌是药用真菌中少数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真菌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肿瘤、降血糖、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菌、抗炎等。但自然界中的野生桑黄数量少,人工栽培桑黄技术复杂,且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可研究通过液体深层发酵的方式来生产并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产量。
[0004]目前,能够促进黄酮产量的方式有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诱导物,如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前体物质,如香豆素、肉桂酸等,但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现有研究表明,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能够促进黄酮类化合物的产量。因此,如何大幅提高桑黄黄酮的发酵产量,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以实现桑黄黄酮类化合物的广泛应用已成为桑黄孔菌属真菌液体发酵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5]多效唑,化学名(2RS,3RS)
‑1‑
(4

氯苯基)

4,4

二甲基
‑2‑
(1H

1,2,4

三唑
‑1‑
基)戊
‑3‑
醇,分子式C
15
H
20
ClN3O,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激素,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植物分蘖、增加植物抗逆性能等作用。多效唑在药用真菌中促进代谢产物合成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专利技术利用多效唑作为小孔忍冬桑黄液体发酵产黄酮的诱导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能显著提高胞内黄酮的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桑黄孔菌属真菌中黄酮类化合物产量较低现象,提供一种能稳定提高桑黄黄酮产量、且生产工艺简单的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多效唑在提高桑黄孔菌属真菌黄酮类化合物产量方面的应用。
[000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桑黄孔菌属真菌包括但不限于小孔忍冬桑黄(Sanghuangporus lonicericola)、大孔忍冬桑黄、桑树桑黄、暴马桑黄、栎生桑黄等。
[000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黄酮类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柚皮素、异樱花素、橙皮素、甲基桑黄黄酮A、甲基桑黄黄酮B、异甲基桑黄黄酮B、紫铆素、樱桃苷、短叶松素、二氢槲皮素、二氢杨梅素、高圣草酚、高车前素、樱黄素、芫花素、金合欢素、杨梅素、异槲皮苷、金丝桃苷、芦丁、儿茶素、山奈酚
‑3‑
O

葡萄糖醛酸苷、山奈酚
‑3‑
O

新橙皮糖苷、鼠李糖苷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小孔忍冬桑黄包括但不限于小孔忍冬桑黄
(Sanghuangporus lonicericola)已公开于《药用真菌桑黄的种类解析》。
[00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是将多效唑加入至桑黄孔菌属真菌的发酵培养基中。
[00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效唑的终浓度≥0.03mg/mL。
[00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效唑的终浓度为0.10~0.15mg/mL。
[00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效唑在接种前或发酵第0~48h内加入至发酵培养基中。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小孔忍冬桑黄发酵生产黄酮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将所述小孔忍冬桑黄在含多效唑的发酵培养基中的发酵。
[00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效唑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浓度≥0.03mg/mL。
[00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效唑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03~0.20mg/mL。
[001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先将小孔忍冬桑黄菌进行菌种活化,再将活化的菌种用于种子液制备,再将种子液转移至含多效唑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产胞内黄酮。
[001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先将小孔忍冬桑黄菌进行菌种活化,再将活化的菌种用于种子液制备,再将种子液转移至发酵培养基中,并于发酵第0~48h内向发酵培养基中加入多效唑。
[002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5.5。
[00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为5.5~7.5。
[002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小孔忍冬桑黄菌菌种活化步骤为:将斜面菌种取直径为5mm的菌块,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PDA平板上活化培养7

9天,培养温度为28℃。
[002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小孔忍冬桑黄菌种子液制备方法为:将经活化后的小孔忍冬桑黄菌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直径为2

3mm的菌片5

6片至种子培养基中,装液量为100mL/250mL;115℃灭菌20min;培养条件:温度28℃,160r/min恒温摇床培养6

7天,即得种子液。
[002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种子培养基每L含有:葡萄糖20g、酵母膏5g、磷酸二氢钾1.0g、七水硫酸镁0.5g。
[002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小孔忍冬桑黄液体发酵产胞内黄酮的方法为:将所述种子液按10%(V/V)的接种量接种至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培养温度28℃,180r/min恒温摇床培养7

9天。
[002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将发酵获得的发酵液用80目筛子过滤,洗涤后于60℃烘干至恒重,即得发酵菌丝体。
[002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培养基每L含有:葡萄糖20g、酵母浸粉3g、磷酸二氢钾1.0g、七水硫酸镁0.5g,L

苯丙氨酸0.3g。
[0028]本专利技术还要求保护应用所述方法制备的富含黄酮的小孔忍冬桑黄菌丝体。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方法在生产黄酮或含黄酮的产品中的应用。
[0030]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多效唑提高小孔忍冬桑黄菌株发酵产黄酮类化合物方面的新用途,通过在其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多效唑,可使小孔忍冬桑黄菌丝体中的胞内黄酮得率相对于未添加多效唑时提高约0.47

3.27倍,可使胞内黄酮产量提高约1.30

2.83倍,该物质能够稳定地促进桑黄黄酮的合成;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在多效唑诱导条件下,
利用小孔忍冬桑黄菌株发酵产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发酵条件,为提高桑黄属真菌黄酮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效唑在提高桑黄孔菌属真菌黄酮类化合物产量方面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桑黄孔菌属真菌包括但不限于小孔忍冬桑黄(Sanghuangporus lonicericola)、大孔忍冬桑黄、桑树桑黄、暴马桑黄或栎生桑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是将多效唑加入至桑黄孔菌属真菌的发酵培养基中,使多效唑在发酵培养基中的终浓度≥0.03mg/mL。4.一种利用小孔忍冬桑黄发酵生产黄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小孔忍冬桑黄在含多效唑的发酵培养基中的发酵;所述多效唑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浓度≥0.03mg/mL。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先将小孔忍冬桑黄菌进行菌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高强张冬雪王晓玲刘勇男马江山朱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