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张口呼吸患者保湿和除菌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5344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张口呼吸患者保湿和除菌口罩,包括口罩本体,该口罩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挂耳带,所述口罩本体的外沿设置有外封边,所述口罩本体的内侧边沿设置有夹层带,该夹层带呈封闭环形分布在所述口罩本体的内侧,且该夹层带的外沿与所述口罩本体粘接固定。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口罩本体的内侧设置可更换的均流支撑架,在吸气过程中可保持口罩本体的撑开状态,使得口罩本体的有效进气区域增大,以便于更好的通过进气气流带动口罩本体内壁附着的小水珠和水汽回流至口腔内,进而保持进入口腔空气的湿润度,保持口腔的湿润;保证口罩与面部之间空间的湿度。保证口罩与面部之间空间的湿度。保证口罩与面部之间空间的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张口呼吸患者保湿和除菌口罩


[0001]本技术涉及呼吸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张口呼吸患者保湿和除菌口罩。

技术介绍

[0002]部分鼻腔手术术后的患者,需要以张口呼吸代替鼻腔呼吸。在持续张口呼吸时,口腔内黏膜干燥,减弱了吸附功能,导致细菌和污染物容易经口腔进入气道和肺部,引起口腔、气道或肺部的感染。而常规的口罩在佩戴时,呼气过程中,呼出的废气会充满口罩的内壁,随废气呼出的水汽会沾附在口罩内壁上并凝结成小水珠;而由于口罩质地柔软,在吸气过程中口罩内侧气压较低,会将口罩吸附在面部及口腔处,导致吸气过程中仅口腔位置的口罩滤布起到过滤作用,即进气无法充满口罩与面板之间的空间,从而无法将口罩内壁附着的小水珠和水汽重新带入体内。虽较直接用嘴呼吸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是长时间使用时依然会导致口腔干燥。基于此,申请人提出一种呼吸顺畅,且有助于呼吸保湿的口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张口呼吸患者保湿和除菌口罩,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呼吸顺畅,且可在呼吸过程中长时间保持口罩内侧湿润,进而保证进入口腔内部气体的湿润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张口呼吸患者保湿和除菌口罩,包括口罩本体,该口罩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挂耳带,所述口罩本体的外沿设置有外封边,所述口罩本体的内侧边沿设置有夹层带,该夹层带呈封闭环形分布在所述口罩本体的内侧,且该夹层带的外沿与所述口罩本体粘接固定,且内沿与所述口罩本体可相互分离,并在所述口罩本体与所述夹层带之间形成夹槽,所述夹槽内设置有柔性的均流支撑架,所述均流支撑架为网状架,且所述均流支撑架朝向所述口罩本体一侧为外凸的弧形面。
[0006]作为优选,所述均流支撑架由外框架和内支撑架组成,所述外框架形状与所述口罩本体的外沿形状一致,且均卡在所述夹槽内侧;所述内支撑架朝向所述口罩本体一侧呈外凸的弧面。
[0007]作为优选,所述口罩本体上设置有单向气阀,所述均流支撑架上对应该单向气阀设置有均流部。
[0008]作为优选,所述均流部为成型在所述均流支撑架上的均流板,所述均流板位置与所述单向气阀位置对应,该均流板的边沿均延伸出所述单向气阀向所述内支撑架的投影区域外侧,且所述均流板面积至少为所述单向气阀投影面积的3倍。
[0009]作为优选,所述外框架、所述内支撑架与所述均流板一体成型,且所述均流板的表面设置有银离子涂层。
[0010]作为优选,所述夹层带为无纺布带,且所述夹层带的外沿与所述口罩本体的边沿热熔固定。
[0011]作为优选,所述夹层带的宽度为5mm

