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误撞的安全型电气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5816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09
一种防误撞的安全型电气开关,包括壳体及其内的上罩体、下罩体,导电杆包括第一导电段及其两端的第一绝缘段和第二绝缘段,第一导电段通过下罩体内电子元件与电器柜内线缆相连接,第一绝缘段、第二绝缘段延伸至壳体外部且其上分别套设在有第一转轮、第二转轮,两个转轮之间通过横杆相连,横杆上设置有两个转杆,转杆的第三绝缘段一端与横杆中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穿过壳体后与转杆的第二导电段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导电段另一端与第一导电段端部活动连接,上罩体上设置有两组电夹片,两组电夹片的一端通过上罩体内电子元件与电器柜内线缆相连接,两组电夹片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转杆一一配合。本装置不仅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且安全性高。且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误撞的安全型电气开关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
,具体涉及一种防误撞的安全型电气开关,适用于提高电器开关的安全性能。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生活中大多数电气开关的操作把手裸露在空气中,当人不小心触碰时很有可能带来安全事故。同时,在人们维修拆卸电气柜内部的元件路线时或其他工作上的疏忽很容易碰触到开关,进而使得电气开关闭合或者断开,会造成电气开关损耗,影响到电气设备的正常进行,甚至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误撞的安全型电气开关。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误撞的安全型电气开关,包括安装在电器柜上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上罩体、下罩体、导电杆,所述导电杆包括第一导电段、第一绝缘段、第二绝缘段,所述第一导电段的中部通过下罩体内部的电子元件与电器柜内的线缆相连接,第一导电段的两端分别穿过下罩体的两侧壁后与第一绝缘段、第二绝缘段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绝缘段、第二绝缘段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壳体的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误撞的安全型电气开关,包括安装在电器柜上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上罩体(2)、下罩体(3)、导电杆(31),所述导电杆(31)包括第一导电段(311)、第一绝缘段(312)、第二绝缘段(313),所述第一导电段(311)的中部通过下罩体(3)内部的电子元件与电器柜内的线缆相连接,第一导电段(311)的两端分别穿过下罩体(3)的两侧壁后与第一绝缘段(312)、第二绝缘段(31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绝缘段(312)、第二绝缘段(313)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壳体(1)的两侧壁后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所述电气开关还包括第一转轮(4)和第二转轮(5),所述第一转轮(4)、第二转轮(5)分别套设在第一绝缘段(312)、第二绝缘段(313)位于壳体(1)外部的一端上,第一转轮(4)和第二转轮(5)之间通过横杆(6)固定连接,所述横杆(6)上并排设置有两个转杆(61),所述两个转杆(61)分别布置在下罩体(3)的外部两侧,转杆(61)包括第二导电段(611)、第三绝缘段(612),所述第三绝缘段(612)的一端与横杆(6)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三绝缘段(612)的另一端穿过壳体(1)上开设的活动槽(11)后与第二导电段(6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段(611)的另一端与第一导电段(311)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上罩体(2)上设置有两组电夹片(21),所述两组电夹片(21)的一端通过上罩体(2)内部的电子元件与电器柜内的线缆相连接,两组电夹片(2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转杆(61)的第二导电段(611)一一对应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误撞的安全型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段(312)、第二绝缘段(313)位于壳体(1)外部的一端上分别套设有第一旋转筒(41)、第二旋转筒(42),所述第一旋转筒(41)的外壁通过第一连接杆(43)与第一转轮(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筒(42)的外壁通过第二连接杆(44)与第二转轮(5)的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误撞的安全型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开关还包括结构一致且对称布置在壳体(1)两侧上的第一防误撞组件(7)和第二防误撞组件(8),所述壳体(1)的两侧壁内部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志辉黄浩董新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