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三元锂离子电池表现出高能量密度、高功率、较好的寿命等特点,镍钴锰三元材料中,钴元素起着稳定材料结构、降低材料本征阻抗、提高材料电子电导率和倍率性能的作用。但钴资源稀缺、成本高昂,势必会限制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而无钴的镍锰二元材料,由于没有了钴元素的存在,材料结构中锂镍混排比例会一定程度的增加,进而导致材料的导电性变差、内阻增加,电池的阻抗增加。
[0003]掺杂和包覆是改善材料锂镍混排、降低材料阻抗的重要途径。掺杂改性的目的是在镍锰二元正极材料的晶格中掺杂一些阳离子、阴离子或复合离子,抑制Li/Ni的阳离子混排,有助于减少首次不可逆容量,使镍锰二元正极材料的层状结构更完整,从而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包覆改性是在镍锰二元正极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包覆层,起到提高材料导电性,以及隔绝电解液和镍锰二元正极材料直接接触的作用。然而通过常规的掺杂或包覆手段,虽可改善镍锰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其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包含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的化学通式为Li
x
Ni
a
Mn1‑
a
O2,x=0.97
‑
1.03,0<a<1;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选自锰酸锂、钴酸锂、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需满足:κ=[(C
NMx
*P
NMx
+C
AM
*P
AM
)/σ]*φ,其中,κ表示锂离子电池注液系数,κ为2.0
‑
2.8,单位为g/Ah;C
NMx
表示第一正极活性材料的放电克容量,单位mAh/g;P
NMx
表示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中的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的质量含量,单位%;C
AM
表示第二正极活性材料的放电克容量,单位mAh/g;P
AM
表示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中的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的质量含量,单位%;σ表示修正系数,σ为17
‑
21;φ表示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孔隙率,单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中的第一正极活性材料的质量含量为50%
‑
95%,第二正极活性材料的质量含量为4%
‑
5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孔隙率为10%
‑
40%,优选的,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孔隙率为20%
‑
30%。4.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的放电克容量为160
‑
190mAh/g;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的放电克容量为100
‑
200mAh/g。5.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