10mm。
[0012]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在口罩本体的内侧设置可更换的均流支撑架,在吸气过程中可保持口罩本体的撑开状态,使得口罩本体的有效进气区域增大,以便于更好的通过进气气流带动口罩本体内壁附着的小水珠和水汽回流至口腔内,进而保持进入口腔空气的湿润度,保持口腔的湿润;
[0013]2、设置单向气阀后,可提高呼气的顺畅度,并且防止呼气经口罩本体的上沿上冲至眼睛处,配合均流板后,可延长呼气过程中的气流行程,从而使均流板和口罩本体的内壁更好的吸附和凝结呼气中的水分,以保证口罩与面部之间空间的湿度。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背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均流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0]1、挂耳带;2、单向气阀;3、口罩本体;4、外封边;5、夹层带;6、均流支撑架;61、外框架;62、内支撑架;63、均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2]参见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张口呼吸患者保湿和除菌口罩,包括口罩本体3,该口罩本体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挂耳带1,所述口罩本体3的外沿设置有外封边4,所述口罩本体3的内侧边沿设置有夹层带5,该夹层带5呈封闭环形分布在所述口罩本体3的内侧,且该夹层带5的外沿与所述口罩本体3粘接固定,且内沿与所述口罩本体3可相互分离,并在所述口罩本体3与所述夹层带5之间形成夹槽,所述夹槽内设置有柔性的均流支撑架6,所述均流支撑架6为网状架,且所述均流支撑架6朝向所述口罩本体3一侧为外凸的弧形面,通过均流支撑架6支撑口罩本体3,可在口罩本体3与使用者的面部之间形成空腔,使得使用者呼出的气体在充分填满空腔后经口罩本体3排出,使得呼气中的水分充分与口罩本体3内壁接触凝结,吸气时也可充分利用口罩本体3上的有效区域,同时带动凝结的水蒸气和水汽回流至口腔中,实现保湿功能。
[0023]所述均流支撑架6由外框架61和内支撑架62组成,所述外框架61形状与所述口罩本体3的外沿形状一致,且均卡在所述夹槽内侧;所述内支撑架62朝向所述口罩本体3一侧呈外凸的弧面;如此,可在口罩本体3与使用者的面部之间形成空腔,从而在呼气过程中,使气流均布在空腔中,进而经口罩本体3均匀散出,也可使呼气中的水蒸气与口罩本体3的内壁均匀接触凝结,使得空腔内的空气保持湿润;
[0024]所述口罩本体3上设置有单向气阀2,所述均流支撑架6上对应该单向气阀2设置有均流部;设置单向气阀2后,可提高呼气的排出效率,避免气流向上吹向眼睛而引起不适,但是在设置单向气阀2后,由于气流在空腔内的行程变短,需要设置均流部,以延长气流在空腔内的行程,以便于呼气中的水蒸气与口罩本体3得到内壁充分接触凝结;所述均流部为成型在所述均流支撑架6上的均流板63,所述均流板63位置与所述单向气阀2位置对应,该均流板63的边沿均延伸出所述单向气阀2向所述内支撑架62的投影区域外侧,且所述均流板63面积至少为所述单向气阀2投影面积的3倍;均流板63可遮挡单向气阀2的出气口位置,使得进入空腔内的废气需绕过均流板63的边沿后才能够经出气口排出,让气流与口罩本体3的内壁和均压板充分接触,凝结水汽,保持空腔内的湿度;
[0025]所述外框架61、所述内支撑架62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张口呼吸患者保湿和除菌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本体(3),该口罩本体(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挂耳带(1),所述口罩本体(3)的外沿设置有外封边(4),所述口罩本体(3)的内侧边沿设置有夹层带(5),该夹层带(5)呈封闭环形分布在所述口罩本体(3)的内侧,且该夹层带(5)的外沿与所述口罩本体(3)粘接固定,且内沿与所述口罩本体(3)可相互分离,并在所述口罩本体(3)与所述夹层带(5)之间形成夹槽,所述夹槽内设置有柔性的均流支撑架(6),所述均流支撑架(6)为网状架,且所述均流支撑架(6)朝向所述口罩本体(3)一侧为外凸的弧形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张口呼吸患者保湿和除菌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支撑架(6)由外框架(61)和内支撑架(62)组成,所述外框架(61)形状与所述口罩本体(3)的外沿形状一致,且均卡在所述夹槽内侧;所述内支撑架(62)朝向所述口罩本体(3)一侧呈外凸的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用于张口呼吸患者保湿和除菌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玲玲陈盛松罗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