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IG541气体灭火系统的气瓶触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579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IG541气体灭火系统的气瓶触发装置,包括气瓶架、若干烟雾传感器与若干气体瓶,所述气瓶架靠墙放置,所述气瓶架分为底板、顶板与两个侧板,所述顶板顶壁安设有中心管,若干所述气体瓶均匀放置在底板上,所述侧板侧壁安设有驱动结构,若干所述气体瓶顶部均安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侧壁安设有阀门,若干所述出气管分别与中心管连通,所述中心管一端连接有喷头;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若干烟雾传感器可以观察到火势,火势较大可以调用更多气体瓶用以灭火。用更多气体瓶用以灭火。用更多气体瓶用以灭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IG541气体灭火系统的气瓶触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灭火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IG541气体灭火系统的气瓶触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IG

541灭火系统又名混合气体灭火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气体灭火系统,技术相对较新,是“绿色”环保型灭火系统。IG

541灭火系统的三个组侧成分均为大气基本成分,使用后以其原有成分回归自然,是一种绿色灭火剂,是哈龙灭火剂的理想替代品。无色无味,不导电、无腐蚀、无环保限制,在灭火过程中无任何分解物。IG541的无毒性反应(NOAEL)浓度为43%,有毒性反应(LOAEL)浓度为52%,I IG541设计浓度一般在37%~43%之间,在此浓度内人员短时停留不会造成生理影响,相对安全。
[0003]灭火系统讲究的就是即时性,现有技术中的灭火系统往往不论火势一次性打开所有IG541气体瓶的阀门,虽然可以灭火,但是较为浪费,而且气体瓶的喷头往往是固定的,想要精准地灭火就需要工作人员拿着喷头灭火,违背了自动灭火的初衷,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IG541气体灭火系统的气瓶触发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有技术中的灭火系统往往难以根据火势的不同,选择性打开一部分气体瓶的阀门,而且灭火用的喷头往往是固定的,导致灭火效果不太好,而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IG541气体灭火系统的气瓶触发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IG541气体灭火系统的气瓶触发装置,包括气瓶架、若干烟雾传感器与若干气体瓶,所述气瓶架靠墙放置,所述气瓶架分为底板、顶板与两个侧板,所述顶板顶壁安设有中心管,若干所述气体瓶均匀放置在底板上,所述侧板侧壁安设有驱动结构,若干所述气体瓶顶部均安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侧壁安设有阀门,若干所述出气管分别与中心管连通,所述中心管一端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侧壁安设有起降结构。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限定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烟雾传感器的型号为MQ

2(B)。
[0007]优选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正反转电机、转杆、若干齿轮、若干齿条、棘轮与运动杆,所述正反转电机安设在侧板侧壁,所述正反转电机输出端与转杆固定连接,所述转杆另一端与另一个侧板侧壁转动连接,若干所述齿轮分别安设在转杆侧壁,所述顶板侧壁开设有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所述顶板底壁与第一支板底壁开设有若干第一滑槽,若干所述齿条分别与若干第一滑槽内壁滑动连接,若干所述齿条分别与齿轮啮合,若干所述齿条侧壁分别安设有单向结构,所述棘轮与顶板底壁转动连接,所述顶板底壁与第二支板底壁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运动杆与第二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运动杆侧壁安设有若干第一棘爪,
所述棘轮一端与单向结构啮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棘爪啮合。
[0008]优选地,所述单向结构包括扭簧与第二棘爪,所述齿条侧壁开设有若干放置口,所述扭簧安设在放置口内部,所述第二棘爪与扭簧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棘爪与棘轮啮合。
[0009]优选地,所述起降结构包括伸缩电机、固定杆、旋杆与抓杆,所述伸缩电机安设在侧板侧壁,所述固定杆也安设在侧板侧壁,所述旋杆中心位置与固定杆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伸缩电机输出端与旋杆一端相抵,所述旋杆另一端与抓杆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喷头放置在抓杆远离旋杆一端。
[0010]优选地,若干所述烟雾传感器分别安设在天花板上,若干所述烟雾传感器分别与正反转电机以及伸缩电机电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棘爪的方向与第二棘爪的方向相反。
[0012]优选地,所述运动杆靠近第二支杆一端安设有推杆,所述推杆伸出第二支杆以外且推杆位于阀门前方。
[0013]优选地,所述旋杆靠近伸缩电机一端侧壁安设有垫块,所述垫块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伸缩电机输出端与垫块侧壁相抵。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每个烟雾传感器之间均间隔了一定距离,而且若干烟雾传感器均与正反转电机电连接,这就使得若是火势较小时,只会激活单一的烟雾传感器,此时正反转电机就会正转,齿轮带动齿条运动,第二棘爪缩回放置口内部,运动杆就不会随之运动,因此只有一边的气体瓶阀门会被打开,可以以一种较小的代价进行灭火工作,保证灭火效果的同时还节约了资源;2、本专利技术烟雾传感器同时还电连接了伸缩电机,这使得烟雾传感器感应到发生火灾时,激活整个起降结构,伸缩电机就会带动旋杆旋转,由此使得抓杆带动喷头运动,使得喷头可以向上运动,更加利于对准火灾源头,有效提高了灭火的效率,平时状态下喷头的位置也不会干扰到正常工作的进行,而且垂直向下放置对于喷头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本专利技术第一支板位于阀门前方,使得正反转电机正向转动时,齿条的运动可以较为地轻松推动阀门,而第二支板由于需要与棘轮配合只能安设在阀门的侧面,因此利用在运动杆一端设置的推杆就可以实现推动阀门的目的,而且由于齿条和运动杆之间通过棘轮连接,因此两边阀门的打开几乎会在同一时间,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气体瓶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IG541气体灭火系统的气瓶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起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单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烟雾传感器、2气体瓶、3底板、4顶板、5侧板、6中心管、700驱动结构、701正反转电机、702转杆、703齿轮、704齿条、705棘轮、706运动杆、8第一支板、9第二支板、10第一滑槽、1100单向结构、1101扭簧、1102第二棘爪、12第二滑槽、13第一棘爪、14放置口、1500起降结构、1501伸缩电机、1502固定杆、1503旋杆、1504抓杆、16出气管、17阀门、18喷头、19推
杆、20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7]参照图1

