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5914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基于核磁共振原理,结合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与孔喉半径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于油气田开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天然气依存度高达43.41%,而我国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仅占年消费量的4%,低于世界平均的12%,更是远远低于美国的17%和欧盟的25%,因此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储备、调峰能力以迫在眉睫。
[0003]对于地层水有限的气藏型储气库,在多周期运行过程中,由于地层水会被注入干燥天然气蒸发,因此在经过年复一年的注采循环后,储气库可能会出现储层干化现象。特别地,当储层中的地层水初始矿化度较高时,伴随多周期注采循环后的储层干化,还会出现储层结盐堵塞问题,这将对储气库平稳运营带来安全隐患。
[0004]目前地层结盐规律的研究主要针对地层水蒸发后盐结晶对地层岩石物性的伤害影响,主要集中地下咸水层封存CO2
Giacomo和Bacci等人(2013) 通过将干燥CO2注入到饱和盐水的岩心中进行研究。Kim和Sell等人(2013) 开发了一种芯片上的实验室方法来研究盐类含水层在CO2封存期间孔隙尺度的结盐动态,但是未对岩心孔隙结构的变化进行进一步探讨。针对地下储气库多周期强注强采天然气条件下,地层水蒸发后的盐晶微观分布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储层中地层水蒸发结盐后盐晶对孔隙结构的改变的研究较少,亟需设计建立一种能够测定不同矿化度地层水蒸发结盐后对岩心孔隙结构影响的方法,并建立相关图版,为准确模拟预测储气库的运行动态提供基础参数,以降低乃至消除结盐堵塞问题对地下储气库高效运行造成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以适用于研究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规律。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获取目标储层标准岩心:获取目标储层岩样,使用岩心钻取机和切割机钻取标准岩心,清洗岩心,溶解岩心内的可溶盐;
[0008]步骤二:测量岩心饱水条件下核磁共振T2图谱:将饱和地层水的岩心取出,放入核磁共振仪中测量核磁共振T2图谱,将岩心饱和地层水后测量核磁共振T2图谱作为该岩心原始条件下的T2图谱形态;
[0009]步骤三:去离子水清洗岩心:取出测量完原始条件T2图谱的饱和地层水岩心,清洗岩心,待到岩心的地层水被全部驱替出岩心,将岩心取出;
[0010]步骤四:烘干岩心:将岩心放入烘箱中,烘干其中的水分;
[0011]步骤五:配制不同矿化度地层水样品:根据目标储层的地层水分析资料,配制不同
矿化度地层水样品;
[0012]步骤六:不同矿化度地层水注入岩心:将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在烘箱内进行实验,使用复配地层水驱替岩心;
[0013]步骤七:饱和盐水驱替岩心后测量核磁共振T2图谱:使用饱和盐水驱替岩心,待岩心中充满饱和盐水后测量其核磁共振T2图谱,观察岩心中发生结盐伤害后其孔隙结构变化;
[0014]步骤八:重复步骤三至步骤七:改变复配地层水盐的浓度重复步骤三至步骤七三次;
[0015]步骤九:分析不同矿化度地层水结盐后岩心孔隙结构变化:饱和水的岩石处于均匀磁场的情况下,根据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与孔喉半径r
c
关系模型,判断岩心孔隙结构的变化。
[0016]其中,所述步骤一中使用去离子水驱替岩心20PV。
[0017]其中,所述步骤三中清洗岩心时使用岩心夹持器用蒸馏水驱替岩心20PV。
[0018]其中,所述步骤六中设定烘箱温度为目标地层温度。
[0019]其中,所述步骤八中复配地层水的盐的浓度依次为1/3
×
实际地层水矿化度、 2/3
×
实际地层水矿化度和实际地层水矿化度。
[0020]其中,在所述步骤九中: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与孔喉半径r
c
关系模型:
[0021][0022]根据岩心平均孔隙半径计算公式:
[0023][0024]的变化与岩心平均孔隙半径变化幅度一致,可用增加及减少的幅度评价岩心平均孔隙半径的变化。
[002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基于核磁共振原理评价储气库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能够模拟真实的地层环境,首次采用饱和浓盐水驱替岩心后进行核磁共振实验的方法,克服了盐溶解在水中无法通过核磁共振实验观察岩心孔隙结构变化的难题。这有利于加深对气藏型储气库开采过程的发生的结盐堵塞地层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为准确模拟地层结盐过程提供基础参数,有利于制定科学的开发技术方案,解决气藏型储气库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地层结盐堵塞问题。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的流程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的岩样原始条件下的核磁共振T2图谱。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的岩样在 100000mg/L矿化度地层水结盐后的核磁共振T2图谱。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的岩样在 200000mg/L矿化度地层水结盐后的核磁共振T2图谱。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的岩样在 300000mg/L矿化度地层水结盐后的核磁共振T2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3]请参阅图1

图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的岩样原始条件下的核磁共振T2图谱,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的岩样在100000mg/L矿化度地层水结盐后的核磁共振T2图谱,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的岩样在200000mg/L矿化度地层水结盐后的核磁共振T2图谱,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的岩样在300000mg/L矿化度地层水结盐后的核磁共振T2图谱。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4]S1:获取目标储层标准岩心:获取目标储层岩样,使用岩心钻取机和切割机钻取标准岩心,清洗岩心,溶解岩心内的可溶盐,使用去离子水驱替岩心20PV;
[0035]S2:测量岩心饱水条件下核磁共振T2图谱: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评价储气库岩心结盐后孔隙结构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目标储层标准岩心:获取目标储层岩样,使用岩心钻取机和切割机钻取标准岩心,清洗岩心,溶解岩心内的可溶盐;步骤二:测量岩心饱水条件下核磁共振T2图谱:将饱和地层水的岩心取出,放入核磁共振仪中测量核磁共振T2图谱,将岩心饱和地层水后测量核磁共振T2图谱作为该岩心原始条件下的T2图谱形态;步骤三:去离子水清洗岩心:取出测量完原始条件T2图谱的饱和地层水岩心,清洗岩心,待到岩心的地层水被全部驱替出岩心,将岩心取出;步骤四:烘干岩心:将岩心放入烘箱中,烘干其中的水分;步骤五:配制不同矿化度地层水样品:根据目标储层的地层水分析资料,配制不同矿化度地层水样品;步骤六:不同矿化度地层水注入岩心:将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在烘箱内进行实验,使用复配地层水驱替岩心;步骤七:饱和盐水驱替岩心后测量核磁共振T2图谱:使用饱和盐水驱替岩心,待岩心中充满饱和盐水后测量其核磁共振T2图谱,观察岩心中发生结盐伤害后其孔隙结构变化;步骤八:重复步骤三至步骤七:改变复配地层水盐的浓度重复步骤三至步骤七三次;步骤九:分析不同矿化度地层水结盐后岩心孔隙结构变化:饱和水的岩石处于均匀磁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勇王宁何佑伟秦佳正汪勇单雨婷张皓川唐良睿贺质越唐凯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