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工具钢盘条脱碳层深度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5983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17
一种控制工具钢盘条脱碳层深度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为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处理、连铸、切割、加热、精轧、水箱冷却、STM辊道冷却、精整、判定、包装、称重、入库,钢的化学组成质量百分比为C=0.66~0.75,Si=1.1~1.3,Mn=0.5~0.70,Cr=0.3~0.5,Mo=0.4~0.5,V=0.15~0.25,Nb=0.010~0.030,Ni=0.10~0.30,Al=0.010~0.02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关键工艺步骤包括精轧和控制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工具钢热轧盘条表面脱碳层深度≤1.0D%,无局部全脱碳。利用现有设备和工艺条件,开发出了Φ8.0mm、10.0mm规格工具钢热轧盘条。10.0mm规格工具钢热轧盘条。10.0mm规格工具钢热轧盘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工具钢盘条脱碳层深度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
,涉及一种控制工具钢盘条脱碳层深度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工具钢盘条的C、Si、Mn、Mo、V等元素含量较高,脱碳敏感性较强,盘条易产生较深脱碳层,甚至出现全脱碳层,这会严重影响热处理后成品表面硬度。为保证螺丝批头、六角扳手等成品工具的耐磨耐用性能以及使用的安全性,必须严格控制盘条的脱碳层深度,杜绝出现表面全脱碳层。但钢厂受现有设备的制约,对工具钢盘条的脱碳层控制难度大,脱碳层深度一般均控制在1.5D%以内(D为盘条公称直径),且有局部全脱碳层,难以满足用户更高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控制工具钢盘条脱碳层深度的生产方法,以解决现有工具钢盘条脱碳层深度难以控制在1.0D%以内且无全脱碳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控制工具钢盘条脱碳层厚度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为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处理、连铸、切割、加热、精轧、水箱冷却、STM辊道冷却、精整、判定、包装、称重、入库,钢的化学组成质量百分比为C=0.66~0.75,Si=1.1~1.3,Mn=0.5~0.70,Cr=0.3~0.5,Mo=0.4~0.5,V=0.15~0.25,Nb=0.010~0.030,Ni=0.10~0.30,Al=0.010~0.02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关键工艺步骤包括:(1)精轧:钢材进精轧温度900~980℃;(2)控制冷却:精轧后水箱采用先急冷后弱冷方式,使钢材表面形成一层淬火马氏体组织;吐丝温度850℃~880℃,利用余热使钢材进行高温自回火,使钢材表层淬火马氏体组织转变为高温回火索氏体组织,抑制盘条在STM辊道上的二次氧化脱碳。
[0005]专利技术原理:在工艺控制方面:由于工具钢的C含量和合金含量高,轧制变形抗力大,低温轧制对现设备损伤大,严重制约生产。采用900~980℃进精轧温度进行轧制,可以实现稳定生产。工具钢的C含量和合金含量高,淬透性强,精轧后水箱冷却过强钢材极易淬透使钢材整个横截面全是马氏体组织,全淬火马氏体组织的钢材在水箱出现脆断,造成生产事故和安全事故,因此水箱采用先急冷后弱冷方式,只在钢材表面形成一层淬火马氏体组织,其余均为高温奥氏体组织,水箱冷却后钢材吐丝温度在850℃~880℃,散落在STM辊道上的盘条利用余热使进行高温自回火,使表面淬火马氏体组织形成高温回火索氏体组织,表面淬火马氏体组织在进行高温自回火时可以抑制高温盘条在STM辊道发生二次氧化脱碳,使盘条脱碳深度得到控制。
[0006]本专利技术有有益效果: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利用现有设备和工艺条件生产的Φ8.0mm、10.0mm规格马氏体钢热轧工具钢盘条脱碳层深度控制在1.0D%以内,且无全脱碳的问题,满
足用户的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实施例1的Φ8.0mm规格工具钢盘条脱碳层深度金相图片。
[0008]图2为实施例1的Φ10.0mm规格工具钢盘条脱碳层深度金相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之成分控制、控制冷却方式等主要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0010]工具钢盘条的生产方法,工艺步骤为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处理、连铸、切割、加热、精轧、水箱冷却、STM辊道冷却、精整、判定、包装、称重、入库。
[0011]实施例1:一种控制工具钢盘条脱碳层深度的生产方法,轧制规格Φ8.0mm。钢的化学组成质量百分比为C=0.69,Si=1.19,Mn=0.66,Cr=0.42,Mo=0.44,V=0.19,Nb=0.022,Ni=0.28,Al=0.01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关键工艺步骤包括:(1)精轧:钢材进精轧温度920~950℃;(2)控制冷却:精轧后水箱采用先急冷后弱冷方式,使钢材表面形成一层淬火马氏体组织;吐丝温度855℃~870℃,利用余热使钢材进行高温自回火,使钢材表层淬火马氏体组织转变为高温回火索氏体组织,抑制盘条在STM辊道上的二次氧化脱碳。
[0012]对用该制造方法生产的Φ8.0mm规格工具钢盘条进行金相分析,脱碳层深度及显微组织见附图1,盘条脱碳层深度0.64D%,无局部全脱碳,组织由边缘少量回火索氏体+贝氏体+马氏体组成。
[0013]实施例2:一种控制工具钢盘条脱碳层深度的生产方法,轧制规格Φ10.0mm。钢的化学组成质量百分比为C=0.69,Si=1.19,Mn=0.66,Cr=0.42,Mo=0.44,V=0.19,Nb=0.022,Ni=0.28,Al=0.01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关键工艺步骤包括:(1)精轧:钢材进精轧温度930~955℃;(2)控制冷却:精轧后水箱采用先急冷后弱冷方式,使钢材表面形成一层淬火马氏体组织;吐丝温度860℃~870℃,利用余热使钢材进行高温自回火,使钢材表层淬火马氏体组织转变为高温回火索氏体组织,抑制盘条在STM辊道上的二次氧化脱碳。
[0014]对用该制造方法生产的Φ10.0mm规格工具钢盘条进行金相分析,脱碳层深度及显微组织见附图2,盘条脱碳层深度0.5D%,无局部全脱碳,组织由边缘少量回火索氏体+贝氏体+马氏体组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工具钢盘条脱碳层深度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为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处理、连铸、切割、加热、精轧、水箱冷却、STM辊道冷却、精整、判定、包装、称重、入库,其特征在于:钢的化学组成质量百分比为C=0.66~0.75,Si=1.1~1.3,Mn=0.5~0.70,Cr=0.3~0.5,Mo=0.4~0.5,V=0.15~0.25,Nb=0.010~0.030,Ni=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卫国张成元周国子郑健黄振华陈立余刚杨建华李建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