4,一种基于物联网的IG541气体灭火系统的气瓶触发装置,包括气瓶架、若干烟雾传感器1与若干气体瓶2,烟雾传感器1的型号为MQ

2(B),若干烟雾传感器1分别安设在天花板上,若干烟雾传感器1分别与正反转电机701以及伸缩电机1501电连接,每个烟雾传感器1之间均间隔了一定距离,而且若干烟雾传感器1均与正反转电机701电连接,这就使得若是火势较小时,只会激活单一的烟雾传感器1,在付出较小代价的同时灭火;气瓶架靠墙放置,气瓶架分为底板3、顶板4与两个侧板5,顶板4顶壁安设有中心管6,若干气体瓶2均匀放置在底板3上,侧板5侧壁安设有驱动结构700,驱动结构700包括正反转电机701、转杆702、若干齿轮703、若干齿条704、棘轮705与运动杆706,运动杆706靠近第二支杆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IG541气体灭火系统的气瓶触发装置,包括气瓶架、若干烟雾传感器(1)与若干气体瓶(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架靠墙放置,所述气瓶架分为底板(3)、顶板(4)与两个侧板(5),所述顶板(4)顶壁安设有中心管(6),若干所述气体瓶(2)均匀放置在底板(3)上,所述侧板(5)侧壁安设有驱动结构(700),若干所述气体瓶(2)顶部均安设有出气管(16),所述出气管(16)侧壁安设有阀门(17),若干所述出气管(16)分别与中心管(6)连通,所述中心管(6)一端连接有喷头(18),所述喷头(18)侧壁安设有起降结构(15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IG541气体灭火系统的气瓶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传感器(1)的型号为MQ

2(B)。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IG541气体灭火系统的气瓶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700)包括正反转电机(701)、转杆(702)、若干齿轮(703)、若干齿条(704)、棘轮(705)与运动杆(706),所述正反转电机(701)安设在侧板(5)侧壁,所述正反转电机(701)输出端与转杆(702)固定连接,所述转杆(702)另一端与另一个侧板(5)侧壁转动连接,若干所述齿轮(703)分别安设在转杆(702)侧壁,所述顶板(4)侧壁开设有第一支板(8)与第二支板(9),所述顶板(4)底壁与第一支板(8)底壁开设有若干第一滑槽(10),若干所述齿条(704)分别与若干第一滑槽(10)内壁滑动连接,若干所述齿条(704)分别与齿轮(703)啮合,若干所述齿条(704)侧壁分别安设有单向结构(1100),所述棘轮(705)与顶板(4)底壁转动连接,所述顶板(4)底壁与第二支板(9)底壁开设有第二滑槽(12),所述运动杆(706)与第二滑槽(12)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运动杆(706)侧壁安设有若干第一棘爪(13),所述棘轮(705)一端与单向结构(1100)啮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棘爪(13)啮合。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平张洵如佘能山龚陆军夏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飞达消防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